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沐晴
來源 | 讀者(ID:duzheweixin)
前段時間,年代劇《小巷人家》熱播。
其中,關(guān)于黃玲與婆家親戚的橋段,令我很有感觸。
最開始,偏心眼的婆婆,自私的弟弟弟媳,除了來占便宜,一年到頭也不來串門。
可等她兒子考上名牌大學(xué),自己也成了單位的優(yōu)秀職工后,婆婆一家就都變了副嘴臉。
先是婆婆自掏腰包給她兒子辦宴席慶祝,后來年夜飯也是弟媳忙前忙后做。
隨著她日子越過越好,親戚間的走動也多了起來。
真是“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小時候注意不到,等有了一定閱歷,才發(fā)現(xiàn)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
父母越是混得差,親戚越不親,鮮少往來;父母越是混得好,親戚關(guān)系越好,來往密切。
曾經(jīng),我對此是憤憤不平,覺得有些親戚太薄情寡義了。
但了解世事后,終于想通不是親戚們太“壞”,而是人性太復(fù)雜。
就像作家劉墉說的:
“我只知道無論賢人、偉人、好人、壞人、大人、小人,大家都是人?!?/p>
只要是人,為人處世就不可避免有瑕疵。
接納不了這一點,我們就很難平靜地生活。
作家路遙,就在小說《人生》中,用主人公高加林的經(jīng)歷,帶我們一窺人性。
最開始,高加林是村里的代課老師,鄉(xiāng)里鄉(xiāng)親敬他有文化,各方面都很殷勤。
后來他的教師職位被頂替,眾人的奚落嘲諷乃至打壓欺辱,就接踵而至,輪番上演。
最經(jīng)典的一幕是,為了生計,高加林趕集賣饃。
他磨磨蹭蹭出門,發(fā)現(xiàn)從前關(guān)系要好的親戚們,如今都站在路邊看笑話。
他頓時羞紅了臉,四處躲著熟人走。
等到了集上,他一句吆喝不敢喊,結(jié)果到最后一個饃都沒賣出去。
眼見賣饃不成,村書記又安排他去城里收糞。
這下,高加林更怕見人了。
可還是沒逃過大伙的眼睛。
有人嫌他寒酸,不停地數(shù)落他;有人嫌他太臭,叫罵著讓他快走……
聽到這些奚落聲,高加林簡直恨透了這群“壞親戚”。
但后來,當(dāng)高加林有了叔父撐腰,進城做了“公家人”,鄉(xiāng)親們又變回那副可親的模樣。
有人不遠萬里挑來山貨送他,有人忙前忙后為他張羅對象……
其實,人情反復(fù),向來如此。
你風(fēng)光時,好人最多;你落魄時,很少會看到好臉色。
所以,路遙才說:
“小時候,我們常常把親戚這兩個字看得多么美好和重要。一旦長大成人,開始獨立生活,我們便很快知道:親戚關(guān)系常常是庸俗的,互相設(shè)法沾光。沾不上光就翻白眼,甚至你生活中最大的困難也常常是親戚們造成的。”
我有個在電廠當(dāng)廠長的表叔。
小時候過年,就屬他家最熱鬧。
家里的親戚,遠遠近近的,都會來給他拜年。
尤其是對他的幾個孩子,都特別親。
可后來,表叔因為身體原因病退了,昔日的親戚竟少了大半。
年輕時,血氣方剛的我,非常不喜歡這群“勢利眼”。
但慢慢地,我明白了,我不是厭惡他們,而是從根本上接受不了人性。
在我淺薄的認知里,大家血脈相連,必定是共患難同甘苦。
但表叔一句話點醒了我:這世上,人都這樣吶!
就像話劇《雷雨》中這句臺詞說的:
“人的心都是靠不住的,并不是說人壞,而是人性太弱,太容易變。”
人活到一定歲數(shù)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感情,會在人性的發(fā)酵下變味兒。
無論與誰交往,都別太高估情分,我們才能原諒這個世界的涼薄。
朋友金哥,說起過一段挺傷感的往事。
他出身農(nóng)村,父母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nóng)民。
當(dāng)年他高考落榜,不愿拖累家里,就想著找個活干。
可小小年紀的他,找工作談何容易。
恰巧當(dāng)時他們家有個遠親在縣里工作。
于是,母親就拿家里的積蓄買了點貴重禮品,上門去求他給自己找份工作。
沒想到母親才剛進門,親戚家養(yǎng)的大狗突然躥出來,咬傷了母親的腿。
而接下來的事更過分,親戚罵罵咧咧地喝退了大狗,卻沒讓他們進屋。
母親忍著痛,賠著笑,尷尬地往門里塞東西說明來意。
最后卻只得到冷冷的一句話:“我想想辦法,你回去等著?!?/p>
可他們一家人從年中等到年末,沒等到任何消息。
想想母親卑微的樣子,金哥難受極了,他決心返校復(fù)讀。
接下來的一年,他非??炭?。
終于在第二年高考時,順利考上了名牌大學(xué),后又前往澳門大學(xué)深造。
如今,經(jīng)過十幾年的打拼,他帶著父母定居澳門,日子過得蒸蒸日上。
說來奇怪,當(dāng)他拿到大學(xué)錄取通知書后,那位遠親竟忽然有了音信。
又是打電話恭喜他,又是派人給他送紅包,還約定以后畢業(yè)了怎么怎么樣。
但金哥心里過不去這個坎,這些年,想起那個人、那些事,就恨得牙癢癢。
我不止一次勸他,過去的就過去,別拿別人的錯懲罰自己。
這世上最不值當(dāng)?shù)氖?,就是和人性較真。
莫言在演講中分享過一段往事。
小時候,他跟著母親去地里揀麥穗。
揀著揀著,看守麥田的人突然來了,不由分說地沖上前,狠狠扇了母親一個耳光。
看著母親頓時漲紅的臉,這人大笑一聲,揚長而去。
莫言氣壞了,心想這人按輩分還得叫聲叔,怎么可以做出這樣的事。
就暗下決心要報仇。
多年后,當(dāng)他有的是力氣時,又碰到了當(dāng)初那個人。莫言握起拳頭想要教訓(xùn)他時,母親拉住了他,說:“兒子,那個打我的人,與這個老人,并不是一個人。”
他瞬間明白了母親的用意,不要再糾結(jié)過去了。
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xué)獎后,曾說:“獲獎之后,我跟很多親戚再也不聯(lián)系了?!?/p>
因為出名后,很多老家的親戚非常眼紅。
有人嫉妒他,有人詆毀他,也有人想沾他的光。
這些人令他不堪其擾,但莫言不再針鋒相對,而是選擇了遠離。
這才是和親戚相處的最明智的做法。
講情義的就多來往,太勢利的就盡早遠離。
沒必要什么都揣在心里,折磨自己。
余秋雨說:
“人的生命格局一大,就不會在生活瑣碎中沉淪?!?/p>
生活的日常是瑣碎的,人情的往來是復(fù)雜的。
但當(dāng)你練就更廣闊的胸懷,就不會再被這些事困擾。
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
不執(zhí)著于親戚們的所作所為,才能專心過好自己的小日子。
導(dǎo)演王璐,曾經(jīng)營著一家小公司。
一開始,他經(jīng)營得不錯,親戚們經(jīng)常來找他幫忙。
而王璐也比較重感情,基本上是有求必應(yīng)。
可到后來他需要資金周轉(zhuǎn)時,那些他幫過的人竟一個個避而不見。
那一刻,王璐明白了,別人是靠不住的,凡事還得自己來。
想通以后,他沒有再理會那群人,而是努力做事、認真生活。
短短兩年時間,他的公司又經(jīng)營得風(fēng)生水起了。
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看開、放手、釋懷,這樣才能集中精力去提升自己、陪伴家人、開創(chuàng)事業(yè)。
家門外的人,說什么做什么并不重要,把家門里的人照看好,才是重中之重。
沈從文剛?cè)ケ本╆J蕩時,日子過得那叫一個窮。
他住在一間原來堆煤的小公寓,一到雨天屋里就漏水。
而遠在老家務(wù)農(nóng)的父母,更是幫不上一點忙。
這種清貧,自然令很多親戚避而遠之。
但沈從文不以為意,他給小公寓取名“窄而霉小齋”,下雨天還會伴著雨聲看書寫詩。
在《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賜》這本自傳中,他寫道:“生活不乏風(fēng)雨,但并不妨礙活得盡興?!?/p>
是啊,任何人、任何事,都不應(yīng)掃了我們好好過日子的興致。
從人情中脫身,才可以盡享人生的美妙。
說到親戚這個話題,我忍不住想起全紅嬋媽媽那句“從來不知道自己有這么多親戚”。
拿到奧運冠軍之前,全紅嬋媽媽重病,家里窮得連治病的錢都沒有。
那個時候,不見一個親戚上門施以援手。
可奪冠之后,似乎一夜之間,親戚就如“雨后春筍”般鉆了出來。
所以,全紅嬋一家才感慨:從來不知道自己有那么多親戚!
但細細想來,這一幕,不也時常出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中嗎?
一家人混得好,親戚勤上門;一家人混得差,親戚不見人。
人性本如此,不必奇怪,更不必較真。
畢竟,把自己的人生經(jīng)營好,才是我們的主線任務(wù)。
與朋友們共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