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羅乾波
出品 |波哥看樓市
2025年,房企組織架構的調整,又迎來了新的一個輪回和優化時間。
畢竟,變則通,通則達,不然就是一趟死水。
今天上午,據綠地朋友介紹,綠地地產板塊也迎來了2025年最新的組織架構的調整,并于1月9日從集團層面發出了一個最新的整合通知,具體如下:
“為進一步聚焦優勢資源,增進協同互補,強化區域管理,有效推動高質量轉型發展,經集團總裁室研究決定:
合并江蘇房地產事業部、安徽房地產事業部,并更名為蘇皖房地產事業部;
合并浙江房地產事業部、江西房地產事業部,并更名為浙贛房地產事業部。
原事業部領導人員不再辦理免職手續。
同時,聘任方東興同志為蘇皖房地產事業部總經理,李景斌同志為蘇皖房地產事業部副總經理,高亞社、吳銀春、許金貴(集團委派財務總監)、張禮慶同志為蘇皖房地產事業部總經理助理;
聘任黃薪同志為浙贛房地產事業部總經理,尹閔、戚榮坤同志為浙贛房地產事業部副總經理,方烈、劉華成同志為浙贛房地產事業部總經理助理。”
簡析:
據波哥看樓市觀察,整體上看,這次的變化不是很大,但是,其中有三個比較鮮明的特點:
一是,主要集中于華東區域,就近整合不同事業部,繼續縮編和壓減;
二是,在整合后的兩大新事業部上,兵力布置稍有不同,在各自的正副總經理的配置上,蘇皖是一正一副,而浙贛是一正兩副;同時,蘇皖在總助的配置上是浙贛事業部的2倍,這或許是蘇皖區域的項目更多或者是某些不得而知原因在策動。
三是,還是延續了強吞弱的法則,這點沒什么好說的,大家基本都一樣,畢竟,在當下這個特別的艱難時刻,帶好兵能大勝仗才是真正的實力。
此外,再補充一點信息——方東興原來是安徽總經理、黃薪是浙江總經理、江蘇是集團有個領導代管,江西總經理原來任虎在管(他同時監管華中)。
以上,即為綠地本次優化調整的基本情況。
按上述變化,本次綠地的組織架構的調整,其中最大的特點,就是集中在華東區來快速動刀。
這是為啥呢?
實際上,還是業績說話,為第一取舍動力。
◢ 首先,華東區域為眾多房企的重點產糧區,為兵家必爭之地,綠地也不例外。
據2024年綠地半年報顯示:
從各區域的銷售額來看,華東、華南、西北、華中、西南的銷售額占比分別為55.8%、18.1%、10.%、8.3%、5.0%。
可見,華東地區,是其各區域業績中妥妥的大哥,這次首先動刀華東,應該是希望該區域能夠強者恒強,在2025年能夠有更好的表現吧。
除此之外,江蘇、安徽和浙江,是其本部上海外圍的第一道防線,且都是經濟和市場比較好的省級類重點產糧區域,根據最新的變化來優化和調整這些區域,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另外,從區域營收和利潤來看,華中、華東以及西北區域毛利率均超過10%,遠高于其他地區,其中,華東區域也是重要的肱骨類核心之一。
因此,據波哥看樓市觀察:
在銷售額和利潤等指標綜合來分析,打造出最強的板塊和長板,使其成為有效抵抗趨勢寒氣和市場迷霧的重磅利劍,對綠地等房企而言,尤其重要,因為,有一點,在不斷的震蕩中,想做到比較全面的均好性,已經不可能了,強弱之別、優劣分野,已經成為各房企不得不選擇的選擇了。
◢ 其次,2024年各大房企的日子,確實依然艱難,都過得小心謹慎和如履薄冰的,也仍然在煎熬。
大勢所趨,苦日子和緊日子,依然是行業和目前市場的基本旋律。
綠地控股,也在這個趨勢里隨波逐流。
有一組數據可以參考一下:
10月28日,據綠地控股集團2024年第三季度房地產經營情況簡報,該報告顯示,第三季度新開工面積為17.5萬平方米,同比減少43.5%;竣工備案面積為229.0萬平方米,同比減少61.5%。前三季度新開工面積累計110.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69.3%;竣工備案面積累計653.9萬平方米,同比減少56.4%。
在銷售方面,第三季度合同銷售面積178.5萬平方米,同比減少6.9%;合同銷售金額164.21億元,同比減少18.6%。前三季度合同銷售面積累計475.4萬平方米,同比減少39.1%;合同銷售金額累計482.58億元,同比減少42.2%。
項目儲備方面,第三季度新增項目儲備1個,土地面積14.96萬平方米,權益土地面積8.98萬平方米(權益占比60%)。
可知,在開竣工面積、銷售面積和金額以及拿地投資三大指標上,前面兩大類指標基本與行業總體情況差不多,都處于下滑周期。
而在拿地上,似乎綠地更加缺乏動力,只增加了一個新地塊,而且還是聯合拿地,總體上看,呈現出一個只進不出的狀態,充分說明綠地2024年的壓力比較大。
此外,在房地產經營方面,截至2024年9月末,公司出租物業面積為397.21萬平方米,出租率為82.9%;酒店客房數為10,676間,入住率為50.5%。2024年1-9月,公司出租物業取得租金收入10.01億元,酒店取得經營收入10.29億元。
這個數據,也非常一般,甚至不太理想。
說明,以依靠地產開發為主的模式,在綠地的地產板塊的業務結構上,經營類業務的價值,按脫口秀段子類的手法來說,因其占比太低,基本是沒什么價值,與某些同行相距甚遠。
這,也揭示出綠地,在房地產板塊上,重開發和輕運營這個的思路的路徑依賴依然很重,這幾年并未有太多的調整和改變,跟行業的新發展趨勢,是有一定的脫節的。
畢竟,增量時代,已經過去;存量階段,澎湃襲來。
在大趨勢急劇律動之中,綠地也只是一艘船而已,不能有效與時俱進,必將逆水行舟了。
據波哥看樓市觀察,本次綠地組織架構的變化,看似動作不大,實際上,我們也能夠看出其背后的兩大重要癥結:
●其一,組織架構的類似于外科型的手術,表面上是修修剪剪,實則內里的影響因素眾多。
這跟身體和肌體的變化是一回事。
打一個簡單的比方,六七歲換牙,是一個正常的生理現象,這就如同我們上一個發展周期,在持續的高速發展中,換掉一顆牙很容易長出來,是時代趨勢和生命之力在支撐。
然而,等你30歲以后,再去換牙和補牙等,就是另外一碼事了,要么是蟲牙所致、要么是骨腎血脈等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此時,只能靠后天的修補等方式去彌補,再也不太可能達到正常換牙期的效果了。
這將是必然。
故而,對綠地而言,上述部分區域性的換牙”的后天類手術,事實上已經牽扯到企業層面的骨腎血脈的層面,如果沒有更深更多的思考,就只能去等待“回春之力”的加持了,或者會在未來的某一天、不得不咽下某幾顆帶著些許血絲的個別老牙了。
●其二,另外,從全國范疇來看,在地產競爭方面,守住和守好華東區,這一點也沒有什么特殊性了,在近年各大房企的市場布局的戰略趨同之下,大家都要活下去,從前年到2024年,在這個區域,已經刺刀見紅了,大家都是放出上等馬在拼殺,未來各房企在2025年到底能分到多少蛋糕,當下誰也說不準。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如此而已。
2025年,綠地集團能否守住華東區近56%的業績,這還是一個問號;而且,相對同行其他戰友,其業績比例又能做到多少呢?
等等這些問題,波哥看樓市判斷,在接下來的2025年,綠地在華東區的日子可能會更加艱難。
譬如,綠地以前比較擅長的三板斧——超高層+大基建+寫字樓運營等,在近年已經越來越不靈了,過去的優勢快速變成了自己的短板,
同時,近年綠地集團推出的什么所謂的金融、能源、醫療、汽車等新賽道,在第二曲線的探索上,任重道遠,目前來看,基本都在投資期,能否殺出一條血路和能走多遠,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不好意思,有點扯遠了,下面再簡單拉回來一下:
據波哥看樓市觀察,綠地本次的新年組織架構的調整,肯定是有眾多的積極價值在里面,對此,大家都毋庸置疑。
可是,如果整體從綠地歷來的發展脈絡、產業騰挪、有效應對各階段的變化和趨勢等角度等審視,及其公司本底層面的戰略邏輯上,似乎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當然,這里并不是說綠地集團有較大的問題,而是,基于在地產板塊這一單一維度來觀察,綠地的模式,跟業內的主流趨勢,如上,似乎有了一定的差別。
對此,波哥今天,只能講到這個層面了,其他的就不便去深度展開了,你懂的。
最后,波哥引用《黃帝內經》的一句話來總結一下,聽不聽得懂,那就是你的事了:
腎主骨,齒為骨之余。
言盡于此。
本文為「波哥看樓市」(ID:bgkls2023)原創文章,其版權歸我方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喜歡的敬請點贊和轉發為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