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財經·消費組原創/出品
作者:楊揚
編輯:夏益軍
徐新曾經反問一位前來討教餐飲投資經驗的VC同行:“難道你對餐飲賽道還不死心嗎?”
投資人確實很難死心,畢竟萬億的市場規模與個位數的龍頭市占率放在一起,想象力足夠大。
但反規模經濟的商業特征以及重口難調的市場需求,決定了中式餐飲難擴張的宿命,剛剛遞交招股書的老鄉雞再次印證了這個規律。
本文持有以下觀點:
1、依然患有華東依賴癥。2024年前三季度,老鄉雞營收依然集中在風俗相近的安徽、江蘇、浙江、上海為代表的華東地區,營收占比87%。在明顯有地區依賴的情況下,老鄉雞華東外地區門店占比不升反降,多少說明遇到了地域擴張難題。
2、華東的標準化打法復制不到全國。老鄉雞在華東通過一體化供應鏈來標準化餐品,華東外地區有限的客流支撐不了老鄉雞構建本地工廠和配送中心,導致老鄉雞同價不同質,難以提供和華東地區同樣的服務。
3、和周期博弈。經濟周期下行抑制了餐飲需求,同時也導致社會從業結構改變,低門檻的餐飲成了很多失業人群的創業方向,餐飲供給增加更多了。需求于供給的錯配,導致餐飲行業開始價格戰,老鄉雞也沒有幸免。
依然患有華東依賴癥
老鄉雞生動詮釋了什么叫“大市場小公司”。
以交易額計,老鄉雞已成國內第一大中式快餐品牌,市占率只有0.8%。
在大部分行業,0.8%的龍頭市占率都意味著超高的增長速度,廣闊的發展空間。但老鄉雞身上沒這個特點。
老鄉雞年營收規模只有50億出頭。但業績增速下降的很厲害,2022年-2024年前三季度,其營收同比增速從58.3%下降到11.9%,凈利潤增速從86.7%下降到3.3%。
業績增速放緩,主要是老鄉雞的華東依賴癥還沒好。
2024年前三季度,老鄉雞營收依然集中在風俗相近的安徽、江蘇、浙江、上海為代表的華東地區,整個華東營收占比87%,大本營安徽占了58%,其它地區只有12.2%。
打不開華東外市場也影響到了老鄉雞的增長邏輯。
對餐飲行業來說,業績增長無非來自門店增長和店效增長。
老鄉雞店效是在穩步提升的,2022年-2024年前三季度,老鄉雞直營店日均銷售額從1.3萬增加到1.6萬,說明老鄉雞存量門店發展的可以。
但老鄉雞的門店擴張好壞參半,2022年-2024年前三季度,老鄉雞門店數量從1125家增長到1404家。
但拆分結構,由于有些門店直營轉加盟,老鄉雞直營店從1007家降低到949家,加盟店從118家增長到455家。
加盟店輕資產、開店快,是餐飲慣用的擴張方式。但加盟店管理難度高的瓶頸也讓他的經營效率難以匹配的上直營店。
如下圖所示,看最近幾年的經營數據,加盟商日均銷售額、翻臺率以及單位面積日均銷售額都不如直營店,并且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呈現持續惡化的現象,且差距越來越大。
當然話說回來,雖然經營效率趕不上直營店,但勝在擴張快,如果真能靠加盟店快速實現全國化的跑馬圈地,老鄉雞的路徑也可以。
但問題是,老鄉雞在華東的標準化打法到不了全國市場。
華東的標準化打法復制不到全國
雖然久患華東依賴癥。但最近幾年,老鄉雞也沒怎么想治病,在華東地區外沒搞大擴張。
2022年到2024年前三季度,老鄉雞華東外地區的門店占比不升反降,門店占比從14.2%下降到13.2%。
華東外地區不是不想開,是實在需求不大。
如下圖所示,以服務更標準的直營店為例,老鄉雞在華為外地區的人均銷售額、翻臺率、店效等指標上都比大盤落后了不少。
華東外地區需求不大也不難理解,我國幅員遼闊,重口難調,看似餐飲規模大,但都被不同菜系分流了。
如華東很多地方有無雞不成席的習俗,但到了西北,用戶整體口味偏好濃郁厚重,喜歡酸辣、咸香等味道,雞肉這種相對清淡的食材,就不那么受歡迎了。
對老鄉雞來說,難擴張也不僅是需求被分流的問題,還有標準化的供給端打法跟不上。
眾所周知,餐飲擴張有兩大瓶頸,一是全國眾口難調,二是餐飲非標,擴張導致餐品、服務難把控。
第一個問題企業很難解決,所以過去做大的餐飲企業,主要是針對第二個問題下功夫,把非標的行業做成標準化。
為了標準化,老鄉雞構建了“母雞養殖+食品加工+冷鏈配送+連鎖經營”的一體化供應鏈。
一體化供應鏈的好處很明確,能提供標準的食材,最大程度的保證了擴張后菜品的高質量。
但缺點也很明顯,一體化供應鏈涉及環節較多,養殖成本波動更大,冷鏈物流成本也不低。
所以,老鄉雞的毛利要比其它連鎖餐椅差一截、
老鄉雞毛利率只有23.5%,同樣是中式快餐品牌的鄉村基毛利率做到了57.6%,小菜園毛利率也一直保持在65%以上。
高供應鏈成本,只能靠門店規模去攤薄。
換句話說,老鄉雞供應鏈周邊需要足夠多的門店,所以我們看到老鄉雞的養雞場都在合肥,兩個中央廚房也是在合肥和上海。
但根據GeoHey數據,華東之外老鄉雞門店密度最高的北京、廣東也也只有30多家門店。這些門店數量能否撐起老鄉雞構建本地供應鏈存在疑問。
供應鏈不能復制到全國,對華東外的原料成本與菜品質量有一定影響,導致同價不同質。
這一點,老鄉雞也坦言,“目前僅能在合肥和六安做到食材每日配送,在其他城市的配送時間需要2天,這對菜品新鮮有一定的影響。”
過去賴以成功的一體化供應鏈難復制,給老鄉雞的全國化擴張埋下了陰影。
和周期博弈
最近幾年,中式連鎖品牌的利潤率在提升,2022年-2024年前三季度,老鄉雞凈利潤從5.6%提高到7.9%。剛剛上市的小菜園凈利率也有提升。
中式餐飲品牌利潤率提升很重要的原因是,壓在餐飲行業的三座大山:租金成本松動了。
前幾年,資本博弈抬高了房租成本,移動互聯網紅利殆盡后,VC手上的錢找不到好去處,海底撈上市后一度高達4500億的市值,讓熱錢流進了餐飲。
不差錢的新式餐飲品牌們為了市占率,不惜出手抬價——長沙某家購物中心主入口的位置,喜茶去談時拿到了11萬每月的報價,等到某新餐飲品牌去時,業主將報價抬到了23萬。
不過經歷了資本、消費退潮,房租租金也回調了不少,這給餐飲品牌擠出了利潤空間。
但租金下降的紅利似乎接近尾聲了,如老鄉雞凈利潤增速從22年的86.7%下降到23年前三季度的3.3%。
屋漏偏逢連夜雨,經濟下行周期又嚴重抑制了品牌的客單價。
2022年-2024年前三季度,老鄉雞直營店客單價從29.7元/人下降到27.6元/人,加盟店客單價從31.5元/人下降到29.2元/人。
客單價下行的趨勢大概率也會繼續,影響客單價的無非是供需兩端。
需求端,出現了消費降級外出就餐場景減少,2024年,北京、上海因為餐飲消費下降多還上了熱搜。
需求少了,但供給反而越來越多,2024年上半年,國內餐飲相關企業新注冊量134.6萬家,年化后,超過口罩前2019年的新注冊量。
餐飲從業者持續新增,固然有口罩期后,很多從業者押注餐飲復蘇以及倒閉老店重開的原因。但這更多是2023年餐飲注冊者增長的邏輯。
2024年后,餐飲新增注冊量仍維持在高位,更多是經濟調整的副產物。
經濟進入調整期后,工作機會減少,很多人拿著高額的賠償金主動或被動的開始了職場新階段。餐飲看起來成了最好的選擇,進入門檻低,前期投入小,行業進很容易。
但當大部分預期一致時,行業內卷就開始了,這是如今老鄉雞乃至大部分餐飲品牌面臨的處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