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人心是不斷變化的,韓信一開始并沒有反叛的心,后來還真有了。
韓信原本是普通的人,為了拜托潑皮無賴,鉆人家褲襠,胯下之辱成了韓信揮之不去的屈辱歷史。
沒有生計的他,曾接受為人洗衣服生活的漂母接濟(jì)。
秦末大亂,韓信投靠當(dāng)時實力比較強(qiáng)、威望比較大的項梁,項梁死后又跟隨繼承項家軍的項羽。
項羽出身貴族,能征慣戰(zhàn),看不起鉆人家褲襠的韓信,韓信多次出主意都被項羽訓(xùn)斥,只封了個執(zhí)戟郎中的職位。
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后,在項羽帳下得不到重用的韓信離開楚營,投奔前往漢中的劉邦。
韓信先后得到夏侯嬰和蕭何的賞識,向劉邦推薦,劉邦對名不見經(jīng)傳的韓信并不重視,就封了個小官。
感到失望的韓信又逃離漢營,蕭何得知后連夜把他追回來,并全力向劉邦舉薦。
劉邦在蕭何的全力舉薦下,筑壇拜將,正式將毫無軍功和作戰(zhàn)經(jīng)驗的韓信封為全軍的大將軍。
韓信久久不得志,劉邦能有這氣魄實屬難得,韓信對此也深深感恩。
韓信在軍事上也沒有讓劉邦失望,幫助劉邦還定三秦,之后攻魏、破趙、亡代、脅燕、滅齊,殲滅項羽派遣的龍且大軍,并在垓下之戰(zhàn)中打敗項羽。
韓信在軍事上創(chuàng)造了很多經(jīng)典,比如“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木罌渡軍”、“背水一戰(zhàn)”、“囊沙斷流”、“半渡而擊”、“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經(jīng)典戰(zhàn)役。
在韓信攻取齊地后,蒯徹曾勸韓信背叛劉邦自立,和楚漢形成三足鼎立之勢。韓信感念劉邦的知遇之恩,并沒有同意。
這時候劉邦和項羽誰都無法滅了對方,呈膠著狀態(tài),韓信要是采取三足鼎立模式,憑借寬廣富庶的齊地,完全可以做到。要是真的想造反,這時候是沒人能阻擋他的,這一時期的韓信的確沒有打算走謀反的道路。
項羽被殺后,劉邦改封韓信為楚王。項羽將領(lǐng)鐘離昧在楚地避難,得到韓信的護(hù)佑。
劉邦知道后,出巡云夢,讓韓信前來。鐘離昧勸韓信造反,韓信猶豫不決,最終拿鐘離昧人頭前去謝罪,被劉邦貶為淮陰侯。
如果聽從鐘離昧的建議,憑借韓信在軍事上的造詣,帶兵奇襲云夢,天下之事猶未可知也。
韓信被貶為淮陰侯后,被劉邦帶到長安,韓信越來越為自己鳴不平,怨氣十足,這時候才真正下定決心要造反。
陳豨是韓信的老部下,被劉邦派往代地,臨行前拜訪韓信,韓信告訴陳豨,如果他反叛自己做內(nèi)應(yīng)。
后來陳豨造反,韓信也在長安偷偷準(zhǔn)備,可是被人告發(fā),呂后聯(lián)合蕭何把韓信騙到宮中斬殺。
韓信有兩次機(jī)會造反,都有很大的成功概率,他卻選擇了忠于劉邦;等劉邦把他貶為淮陰侯,實際上半軟禁于長安時,沒有實權(quán)的他卻選擇了造反,最終事泄被殺。
韓信能反時沒反,卻在受打擊后反叛,很大程度上是劉邦逼迫的。
人心是不斷變化的,多少情侶海誓山盟,當(dāng)初八成也是真的,可后來分手時也是真的,情形變了,人心也變了。
韓信感恩劉邦不反是真的,后來被逼造反也是真的,是恩情消耗后成了寒心、不甘心,自然生出反叛之心。
對此,大家認(rèn)為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