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生長發育期間,對周圍環境的反應非常敏感,孩子早期表現出的抑郁情緒或心理,家長在發現時,若可以好好溝通,找出不快的原因,這個時候孩子也就找到了宣泄負面情緒、焦躁心理的渠道,能夠在早期就制止了抑郁的發生。
在這里,我們給出家長以下幾個識別孩子抑郁的征兆,可及時關注到孩子的身心健康,有效避免危險發生。
反抗父母
處處跟父母對著干,無端對父母發火,辱罵父母,一點小事不順心就易怒,打砸物品,厭食、逃學甚至離家出走。
自我封閉
放學和周末把自己關在屋子里不出門,不和同學交往。生活中沒有朋友,回家幾乎不跟父母交流,父母問話幾乎不回應,有時候昏睡一整天。
長期的消極情緒
經常表現出負面情緒和自卑情緒,表達對生活的失望,厭惡自我。比如向父母抱怨自身的缺陷,埋怨父母,說一些消極厭世的話。
成績突然下降
孩子原本成績優異,最近一段時間突然大幅度下滑,對學習也提不起興趣。
身體暗示
孩子身體上出現不適,頭暈、胸悶、惡心、四肢乏力,體重下降、嗜睡或者失眠等,去醫院檢查不出什么問題,不是身體問題,就有可能是心理問題。
遲鈍的表情
孩子的眼睛沒有神采,面部表情較少,言語不多,不愿與家長交流,肢體動作也很少。
自殘傾向
為了一點小事大發雷霆,摔東西,甚至自殘。
孩子抑郁,父母需要做的幾件事
接納問題、穩定情緒
當孩子被診斷為某種精神問題時,父母需要盡快接受現實,先穩定自己的情緒。父母要認識到精神問題與高血壓等一樣,都是一種病,并非由“不良行為”所引起。采取適當的情感表達方式,避免負性的情緒影響到孩子。
主動關心孩子
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庭氛圍,關心孩子的生活和心理感受,提供情感和物質等方面的支持。父母的鼓勵和支持是孩子康復的巨大動力。
學會與孩子良好溝通
以平和、親切的態度與孩子溝通,注意傾聽,減少打斷,及時澄清,多使用鼓勵性語言,保證每天有一定的溝通時間。不過度關注孩子的病態行為,保持良好的心態接納孩子。
幫助尋找必要的心理服務
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尋找并獲得專業的心理咨詢或心理干預,使孩子學會應對負性應激事件的技巧,幫助其正確對待疾病,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培養樂觀態度。
總之,青少年尚處于發育狀態,心智不成熟,情緒管控能力弱,家長要及時留意孩子反常的行為,多關心,且必要時主動帶孩子尋求專業幫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