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餐飲企業進軍資本市場,除了剛剛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的餐飲集團小菜園外,連鎖餐飲品牌綠茶集團有限公司也更新了招股書,持續推進港交所主板上市進程。
對于中式餐飲市場來說,市場參與者非常多且比較分散,連鎖餐飲企業的市場競爭也比較激烈,整體而言各個品牌之間的差距并不算大,綠茶集團的上市或將帶動品牌價值邁上新的臺階,也有希望為瞄準資本市場的餐飲集團提供示范案例。
Section 1
從杭州出發,不斷向外擴展
近期,綠茶集團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請書,此次遞表并不是綠茶集團首次沖擊港股IPO,早在2021年3月,綠茶集團就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說明書,并于2022年3月通過聆訊,同年4月綠茶集團更新招股書,不過之后并沒有推進的信息,今年6月19日綠茶集團第四次沖擊港股IPO,此次已是第五次交表。
2008年,綠茶集團于杭州開設第一家綠茶餐廳,自此開啟了餐飲市場的征程,多年來綠茶集團以獨特的經營理念和品牌特色逐漸在競爭激烈的餐飲市場中嶄露頭角,目前已在中國21個省、4個直轄市以及兩個自治區開出了461家店。
據了解,開業初期綠茶餐廳以精致的杭幫菜為招牌,注重食材的新鮮與烹飪的精細,餐廳內部裝飾以江南水鄉元素為主題,營造出一種寧靜而優雅的用餐氛圍,讓顧客在品嘗美食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濃厚的文化底蘊與獨特的藝術魅力。
在品牌初步站穩腳跟后,綠茶集團就開始以循序漸進、穩步擴張的策略向其他地區拓展業務,逐步將餐廳網絡從杭州延伸至長三角地區的其他城市,如上海、南京、蘇州等。這些城市經濟發達,消費群體對美食有著較高的追求與品鑒能力,且具有較強的消費力,為綠茶餐廳的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在積累了豐富的市場經驗與品牌知名度后,綠茶集團開始將目光投向全國,尤其是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以及各大省會城市成為重點布局的目標。通過在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廣州天河城等核心城市的核心商圈開設門店,綠茶餐廳迅速提升了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
除了在國內一線城市深耕細作外,綠茶集團還敏銳地捕捉到了二三線城市及下沉市場的潛力。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二三線城市居民的消費能力與消費需求不斷提升,對品質餐飲的渴望日益強烈,綠茶集團洞察到這一特點后積極布局二三線城市,憑借獨特的餐飲文化和優質的菜品服務迅速在市場贏得了的口碑并逐步擴大品牌的市場份額。
Section 2
2023年門店增長,目標劍指千店
對于綠茶集團而言,2023年是門店擴張進程中非常關鍵的一年,門店數量增長迅速。2023年,綠茶集團共開設了89家新餐廳,使得門店數量從2021年末的236家躍升至2023年末的360家,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3.5%,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其在招股書中介紹,還計劃在2025、2026和2027分別開設150、200和213家新餐廳,意味著綠茶集團將進一步加快擴張步伐,在未來3年邁入千店時代。
綠茶集團在城市布局方面展現出了極具前瞻性、戰略性的眼光,據招股書顯示,2023年持續加大對二線、三線及以下城市的市場開拓力度,2021年至2023年以及2024年前三季度,綠茶集團總計開設餐廳178家。
其中二線城市中,綠茶集團憑借獨特的品牌定位與優質的餐飲服務,迅速切入當地市場成為消費者休閑餐飲的熱門選擇。例如成都、武漢、南京等二線城市的核心商圈與繁華地段,綠茶餐廳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其精致的裝修風格與美味的菜品吸引了大量年輕消費者與家庭聚餐群體。
和一線城市相比,二線城市雖然消費能力略遜一籌,但市場飽和度相對較低并且極具消費潛力。綠茶集團通過將自身在一線城市積累的品牌優勢與成功經驗移植到二線城市,實現了市場的快速擴張和市場份額的穩步提升。
而在三線及以下城市綠茶集團同樣收獲頗豐,近些年這些城市的居民消費觀念逐漸轉變,對品質餐飲的需求日益旺盛。綠茶集團洞察到這一市場變化后積極調整布局策略,以適應三線及以下城市的消費特點。
綠茶集團通過門店選址、菜品研發定價、登針對性的舉措在眾多城市打開了市場局面,為集團在下沉市場的深入拓展奠定了基礎。
Section 3
2023年業績逆勢
業績是企業發展的晴雨表,能夠清晰直觀的反映出品牌的市場表現及成長軌跡。
招股書顯示,過去幾年雖然有疫情等因素的影響,但綠茶集團的盈利能力并未受到影響且呈現整體增強的趨勢。2021年-2023年,綠茶餐廳實現收入22.93億元、23.75億元和35.89億元,經調整凈利潤分別為1.38億元、0.25億元和3.03億元,2023年經調整凈利潤率提至8.5%。
在今年消費環境整體承壓且餐飲行業競爭加劇的背景下,綠茶餐廳的利潤仍然實現了突破,表現出穩健的增長態勢。1-9月,其實現收入29.10億元,同比增長6.9%,經調整凈利潤增至2.92億元,帶動經調整凈利潤率增至10.0%,達到2021年以來最高水平。同時綠茶餐廳也表現出了較高的盈利質量,2021年-2023年以及今年前9個月的經營活動所得現金凈額分別為3.77億元、3.48億元、7.93億元、5.94億元。
從招股書來看,2023年是綠茶集團營收爆發式增長的一年,較2022年大幅增長51.1%。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放開,線下消費市場迅速復蘇,同時集團加大了市場拓展力度,廣泛的門店網絡為營收增長注入了動力。
而2022年在疫情、原材料供應不穩定、成本波動等因素的影響下,凈利潤出現了大幅下滑,不過2023年就扭轉了趨勢,較2022年增長了11.12倍,這一轉變主要得益于營收的強勁增長以及成本控制的有效改善。
隨著市場環境的復蘇,門店客流量與消費頻次大幅提升,營收的快速增長直接帶動了凈利潤的增加。同時集團在采購、運營、營銷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通過數字化管理系統對門店的點餐、上菜、結賬等流程進行優化,減少了顧客等待時間提高了翻臺率,從而在相同營業時間內增加了營收同時降低了單位成本。
Section 4
餐飲紅海中比拼突圍
民以食為天,餐飲原本就是一門長期的生意,在競爭激烈的紅海中誕生了一個又一個餐飲品牌。當下國內市場各種餐飲類型、品牌數不勝數,有數據顯示,全國約有65萬家面館,40萬家火鍋店,沙縣小吃也有近10萬家。
天眼查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國內餐飲相關企業新注冊量達到134.7萬家,可見餐飲行業競爭之激烈。然而餐飲品牌要想做大做強并不容易,據筆者了解,目前國內成功上市的餐飲企業并不多,僅有同慶樓、小菜園、九毛九、呷哺呷哺、全聚德、廣州酒家等少數品牌。然而望向資本市場的餐飲品牌并不少,楊國福、鄉村基、撈王、七欣天、上井等公司都曾先后向資本市場發起沖擊。此外餐飲市場還有云海肴、眉州東坡、老鄉雞、老娘舅、西貝、外婆家等等品牌。
隨著國內餐飲行業規范化、標準化程度不斷提升,盡管市場環境仍然充滿不確定,但一些品牌仍然打破常規、趟出了一條增長之路。
身處其中的綠茶集團也在這一時期實現了跨越。灼識咨詢相關報告顯示,2023年在中國休閑中式餐廳品牌里,若按餐廳數目進行排名,綠茶集團位居第三,而從收入維度考量則位列第四。在重點提供融合菜的休閑中式餐廳品牌范疇內,就收入而言綠茶集團已經成為頭部品牌之一。
綠茶集團能夠在餐飲行業中脫穎而出并長期保持競爭優勢,得益于其多方面的獨特之處。對于餐飲企業而言,菜品美味好吃是關鍵,同時企業還要具備菜品研發能力以持續更新菜單從而增強吸引力。
在筆者看來,綠茶集團在菜品特色上展現出的創新能力是其成功的關鍵點之一。綠茶餐廳里有一系列既有濃郁中國風味又符合當代消費者口味偏好的特色菜品,比如招牌菜 “綠茶烤肉”、“面包誘惑”等,除了經典菜品的持續優化在季節變化時綠茶也有相應的菜品上新,比如炎炎夏日的 “翡翠涼面”、冬季的 “紅棗山藥燉排骨”等等,且有不少創意菜。
在消費環境整體承壓且餐飲行業競爭加劇的背景下,行業集體面臨質價比之爭,高端餐飲承壓的同時,低端餐飲極致內卷,反而是人均消費50-10元的大眾餐飲市場相對穩健。就綠茶集團來看,其60-80元區間的人均消費在同類型休閑中式餐廳中展現出了一定的價格優勢,同一些高端奢華的中餐廳相比,綠茶集團雖然在裝修與服務上可能略顯簡約,但勝在菜品品質與口味穩定,比那些價格低廉但品質參差不齊的普通餐廳更具格調,從而吸引了不少消費者。
Section 5
上市只是起點
上市無疑能夠為企業拓寬融資渠道,品牌通過公開募股能夠募集到大量的資金,這些資金能夠幫助企業持續擴張和創新提供資金保障,這也是各種品牌瞄向資本市場紛紛尋求上市的根本原因之一。
從綠茶集團招股書披露的信息來看,其IPO募集所得資金凈額將主要用于擴展餐廳網絡,設立中央食材加工設施,以及升級信息技術系統和相關基礎設施等。
其中擴展餐廳網絡能夠使品牌在全國范圍內開設更多的門店,進一步提升品牌的市場覆蓋率和影響力。無論是深入挖掘國內二三線城市及下沉市場的潛力還是拓展國際市場,都離不開雄厚的資金支持。
例如其計劃在2024-2027年間于國內重點景區額外開設 20 家配套餐廳,同時在香港、東南亞及北美等地開設新餐廳,這些門店的開設都需要大量的前期籌備資金,包括場地租賃、裝修、設備采購以及人員招聘與培訓等。而資金是確保這些計劃順利推進的根本。
不過資本市場并不是那么好進的,上市將意味著綠茶集團站在了全新的起點上,其發展戰略等也需要進行適應性調整與優化升級,以更好地應對資本市場的要求與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挑戰。同時,上市對于企業來說也將會面臨更大的盈利壓力,當下的餐飲企業卻面臨高房租、高人工及高成本等現狀。而且上市對于企業有著嚴格的規則約束,即便能夠成功上市,能否講好資本故事也是上市品牌需要面臨的挑戰。
Section 6
面臨同店銷售下滑、關店翻倍窘境
當前餐飲市場競爭激烈,消費者對餐飲的需求越來越多元化且精細化,伴隨著餐飲市場的飽和度逐漸增加,企業之間的競爭已不再局限于單純的菜品與價格,而是全方位、多維度的較量。在行業蓬勃發展的浪潮中,出海不失為一個拓展市場版圖的契機。
綠茶集團憑借鮮明的中式餐飲特色與品牌文化,為進軍海外市場提供了堅實基礎與競爭優勢。據了解,綠茶集團的拓店步伐已經邁入了中國香港,今年綠茶餐廳在香港銅鑼灣開設了首家門店,并計劃在大圍開設第二家分店,其高性價比的“新中式融合餐飲”理念成功吸引了香港市民和游客的關注。香港門店提供的菜品包括招牌菜“面包誘惑”、“綠茶烤雞”等,還有深受顧客喜愛的“砂鍋西施豆腐”、“龍井烤雞”等特色菜品,綠茶餐廳香港門店的開業是綠茶集團國際化戰略的嘗試和開端。
不過綠茶集團在擴張的道路上也不可避免地面臨著挑戰,市場競爭的壓力如影隨形,同店收入下滑的問題給綠茶集團帶來了不小的困擾和挑戰。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消費者需求的快速變化以及外部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增加,綠茶集團部分門店出現了同店收入下滑的現象。
招股書顯示,2023年綠茶集團同店銷售額為21.6億元,2024年前三季度,綠茶集團同店銷售額為16.7億元,平均到每家餐廳的銷售額為816萬元,同比上一年同期的905萬元下降了9.8%。
此外招股書還顯示,截至10月1日,綠茶集團2024年關閉門店達到了15家,而此前閉店最多的一年是2022年,全年關閉門店數量為7家。也就是說僅今年前三季度綠茶集團的關店數量較過去全年數量已經翻倍。
餐飲行業的高度開放性與低門檻性吸引了大量資本與企業的涌入,導致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就當下市場來看,不僅有來自同類型休閑中式餐飲企業的直接競爭,還有來自其他餐飲細分領域的競爭威脅,如西式快餐、日式料理、火鍋等品類不斷創新與擴張,分流了部分消費者群體。眾多國內外知名餐飲品牌憑借各自賣點吸引顧客,使得綠茶集團面臨巨大的客源競爭壓力,必須不斷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方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保持市場份額與品牌地位。
Section 7
特色、個性化餐飲需求旺盛
作為剛需行業,餐飲行業2023年同樣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23年餐飲行業收入達52,890億元,步入五萬億大關,同比增長20.4%。隨著經濟的維穩及居民生活水平持續提升,餐飲市場有望繼續保持穩定增長的態勢。消費者對于品質餐飲、特色餐飲以及個性化餐飲體驗的需求仍然旺盛,這將為餐飲企業提供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與發展機遇。
根據相關市場研究機構預測,未來幾年中國餐飲市場總收入有望突破6萬億元大關,其中休閑餐飲、特色餐飲等細分領域將成為市場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消費者對于美食的追求不再僅僅局限于填飽肚子,而是更加注重用餐過程中的體驗與感受,愿意為獨特的美食體驗支付更高的價格。
但行業發展的同時競爭將愈發激烈與多元化。僅餐飲企業之間的競爭就將從單純的價格競爭、菜品競爭逐步升級為品牌競爭、服務競爭、文化競爭以及創新競爭等全方位、多層次的綜合競爭。企業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通過打造獨特的品牌形象、提供卓越的服務品質、挖掘深厚的文化內涵以及持續推動創新發展,方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筆者注意到,當下已有一些知名餐飲品牌通過與文化機構、藝術團隊合作,舉辦各類文化主題活動,如美食文化節、藝術展覽等,為消費者提供獨特的用餐體驗,增強品牌的文化吸引力和競爭力。
行業思考:餐飲行業的競爭非常激烈,2024年上半年上市的餐飲企業中就有多家出現了盈利下滑,甚至凈利潤出現大幅下降,雖然綠茶集團營收和利潤實現了增長,但資本市場對企業營收增長及盈利水平有著比較高的要求,長期的增長性肯定是外界關注的重點,綠茶集團值得點贊的同時也面臨一定壓力和挑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