預計新型長征系列火箭和商業開發的運載火箭將在2025年迎來首飛,這將提升中國的整體發射能力。
這些運載火箭包括可重復使用型、適應性再利用型以及一次性使用型,但都設計為可實現常規化、經濟高效的飛行。這些火箭將競爭中國千帆和國網等巨型星座項目的衛星發射合同、空間站貨運任務以及商業和其他發射合同,從而在未來幾年助力提升中國進入太空的能力和發射頻率。
長征八號改進型(長征八號甲)
首批飛行的火箭之一是長征八號甲(Long March 8A),這是一種現有長征八號的改進型,配備更大、更強的第二級,可將7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的運載能力從5000千克提升至7000千克。
同時,新設計允許火箭使用更大容積的5.2米直徑的整流罩。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的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航天科技一院)研制,預計最快將在1月19日首飛。
此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已經建造新設施以提升為長征八號等煤油火箭提供動力的YF-100發動機的生產能力。
長征十二號改進型(長征十二號A)
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航天科技八院)正在為長征十二號A火箭準備垂直起降(VTVL)測試。標準的一次性長征十二號已于2024年11月成功首飛,驗證了未來將用于中國登月運載火箭的煤油液氧YF-100K發動機。
而改進型長征十二號A將實現可重復使用,并可能采用商用開發的甲烷液氧發動機。測試計劃于1月14日至16日在山東海陽進行,目標是模擬第一級飛行,達到約75公里高度。
朱雀三號(Zhuque-3)
藍箭航天(Landspace)預計將在2025年首次實現朱雀三號運載火箭的軌道發射,此前將在2024年進行垂直起降測試。2025年1月1日,藍箭航天宣布,首批9臺天鵲-12發動機已完成生產。來源:藍箭航天
該火箭為不銹鋼結構,直徑4.5米,全長76.6米,起飛質量約660噸,由9臺天鵲-12B發動機提供動力。其低軌運力為21噸(不可回收模式),或在第一級回收后為18.3噸,返回發射場模式下為12.5噸。
天龍三號(Tianlong-3)
商業公司天兵科技(Space Pioneer)計劃在2025年發射天龍三號火箭。該火箭直徑3.8米,起飛質量590噸,低軌運力可達17噸。
此前,2024年6月30日15時43分一次靜態點火測試因意外導致火箭飛離夾具并墜地,引發火球,但未造成人員傷亡。
智神星一號(Pallas-1)
星河動力計劃于2025年首飛智神星火箭,這是一種煤油液氧火箭,并將逐步實現第一級可重復使用。
火箭低軌運力為8噸,其三芯級版本的低軌運力可達30噸。
谷神星二號(Ceres-2)
星河動力還計劃在2025年上半年推出谷神星二號,這是一款升級版固體火箭。其低軌運力為1.6噸,太陽同步軌道運力為1.3噸。
星云一號(Nebula-1)
深藍航天(Deep Blue Aerospace)計劃在2025年發射可回收的星云一號火箭?;鸺捎妹河鸵貉跞剂?,由9臺3D打印的雷霆-R1發動機驅動,其低軌運力為2噸,升級版可提升至8噸。
力箭二號(Kinetica-2)中科宇航(CAS Space)計劃在2025年下半年首飛煤油液氧火箭力箭二號。其低軌運力為12噸,太陽同步軌道運力為7.8噸,并將逐步實現可重復使用。
雙曲線三號(Hyperbola-3)
北京星際榮耀(iSpace)計劃在2025年發射雙曲線三號火箭,這是一款69米長的煤油液氧火箭,低軌運力為8.5噸。
這一系列新型火箭的競爭將為中國帶來低成本、可重復使用的運載工具,助力實現巨型星座和其他項目的目標,并提升發射頻率,盡管在國際合作方面仍面臨地緣政治挑戰。
參考[1]https://weibo.com/6507732051/P7wop6S1Y[2]https://galactic-energy.cn/index.php/List/cid/2[3]https://spacenews.com/china-to-debut-new-long-march-and-commercial-rockets-in-202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