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可能你們不相信,但從婚姻咨詢角度來說:第三者的介入往往是為了穩固住搖搖欲墜的婚姻。
第三者讓伴侶從自身婚姻的視角移開,轉而去過度關注婚外情這個家庭外部突發事件,從而避免了探索家庭深層的問題。
甚至說一個稍微夸張一點的話:
婚外情發生后,如果伴侶兩個人中有一個人鬧得越猖狂,那這個婚姻就病的越深,因為他在替這個婚姻生病。
如同下面的困境:
生完孩子了,老公寧愿和自己親生父母撕破臉皮不顧二老反對,也要執意搬出和妻子的小家,居然就是為了和第三者在一起,還和他周圍的朋友都介紹了這個第三者,這該怎么辦呢?
乍一看這個問題,大家會正義感爆棚,全部站隊妻子,天啊,妥妥的出軌啊,這有什么好考慮的,該打,該罵,該分,離就完了!
更別說這男人什么雷點都踩了:不孝父母,不忠妻子,不顧孩子。
但是我想讓你冷靜,因為大家不覺得可疑嗎?
為什么婚姻里明明有兩個人,但是現在所有的關注點反而都放在了一個人也就是丈夫身上?讓人下意識都認為丈夫是婚姻里問題最大的那一個。
那妻子呢,丈夫的父母呢,他們在哪里?他們也是家庭成員啊。
但神奇的點就是他們在丈夫出軌后都隱身了。
從得知丈夫出軌那一刻開始,大家都默契地認為只要解決“丈夫”這個人和丈夫引發的“婚外情”事件,婚姻、家庭就會好了。
這就是個體扮演了婚姻“犧牲者”的典型例子。
從婚姻視角來說:
婚姻也是會生病的,比如兩個人其實不再親密但卻要假扮恩愛;
一個人一直處在掌控的位置,另一個人是從屬位置;
一個人總是指責,另一個人總是用討好應對指責;兩個人總是圍繞著孩子展開討論,掩蓋二人關系里積壓的矛盾……
這種二人營造的婚姻規則會讓婚姻內部系統開始僵化,溝通模式也開始趨近纏結,婚姻也自然會開始出現問題。
人的身體長期不檢查都會在不注意時生病,更何況疲于奔波生計的夫妻,他們更不會停下來審視自己的婚姻早已變成了什么樣子。
日積月累,如果其中有一個人受不了這種雙方壓抑、相互抱怨、相互拒絕,暗暗較勁卻誰也不愿意主動解決的婚姻氛圍,他實在忍不住了,就會走向極端,例如出軌,離婚。
我當然并不是要為出軌者洗白,出軌者當然有錯的地方,他不該用背叛這種明知故犯的方式去刺激、欺騙、報復自己的伴侶。
而且出軌更是把矛盾的注意點擴大化,卷入了雙方的父母來讓他們評理,拉架,這真的是混戰。
但從我的經驗來看,有時候這反而正中出軌者下懷,甚至正符合出軌者和被出軌者的預期,他們就是想讓更多的人卷入,第三者,第三者的父母,雙方父母,雙方朋友,孩子……卷入的人越多越好,場景越混亂越好。
如此一來他們可以關注婚姻外部的事件,不必面對兩個人之間出了什么問題。
比如我在咨詢的時候深入下去會發現兩個人其實很久都沒有過性關系了,很早就開始分居、分床睡;或者媽媽和孩子關系過分纏結,與爸爸疏遠;或者妻子和婆婆關系緊張,把丈夫夾在中間……
所以我對于這樣的婚姻最后出現婚姻危機我一點都不意外。
我之所以把話題的討論點從出軌者個人轉而看向婚姻系統,是為了讓大家明白一個道理:
在婚姻咨詢里,就算你把“出軌者”這個人解決了,他和也第三者斷開了,你們最后婚姻依然會出現問題,他可能不會出軌了,但你們的婚姻往后下去也不會幸福,也許會爆發其他矛盾,你依然不會幸福。
因為我們在研究心理咨詢效果發現:
當為一個女人做個體咨詢時,她的癥狀消失后,他婚姻里的丈夫竟然開始頻繁的出現心理問題,比如酗酒、賭博,出軌,所以女人好了之后回到了家庭繼續生病。
心理咨詢中格式塔流派強調:整體大于二者之和。當我聽到在婚姻里丈夫執意要離開家庭,不顧所有人反對,搬出自己的家,和原來的家人完全劃清界限也要和第三者在一起,我的心就會一緊。
我覺得這個婚姻其實才是最應該治的,但大家在這個時候都很容易去關注那個站在風口浪尖的人也就是出軌者。
如果你不想離婚,也想把自己的婚姻經營下去,說明你或許也意識到了或許你出軌的丈夫并沒有那么糟糕,他其實在擔負著很多看不見的東西,正如家庭主婦做的很多家務也是不被看到的,還被看做理所當然的。
這個時候不妨從個人視角轉向婚姻視角,你會放下對對方很多怨恨,你們會從相互指責轉向相互合作,不再把第三者的出現當做一次危機,而是一次機遇,用第三者來為你們的婚姻診脈,還會把不必要的人比如丈夫的父母,雙方的朋友都請出去,兩人閉上門靜下心來溝通。
當你把問題開始轉向婚姻系統內部,這個時候你才會發現:
原來,第三者的出現源自丈夫試圖想通過和第三者聯盟與婚姻抗衡。
他和第三者聯結的越緊密越分不開,說明他越害怕去處理和妻子之間的矛盾,他越害怕就越不知道怎么處理,于是就和第三貼的越近,一個非常固定的負向循環。
就像一個穩定不變的三角形,婚外情的發生也預示著三角關系的形成,我們對三角關系的定義是:
兩個人之間發生了沖突,就將第三個人拉近他們的關系中,以緩解關系中的緊張和焦慮,這就形成了一種三角關系。
如果丈夫感覺到在婚姻里他總是隱忍、讓步、低頭、道歉、討好的那一方,靠他自己的力量他又無力改變這個系統時他就會想到在系統引入另一個人,通過和這個人緊緊站在一起他才會感受到平等與安全。
當然有人會說了,兩口子過日子,明明很簡單,又不是誰霸凌誰,你這么說好像意思是妻子在欺負丈夫嗎?
不,這樣的視角又會把問題轉接給妻子,讓妻子成為那個婚姻系統的犧牲品,莫名其妙接過了丈夫替罪羊的角色,一些婚外情案例很容易演變成一開始說丈夫的問題,最后又變成對妻子的聲討大會。
這其實依然還是在找一個人來承擔婚姻里的問題,這樣把這個人解決了,KO了,就不必解決婚姻結構的問題了。
比如我就說一個點,有些婚外情的發生可能是一步一步層層遞進的,慢慢走向爆發。
比如婚姻一開始的問題可能是涉及到帶孩子的問題,父母會幫著夫妻小兩口帶孩子,那么在父母看來我幫你來帶孩子承擔了你的責任,那我就有權插手你們的婚姻,這里的爺爺奶奶就是家庭系統中的“亞系統”。
可以說,婚姻的某些問題就是在于不同亞系統之間界限混亂不清,讓人困惑。本該夫妻二人的事最后總會演變成亞系統加入。
爺爺奶奶一開始只是偶爾幫著帶孩子,不讓爸爸插手,久而久之這個“偶爾”變成了“總是”,最終整個家庭都默認孩子的父親不用參與孩子的事務中去,于是爸爸被排除在了家庭系統之外。
這種模式重復出現的話就會讓家庭系統、婚姻系統的規則、模式、結構完全固定下來,接著人的角色也會被固定,爸爸不用出席孩子的家長會,也不用給妻子情感支持,反正別人會做。
再比如,妻子每每和婆婆出現什么問題,兩個人都會找丈夫來傳話,最后丈夫解決不了,兩個人都共同指責丈夫無能,最終婚姻里的丈夫也會深感疲憊,感覺不到在婚姻里的價值,也體會不到婚姻的意義。
于是他最終通過向外尋,找另一個女人,和自己這段有問題但又說不清哪里有問題的婚姻劃清界限。
包括這個“第三者”在最開始都不是一個具有誘惑性和性魅力的女人,而是工作,狐朋狗友,酒局,閨蜜,娘家,孩子的學業、升學等等很多無法具象化的象征,這些都會促使婚姻早早埋下一個又一個炸彈,讓夫妻二人不斷被外界干擾,逐漸疏遠。
這些就是婚姻的很多深層次問題如何被掩蓋最終用個體婚外情爆發的過程。
也可以不夸張的說,丈夫把第三者引入,把第三者介紹給他所有的朋友,讓所有人都知道這個第三者的存在,其實就是在用非言語說:
我的婚姻出問題了。
但他還不知道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因為婚姻的問題不會自己站出來說話,它不會自己說“哦,我有什么問題,我得了什么病,你快幫我看看吧”。
它永遠都是把一個人推到最矚目的地方讓聚光燈照著,這樣大家才會意識到哪里不對勁了。
但沒有婚姻系統觀的人會把丈夫和第三者的站隊看做是單純的貶低和否認,所以她會特別難過和生氣,把矛頭繼續指向丈夫。
而且這個時候如果婚姻里的妻子反應的越劇烈,開始狠心讓丈夫離開家門、轉而求助丈夫的父母,或者找到第三者,這樣跳過丈夫的行為越容易在兩個人心中加深他們之間的問題永遠無法調節的恐慌,必須通過各種各樣的“第三者”才可以解決。
如同那句話說的:一些有問題的家庭總是繞開最初的話題,就像貓繞著蛇走一樣。
我常常會注意到妻子和丈夫一開始會圍繞著第三者吵,接著又圍繞著孩子吵,然后又開始說錢這個話題,最終兩個人竟然又默契地繞回到了第三者。
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感嘆不愧是這么多年的老夫老妻,吵架的節奏外人都捉摸不透,那么的默契。
可這也有個問題,他們甚至都不知道為了什么吵的,兩個人總是言不由衷,互相推卸責任,相互沉默,彼此對抗。他們都在為自己的婚姻生氣,但卻把墨水都潑給了對方自己一開始最愛的人。
所以我們到底該怎么辦呢?如果發現了婚姻有問題的話,或者都不知道婚姻出現了什么問題?
有經驗的咨詢師往往會就一個話題讓他們展開,而不是讓兩個人在發散的漫無邊際的爭吵中迷失自己心中的情感。
比如就丈夫搬出去不回家這個問題,我會讓當事人就這個點展開講述,重點是講述自己的情感,而不是通過理智繞開情感。
接著我會讓他們看到也許丈夫的搬家,正是因為他感覺到有家不能回,是他不想回嘛?不,因為他感受到出軌后其實整個家其實不歡迎他,就像他之前在婚姻里感覺到的那樣;
而當他感覺到整個婚姻在拒絕他的時候,這種被逼到墻角的感覺會讓他急于做很多別人看起來很沖擊無法理解的事,比如搬離自己家,做一個不忠的丈夫,做一個不孝的兒子,不負責任的父親。
越是這個時候我們越要理解那個在婚姻里看上去最瘋癲最無法理解的人,他的行為如此怪異,究竟是為何。
也許那些在婚姻里最憤怒的人其實也是最委屈的人,他隱忍了太久,已經不想再忍了。
所以當妻子感受到現在這個局怎么做都是錯的,丈夫不想回來還鐵定心要離婚,但是丈夫的父母又不讓兒子離。
也許這就是丈夫內心的絕望處境,他也做什么都是錯的,雖然逃不了但又必須回應。
這時身處婚姻系統的妻子也能感受到了當下情境的荒誕和無助,或許就能意識到也許現在的婚姻結構其實在壓迫的是他和丈夫兩個人。
當看到對方冰冷漠視的言語下隱藏著的柔軟的脆弱情感,我們才能把指責、評價、疏遠、對抗轉化為理解和包容。
同時我們也要關注妻子的情緒,她在這個時候的想法是什么,丈夫想離開,公公婆婆想挽留,那她的意愿呢,她的情緒呢,也許這些部分才是丈夫最渴望看到的。
因為婚姻無論出現了什么問題,其實都是因為兩個人渴望真實、親密的關系,同時伴侶之間也能各自發展獨立的空間,不過分糾纏和入侵。
但是婚姻卻給不到兩個人這樣的體驗,于是兩個人在婚姻里失去創造性和活力,開始故步自封,用以往各自舊有原生家庭有問題的模式解決問題,比如一方過于渴望親密,但另一方又暫時缺少親密的能力。
有問題不可怕,但是不直視問題的話,婚姻就會陷入假獨立、假敵意、假親密、假依賴的虛幻泡影中。
而只有識別這種有問題的婚姻模式,兩個人才會意識到其實婚姻的問題不完全是第三者造成的,婚姻其實早就有問題了,第三者的出現其實是一個很好的讓兩個人開始直面問題的機會。
當夫妻兩個人開始直面雙方的問題,不用借用各式各樣的“第三者”也能好好溝通時,婚姻早已經存在的負循環(比如一人指責,一人只會討好;一人追問,另一個人沉默;)就會打破。
那個時候第三者這個人早已不具備什么威脅了,因為你的婚姻根本性的問題解決了,第三者只是表面問題,這時兩個人的生活也會步入正軌,而且你也會把這種婚姻系統認知帶到你往后的婚姻生活中。
本文首發知乎平臺:陳曼、王筱、張妍
侵權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