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1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簡稱CPI)同比上漲0.1%。其中,城市上漲0.1%,農村持平;食品價格下降0.5%,非食品價格上漲0.2%;消費品價格下降0.2%,服務價格上漲0.5%。12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環比持平。也就是說,2024年全年,全國CPI同比上年上漲0.2%。這一數據說明了什么呢?
如果你去細看CPI環比的話,這里面真正的轉折點其實是8~9月份,反映到同比維度,這個轉折點其實看的也是很清楚。那么這個8~9月轉折點后的下行,是全面性的還是結構性的?是持續性的還是臨時性的?
那么,我們重點就觀察轉折點之后的10~12月期間各類別CPI的波動情況。首先下圖中大幅度波動的這項是豬肉,最近三個月環比在下行,但同比增速仍然在高位。
去掉影響力巨大的豬肉,接下來大幅波動的就是鮮菜了,最近三個月環比則是劇烈下行。以至于同比增速從10月份的21.6%的高位,急劇下降到12月份的0.5%,原因就在于今年冬天氣溫偏高——多個地區創下60年來的歷史新高。
去掉暖冬影響的鮮菜,接下來大幅下滑的就是牛肉了。牛肉在2024年3~5月期間價格大幅下滑,且目前仍然維持同比大幅下降。聯想到上個月“商務部對進口牛肉啟動了保障措施調查”,原因在于從2023年6月以來“進口牛肉連續18個月單月進口量超20萬噸/月(備注:牛肉進口量在2019年至2023年期間增長了65%,2024年增長4~5%)”。
也就是說,牛肉價格大幅同比下滑,是供給快速增長和消費慢速增長的錯配積累到一定程度后,自然形成的周期性下降現象。去掉大幅下滑的牛肉后,比較顯眼的就是以下四項:
- 1、汽油:同比負增長,環比也在下行,國際油價的影響,略;
- 2、汽車:同比仍然是大幅度的負增長,環比穩定,汽車價格戰還未結束,略;
- 3、鮮果:同比大幅度下滑,暖冬,略;
- 4、其他用品及服務:同比增速仍然是高位,略。
去掉以上四項,剩下的比較顯眼的有:
- 1、家庭服務:一直維持同比高位,略;
- 2、旅游:下降再反彈,略;
- 3、手機:居然連續兩月同比正增長,除了疫情期間全球供應鏈受到影響外,這個還是比較罕見的:
- 4、蛋類:下滑然后又企穩。
- 5、家用器具:同比持續下滑,由于樓市收縮,以及出口對產能過剩的影響;
- 6、糧食:同比持續下滑,由于國際能源價格下行(沒看錯),以及國際糧食價格普遍下行,以及包括咱們在內的糧食大豐收。
綜上所述,物價仍然呈現結構性分化的特點。那么,這是臨時性的還是長期性的呢?從上面的分析來看,影響當前CPI的大的變量主要有:
- 1、豬肉、牛肉:進口影響,及自身的生產消費錯配導致的周期性影響;
- 2、鮮菜、鮮果:預計春季后影響消失,短期因素;
- 3、汽車:2025年補貼效果邊際衰減,壓力仍然很大;
- 4、國際能源和糧食價格;
- 5、家用器具:樓市收縮影響,出口對產能過剩的影響。
綜上來看,物價短期內還是低位,而且短期內能考慮的除了鮮菜、鮮果之外,就看國際能源和糧食價格能否持續反彈。我們都知道,這都是在凱恩斯式干預經濟的情況下反應出來的數據。那么,我們就再拉長周期來看:
以2020年的疫情沖擊作為起點,觀測中美兩個大國的走勢,探究一下,這種凱恩斯式干預經濟是否真的有效?
首先是物價水平變化:2020年開始的第一年,分化趨勢并不明顯,但從2021年開始,美國通脹加速上漲,中國仍保持溫和走勢。
- 截止到2024年11月,美國CPI相比于觀測起始點,上漲了21.8%,上漲趨勢尚有動能;截止到2024年12月中國的CPI上漲了1.7%,自九月份以來,下降趨勢尚有動能。
其次反映在資產價格上:2020年開始的第一年,中美債券差異顯著,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領先美國。然而,從2021年開始美國通脹加速,中國仍然維持溫和通脹,最終使得中國和美國債券分化走勢。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和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呈現劈叉走勢。
接下來則是反映在就業上:美國非農就業人數在加息周期只有5個月的新增非農就業人數高于過去的平均值,剩下的28個月,全都是低于均值,并且僅僅只有62.56%。
對于非農就業人數的影響,更是有意思。以加息前半年的月度就業人數的平均值作為參考基準,加息之后,只有5個月的新增非農就業人數高于過去的平均值,剩下的28個月,全都是低于均值,并且僅僅只有62.56%。
美國引以為傲的加息,促進經濟發展,美國經濟強勁的表達,受到了質疑。而中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總體來說呈現了一個低頻波動的態勢,這里就不做展開分析。
- 可以看出,這些年在同樣的凱恩斯主義下,美國經濟呈現大通脹的現象突出,經濟干預效果顯然很有限,而中國經濟雖然呈現放緩趨勢,但在經濟干預下則實現了溫和增長的態勢。同樣的,如果說2024年9月份之后的穩增長政策,發揮了什么作用的話,核心CPI的觸底反彈,應該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要知道,從2022年6月開始,中國的核心CPI同比增速就在0.6%附近震蕩。一直到2024年6月之后,中國的核心CPI增速開始下滑,從之前兩年的盤整區間中掉落。接下來的2024年7-9月,中國的核心CPI增速逐漸滑倒0.2%,眼看著就要觸及0這個關口。
接下來,結合2024年9月美聯儲降息,人民幣升值等事件的影響,中國經濟當時就是到了需要寬松政策刺激的時候了。再不刺激經濟,核心CPI增速就要轉負了,轉負之后會出現什么?通縮預期!于是那個時候我們出臺寬松政策的必要性就是非常強的。
- 大家現在回過頭來看,應該會發現,2024年9月底的政策窗口研判,能不能判斷正確,完全是取決于我們在宏觀經濟分析上面,投入了多少時間,數據跟的有多緊的。2024年12月,中國核心CPI同比增長0.4%,漲幅比上個月繼續擴大0.1個百分點。
- 所以整個2024年10-12月,中國的總需求就是在回升的,這一點我們從房地產銷售、社零增速等指標上,都能看出來。然后大家可能會看到,普通CPI的同比增速,這幾個月反而是下滑的,這其實是因為食品價格回落了。豬肉價格,牛羊肉價格、菜價、水果價格最近幾個月都在回落。所以核心CPI增速是更能準確反映總需求的指標,9月底的政策確實發揮了作用,這是我們從這些指標中,能看出來的東西。
轉過來2025年1月,春節前的物價一般會往上彈一下,今年估計也是一樣。但是最關鍵的還是刨除了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增速,這個才是比較關鍵的指標,那么我們就只能拭目以待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