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因為有家長在《兒童流感診療及預防指南》(2024患者與公眾版)中沒有看到瑪巴洛沙韋的風險提示信息,所以來找我咨詢這個藥的副作用。
我在看了她轉發給我的指南后非常失望,就寫了這篇科普,提醒所有12歲以下兒童的家長關注瑪巴洛沙韋的耐藥問題。
文章推送后,看到有超過5000次的點贊和10000次的轉發,我很感動,謝謝家長們對我的信任。
不過,也有朋友將某賬號發布的討論文章轉發給我,希望我給予回應。作為專業藥師,我一直秉持開放的態度歡迎正常的學術討論。但是,當我認真看完朋友轉發過來的文章, 立刻識別出這不是正常的學術討論,而是別有用心的人在利用這個賬號混淆視聽。
與其浪費生命回應它,不如花些時間揭露它混淆視聽所使用的伎倆,這樣以后家長們在讀到這類文章時,就能自己識別出來,以避免被它誤導。
伎倆一:偷換概念,把“慎用”歪曲成“不用”。
我在這篇文章:中呼吁兒童慎用瑪巴洛沙韋,該賬號十分清楚我的觀點,因為它在文章題目中也用了“慎用”二字,可一個反手,它就在文章摘要里寫了句“因為擔心耐藥就不用,完全沒必要。”
截取自微信里的朋友轉發
這句話里的”不用”和我觀點中“慎用”,字面意思上的區別人人都懂,那它為什么要做這樣的歪曲呢?我只能理解為別有用心。
在邏輯學里,有個專門的名詞定義了這種偷換概念的行為,叫做“稻草人謬誤”。 指的是對方在和你討論問題時,不直接針對你的觀點進行討論,而是先歪曲你的觀點(即制造一個稻草人作為 “靶子”),然后針對這個“靶子”進行反駁,讓讀者誤以為這個歪曲的觀點是你的觀點,從而達到它混淆視聽的目的。
所以你看,它在文章摘要里先把我的觀點歪曲成“因為擔心耐藥就不用”,然后反駁說“完全沒有必要”。
為了避免最近關注我的朋友不知道我的觀點,我再重復一次:
藥品不是食品,不是越新越好,在療效相當的情況下,越是臨床經驗豐富的“老藥”,安全性越高。鑒于當前瑪巴洛沙韋存在兒童使用耐藥風險高且使用經驗不多的缺陷,我建議家長們僅在孩子不能耐受老藥奧司他韋或者對奧司他韋耐藥時,才考慮給12歲以下兒童使用新藥瑪巴洛沙韋。
舉個例子,這就好比一支足球隊要踢一場重要的比賽,一定會優先考慮讓久經沙場的主力球員首發上場,只有當主力球員因體力不支或者傷病缺席時,才考慮讓初出茅廬的替補球員上場。同理,如果把兒童身體比作抗病毒藥與流感病毒對抗的 “足球場”,當前的循證證據表明,奧司他韋仍是主力球員,瑪巴洛沙韋是替補球員,各有各的定位,各有各的價值,不能隨意改變定位。
這里的“當前”特指已經發現奧司他韋少量耐藥、且99%以上流感患者感染的是甲流H1N1病毒的當下。根據1月9日國家流感中心最新監測報告,2025年第1周,檢測出3株(2.3%)流感病毒對奧司他韋耐藥,130株(97.7%)流感病毒對奧司他韋不耐藥。
和國外臨床試驗中發現的瑪巴洛沙韋在5歲以下兒童耐藥40%,5-12歲兒童耐藥16%,以及12歲以上兒童耐藥7%比起來,奧司他韋在全人群中的耐藥比例2.7%還不算太高,還不能夠成為讓它退居二線的理由。
截取自2024年12月FDA最新版瑪巴洛沙韋說明書
至于將來這兩個藥在12歲以下兒童使用的定位有沒有可能發生變化,現在還不好說,因為這將根據將來流感病毒流行情況、兩個藥的耐藥比例、以及兩個藥的安全性等多個因素的循證醫學證據綜合決定,不由單一因素決定。
伎倆二:以偏概全,只強調“我國尚無耐藥株”,不強調“我國使用時間不長”。
老祖宗告訴我們“是藥三分毒”,現代醫學告訴我們“藥品是一把雙刃劍”,各自用精煉的語言,告誡我們要敬畏藥品,警惕藥物副作用。作為專業的媒體,某賬號不會不懂這個道理,但它卻在文章中用大號彩色字體加粗強調采訪專家觀點中的“我國尚無耐藥株“, 而不完整強調專家這句話前面的限定語“我國使用時間不長”。
截取自某賬號公眾號文章
2018年底,日本醫生在給兒童大規模使用瑪巴洛沙韋之前,日本也沒有發現兒童耐藥比例高,日本的兒童耐藥部分病例是在大規模推薦使用后,通過研究醫療保險公司的數據發現的。因為耐藥的兒童因為復發或者病程延長繼續看病時,如果不再找同一個醫生看病,那這個醫生就很難發現兒童耐藥。但是,孩子每次看病的賬單都會寄給醫療保險公司,醫療保險公司會比個體醫生更清楚有沒有孩子因為耐藥導致疾病復發或者病程延長而再次就醫。遺憾的是,日本醫療保險公司是在事后發現了兒童耐藥比例高問題,沒能做到提前預防耐藥。
某賬號說它們研究了瑪巴洛沙韋耐藥相關研究,那它應該非常清楚日本的前車之鑒。作為專業媒體,它有責任把日本的真實情況寫出來提醒家長,但它卻選擇使用大號彩色字體加粗強調瑪巴洛沙韋在“我國尚無耐藥株”。它為什么要這樣做?我也只能理解為別有用心。
寫到這里我很難過,說實話,我以前很喜愛該賬號,認為它是專業賬號里的一股清流,所以在它為撰寫這篇文章采訪我時,我盡心盡力地進行了解答。但讓我萬萬沒想到的是,它采訪我的目的竟然是為了寫這樣一篇預設了立場的文章!而且,還在看似客觀的文章中,明目張膽地使用偷換概念和以偏概全的伎倆誤導家長!這種行為讓我非常震驚,也非常憤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