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之所以能耀武經濟、揚威軍事,能做世界霸主,最為主要的原因在于美國并不是全由土生土長的自己人支撐起來的,而是全球多國高科技人才共同努力和奉獻的結果。
直接說吧,若只有美國本土大家、能人,要想在世界國家之林中嶄露頭角、遙遙領先,非常困難。
不說別的國家,單單咱們國家在美的各類人才就為美國的強大和先進貢獻了一份不可忽視、不可或缺的力量。
近日,中國出生的美籍生物學家張鋒出現在美國總統拜登宣布的最新一批獲得美國國家科學獎章以及國家技術與創新獎章的人員名單中。這可是美國最高技術成就榮譽。
這次,張鋒因開發革命性基因編輯工具而獲得國家技術創新獎章。
負責管理國家技術創新獎章的美國專利商標局在聲明中指出,“張鋒因開發革命性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而獲獎,該技術廣泛應用于農業和健康研究。張鋒的創新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的集體健康和福祉,并為鐮狀細胞病、癌癥、1型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療做出了貢獻”。
張鋒,現年44歲,是麻省理工學院布羅德研究所的終身教授,也是當今生命科學和醫學領域的頂尖科學家之一,國際公認的CRISPR-Cas基因編輯技術先驅。
除CRISPR-Cas9之外,張鋒還對光遺傳學做出了重要貢獻。
目前,張鋒是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醫學院、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和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的當選院士。此前還獲得過諸多榮譽,如艾倫·沃特曼獎、奧爾巴尼醫療中心獎和加拿大蓋爾德納國際獎。
能獲得美國最高技術榮譽,足以說明了張鋒知識非常淵博,能力非常強大,與他的“頂尖科學家”桂冠相匹配。
對于張鋒這樣一個頂尖科學家,我們遺憾的是,他是美國國籍,但又榮耀的是,他的出生地是中國。
也就是說,張鋒,是一個華裔美籍科學家。
44歲,就獲得了美國至高無上的榮譽,真的是年輕有為、未來可期。
至于張鋒為何在后來加入美國國籍,我們無須去刨根問底,我們只需,或者說,只希望和渴盼,有朝一日,張鋒能回到祖國的懷抱中,為蒸蒸日上、揚眉吐氣、日新月異的中國貢獻自己的身心。
當然了,假若張鋒是一無名小卒,無能無為,那也到罷了,可他是當今頂尖科學家之一呀,在科技和醫學的某一領域上,他是大拿,是領頭羊,無人能及。
說實話,這樣的頂尖人才,美國也必定會尊敬重視的,而我們中國呢,也必定會求賢若渴、視若珍寶。
雖然美國和中國都敬重、愛戴和需要他,但兩者的內心還是小有差別的:
雖然加入了美國國籍,但張鋒畢竟不是土生土長的,因此美國還會時時提防和處處小心的,就怕他暗地里“勾結”中國,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核心機密都統統送給了中國;
我們中國呢,雖心存遺憾,但內心里是一百萬個希望和渴盼張鋒能重新拿回中國國籍,早日回到母親的懷抱,為中國做貢獻。畢竟,張鋒的根,在中國。
上面我提到了,假若張鋒是一無名小輩,不管是我們中國,還是美國,都不會重視和在乎他的,可張鋒呢,是當今不可多得的頂尖科學家,無論是知識,是智慧,是研究,還是成果和影響,都無人能及,都舉足輕重,都震天撼地。這樣的超級人才,為哪個國家服務,都必定是哪個國家的福音和希望。
因為張鋒能力太強;又因為張鋒,不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而是華裔美籍,所以,他必定會被美國政府格外“重視”,尤為“關照”。
我想提醒張鋒的是,你可別忘了美國臭名昭著的“中國行動計劃”。
2018年11月,美國司法部啟動一項旨在應對所謂的來自外國的“安全和技術威脅”的行動,要求94個地區司法部門每年至少提出一至兩起針對中國的訴訟,以防止中國“從美國竊取信息”。美國聯邦調查局(FBI)亦以該計劃為由憑空捏造“中國學術間諜”,大興冤假錯案。
因為它特別針對中國,所以得名為“中國行動計劃”。
美國司法部妄圖通過這一計劃對涉嫌與中國有聯系的研究人員進行調查和起訴,試圖通過這種方式來應對其認為的中國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威脅。
“與中國有聯系的研究人員”,很明顯,它的矛頭就指向了在美的華裔科學家群體。
根據該計劃被起訴的首個華裔學者,名叫陶豐。
2019年9月,曾任堪薩斯大學環境有益催化中心的終身制副教授的陶豐被捕,被指控在堪薩斯大學進行美國政府資助研究的同時,隱瞞了與一所中國大學的雇傭關系。
第二天,在沒有評估信息可信度、沒有同當事人陶豐了解情況,也沒有對信息來源或事實進行任何調查的情況下,堪薩斯大學就向FBI報告了這起對陶豐的無端指控,并將其描述為“高度重要”,“堪薩斯大學此后與FBI密切合作,對陶豐展開調查,包括非法監視陶豐、收集對陶豐不利的不完整和片面的所謂‘證據’、捏造對陶豐不利的證據”。
堪薩斯大學副總法律顧問向FBI發送了一條短信,內容是“先生們,干得漂亮。祝賀你們,謝謝”。
關鍵時刻,陶豐的工作單位不僅不為其竭力澄清和辯護,反而雪上加霜、落井下石。
危急時刻顯真心,關鍵時刻露本性。
也就是說,關鍵時刻,美國還是不相信已入籍美國的華裔人,始終提防著他們。
2024年7月11日,美國丹佛第十聯邦上訴巡回法院裁定陶豐一案證據不充分,不足以定罪,并指出政府提出的指控“近乎虛假陳述”。至此,陶豐被指控的10項重罪全部被撤銷或推翻。
陶豐的妻子在訴訟結束后曾表示,5年法律戰的抗辯費用高達200多萬美元。他們全家來到美國是為了“追尋美國夢”。然而,這場持續數年的“噩夢”幾乎讓這個家庭破產。
除了陶豐外,遭受“中國行動計劃”迫害的華裔科學家還有胡安明、郗小星。
還有自殺的吳瑛。
吳瑛教授是著名神經科學家,也是特朗普政府時期“中國行動計劃”的受害者之一。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對吳瑛進行了長期調查,最終導致她的實驗室被關閉,科研權被剝奪。
總而言之吧,美國政府對華裔美籍科學家都極不放心,時時提防著,實施“中國行動計劃”一方面為的是打壓,另一方面則是恫嚇和震懾。
據不完全統計數據,截至2021年,“中國行動計劃”總共起訴了148人,只有40人或自己認罪或被判有罪,64%的案件在審理中,95人仍面臨指控。而在這148人中,88%的被告是華裔或者華人。
著名非營利組織百人會(Committee of 100)與亞利桑那大學于2021年10月公布了一項分析美國政府對與中國的國際交流施加的限制如何影響學術界,尤其是如何影響華裔教授和研究人員的聯合研究。在參與調查的2000名科學家中,有一半的華裔科學家表示因為受美國政府監視而感到非常恐懼或焦慮,有近三分之一的華裔科學家認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因為華裔身份而遭遇挫折。而在非華裔科學家中,這一比例僅為12%左右。
這可都是前車之鑒,而今,正被鮮花和掌聲簇擁的張鋒,應該都不會忘記的,也不能忘記,更不敢忘記。
你對美國不管如何忠心耿耿,怎樣真心實意,可美國呢,嘴上說放心,但內心始終提防著,時刻算計著,一點也不放心。
于是乎,一位又一位美籍華裔科學家帶著對美國的憤怒和絕望、帶著對祖國的眷戀和愧疚,心急火燎地回到中國。
如著名頂尖華人生物學家王存玉已離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加盟北京大學,擔任該校臨床醫學高等研究院院長。
如世界領先的癌癥科學家孫少聰已經回到中國組建實驗室。
孫少聰曾任得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癥中心癌癥免疫研究中心副主任、炎癥與癌癥研究中心主任。
美國再好,可它畢竟不是華裔科學家的最終放心和安身之地。諸多華裔科學家在美的經歷和遭遇,便是最好的證明。
或許,張鋒早就清醒和感悟了,也開始提前準備了。
在去年5月份,張鋒在北京大學做了一場講座,這是他多年來首次回國做報告。
多年來,且是首次,咱們應當能明白其中的意味。
很好的!
或許,不久的將來,又有一位頂尖的華裔美籍科學家回國了……
其原因,不僅是因為中國,是他們的根,對他們真心實意,更因為,今日之中國,早已今非昔比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