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遭遇出軌,如何處理和應對?#
叔本華在《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書中說:“人生如同鐘擺,在痛苦與無聊之間來回擺動,生命就是一團欲望,欲望得到了滿足就會無聊,欲望得不到滿足就會痛苦。”
這句話用來闡釋出軌者面對婚外情的成癮性,再合適不過。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出軌者并不是對婚外情中的激情上癮,他是對那份“求而不得”的痛苦體驗上癮。
這個結論可能有點反常識,但你仔細想想就會頓悟:
人類最恐懼的從來就不是痛苦,而是虛無。
想象一下,十幾年如一日的婚姻里,兩個缺乏情感交流的個體每天過著按部就班的生活,這樣的婚姻看上去更像什么?是不是更像牢籠?
枯燥的、重復的缺乏情感共振與流動的婚姻生活,很容易讓人體驗到一種囚徒般的無意義感,尤其是夫妻倆如果連架都吵不起來,那更災難。
只需一個異性稍稍靠近、給予一些稍有波瀾的觸動,便能點燃出軌者蠢蠢欲動的心。
然而可悲的是,婚外情之于牢籠般的婚姻并不是救贖,而是將當事人推入“求而不得”痛苦深淵的罪魁禍首。
因為人性決定了,任何一段情感關系的激情時刻都是有時效性的,正如欲望滿足后很快會使人逐漸墮入虛無,大多數出軌者也同樣會在婚外情后期體驗到一種似曾相識的乏味感。
所以出軌者會因此停下向外界尋找激情刺激嗎?
在虛無感被徹底抵消前,當然不會。
婚外情的發生只是讓“求而不得”的痛苦體驗被進一步強化和放大了,它無法讓出軌者體驗到真正的“被滿足”,反而讓出軌者一再產生“有可能被滿足”的幻覺。
就像西西弗斯不斷將巨石推向山頂,又眼睜睜看著它滾下山去,他以為總有一天能達成諸神的要求重獲自由,卻不知道“虛妄的期待”本身就是來自神的懲罰。
所以,不管你在這場婚外情中處于什么樣的角色位置,出軌方也好、被出軌方也罷。
只要你開始意識到自己好像進入了一種周而復始、不斷下墜的死循環中,那么想要破局,你就必須從下面兩點入手:
搞清楚你的枕邊人為什么會對婚外情越來越上頭?他內心深處渴望被滿足的期待具體指向什么?
搞清楚這場婚外情是不是你們婚姻問題中的絕癥?有沒有什么樣的體驗能夠與之抗衡,幫你們導向更健康的親密關系?
1
婚外情為什么讓人越來越上頭?
從本質上,出軌者是對“追逐滿足感”這個過程上癮,因為追逐意味著自己獲得了新的張力,追逐代表著自己的人生狀態并不無聊,而這種追逐的過程,就是一種自我獎勵。
也就是說,很多情況下,出軌者在婚外情中生成的欲望和需求,是自我獎賞的幻覺,當他們發現無法通過真正現實的成就來滿足自己的欲望,婚外情這根低配版的“胡蘿卜”便出現了。
但最終,無論是聊天欲望、傾訴沖動、情感欲望還是性激情,在十次、百次、上千上萬次以后,追逐婚外情的進度條完成,開始失去新鮮感,最終婚外情也將一拍兩散。
你以為出軌者與第三者纏纏綿綿,一直拉拉扯扯就是巨大的威脅,但其實這場追逐婚外情的結果,只能招致更深層的空虛,可以借助心理學概念展開一個新的視角,這場出軌者心中“妄圖擺脫無聊卻又深陷空虛”的鬧劇。
根據拉康的觀點,每個人主體由三界構成:“想象界”(imaginary),“象征界”(symbolic)和“實在界”(real),并認為這三個部分承接著一個人認知經驗的來源。
其中想象界是指人的主觀領域,是個體幻想與誤認的綜合,是自我誕生的舞臺;
象征界涵蓋了我們的社會框架,賦予我們身份,是一種社會秩序;
而實在界則是一個不可知、不可逾越的領域,它包含了個體的焦慮、恐懼和無法逾越的障礙。
在拉康的理論中,個體只能通過象征界和想象界來試圖理解和應對實在界所帶來的困擾。
可能上面這些理解起來會有些抽象,接下來,我會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情況,幫大家詳細拆解,正是這三個部分的認知不平衡,導致出軌者對婚外情越來越上頭。
想象界看上去主宰著人們欲望和激情的演繹,實際上它代表的是個體對客觀世界的理解和解讀。
你所認同的自我價值跟什么樣的現實成就捆綁,它就會驅使你去追求什么樣的現實欲望,本質上都是為了“身心合一”地觸達理想自我。
理解了這個概念以后,再來看婚外情之于出軌者的意義,你可能會有不同的體會。
基于種種原因,出軌者在他的主觀意識中對客觀世界產生了不同程度的誤判,要么是過高的估計了自己的價值,要么是過低的估計了自己的價值,總之,出軌者在現實中喪失了自我價值的滿足感。
當一個人無法通過征服世界獲得成就感,他就很容易想通過“與世界為敵”來證明自己的力量。
因為打碎一個舊世界總比建設一個新世界難度更小,當事人的“理想”便更容易實現。
于是,婚外情就成了這樣一個“打碎舊世界”的理想工具。
比如,出軌高發期往往在中年危機時段,事業停滯不前毫無突破的機會,情感變成左手摸右手的習慣,資源積累到達一定數值也不會大破大立,沒有眼前的危機,也同樣沒有奮斗的動力。
在這種不上不下的人生狀態下,他們一方面很難接受自己的平庸,一方面又沒有太多的心氣和時間持續戰斗。
其不平衡的程度,取決于當事人象征界和實在界的互動體驗。你可以把象征界理解為個體可以理解和表達的現實部分,而實在界就是個體難以理解和未被表達的現實部分。
一個人如果對現實世界難以理解和未能表達的部分越多,那么內心的無力感就越強,現實中的自我認同感也就與想象界中的理想自我相差越大,內心感受也就越不平衡。
因此,你可以理解為,所謂成長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人不斷將實在界的不可理解,盡量往象征界的可理解可表達轉化,然后更加靠近想象界的理想自我的過程。
出軌者所面臨的困境往往是,他的內在體驗被大量的不可言說的實在界占據,于是形成了內在認知的失衡。
這就是為什么,很多被出軌方會感覺很難跟出軌方溝通的原因。
你可能早就接受了,大部分人的一生其實就是如此,要么知足常樂,要么不論成敗地鉚足一口氣在事業或者愛好上持續深耕,沒有所謂理想中功成名就的完美結局。
但出軌者不懂,或者說他不愿意接受。
因此,一頭扎進婚外情里的出軌者相當于是給自己開了個“可以作弊”的小灶,借由這種“跳出五行外,不在三界中”的情感體驗,實現了某種“超越現實”的滿足感。
哪怕最后是個悲劇,也比一潭死水來得痛快。
這種對婚外情的幻想轉移,讓出軌者認為已經脫離了生活的無聊,甚至感覺達到了超越自我的同等快感,但在這種自我獎賞的包裝之下,婚外情就像是一層糖紙,剝到最后才能發現是一場空。
綜上,心理學的主體三界是大多數人探尋自我,成就自我的方式,但對于出軌者而言,從內心層面出發的渴求,逐漸化作對理想自我、認同感、自我認定的自欺型鴉片。
看到這里,可能你會問:
既然婚外情會讓人越來越上頭,那是不是代表遭遇婚外情的婚姻都沒救了呢?與人斗尚可一戰,與癮斗要怎么斗呢?
其實我寫這么多就是想告訴你,既然出軌者內心對婚外情的畸形自洽是有跡可循,那么當然也可以借助其欲望的內在矛盾攻其不備,俗稱用魔法打敗魔法。
2
如何通過出軌者的內在矛盾,
消除出軌成癮性?
出軌者常常陷入的慣性思維泥沼,他們如同被迷霧籠罩,先入為主地在想象界、象征界和實在界中自我催眠。
也許出軌者錯以為婚姻穩如磐石且單調乏味,篤定地認為在婚姻里收獲頗豐,才需要刻意制造更多新鮮感,以求有源源不斷的新事物可供追逐。
實則是在這段婚姻旅程中,出軌者自始至終都所得寥寥,僅僅收獲了一堆幻想與現實相互沖突所產生的落差,得到的是一個難以言說、棘手難辦的困境,而后便將問題擱置一旁,不愿深入探究。
在人生種種虛無的壓力面前,出軌者學不會如何去真正面對自己的婚姻,所以如何真正行之有效的深入觸動婚姻中的雙方,是婚姻永恒的課題。
其實,這種慣性思維不單是出軌者,長期處于婚姻平淡期的人或多或少都會存在。
每個人都會在人生道路上面臨各自的疲憊,生存壓力、生育壓力、養老壓力,無數座大山壓得人喘不過氣來,不愿去看這個勞累且被抹平棱角的自己,連帶著也失去了去取悅自己和婚姻的必要。
但真正的事實是,每個人在情感關系當中都會存在自己的痛點、癢點和爽點,痛點直至婚姻體驗中的困難與麻煩,癢點昭示著潛在的需求與愿望,爽點激發著那些喜出望外、超出期望的積極感受。
也就是說,在婚姻當中,每個人都需要能夠放肆地哭、張揚地笑、暢快地交流吐槽、盡情地挖掘快樂與釋放悲傷,可現實結果來看,許多人根本不記得婚姻中曾做過快樂的事情是什么,渾渾噩噩便罷。
忽視這些部分,認為婚姻不就是一天天地過日子,甚至最好規避掉無謂的交流,認為其他多余的情緒甚至是生活里的累贅。
其實,對于婚姻的探索永遠不會有真正竭盡的時候,你和出軌者以為生活就是婚姻的全部,其實真正的婚姻別有洞天。
也許在出軌者眼中,婚姻的痛點源自期望的巨大落差以及現實生活的索然無味,于你而言,又深感婚姻之痛在于情感的逐漸疏離。
這些表象背后更深層次的緣由,是婚姻里缺失了應對痛點的交融力。
不管是平日里散漫隨意、敷衍了事的交流,還是矛盾激化時那尖銳的劍拔弩張,都使得夫妻雙方難以毫無保留地傾訴與表達自我。
長此以往,心中所剩的便唯有憤怒、煩躁、厭惡等負面情緒翻涌,侵蝕著婚姻的內核。
雙方相處是否擁有安全信任的氛圍,伴侶能否依靠與被依靠,是否常常批評、嘲笑或貶低,彼此是否能夠感到無論說什么都不會被苛責?
雙方溝通是否選擇恰當的時機,下班彼此身心俱疲,想要傾訴內心深層困惑,但強行開口和要求開口會招致不耐煩。那么是否有輕松的時刻,能夠窩在沙發里,在寧靜愜意氛圍下開啟交流,亦或是晚飯后散步途中,自然而然地吐露心聲?
也許在出軌者眼中,婚姻的癢點源自缺乏新鮮感,于你而言,又深感婚姻之癢是對方社交邊界的模糊。
實際上,婚姻雙方陷入的深層困境,是缺失了應對癢點的敏感力。
出軌者往往面對朋友時會在意相處氛圍,對待他人能時刻關注情緒波動,與同事相處也會保持適度緊張,力求面面俱到,唯獨在家庭之中,仿佛一鍵開啟了“鈍感模式”,視而不見、懶于思考、不愿操心。
那么,重新架構對婚姻的敏感度才能打破所謂新鮮感的循環,挖掘自己與出軌者的性格轉變,探索自己和出軌者的情緒走向,小到每一次爭執,大到多年累積的變化,重新認識自己和對方。
有多少人根本無視對方,不知道到底換了什么衣服,重新做了什么發型,甚至同在屋檐下對同一張臉都覺得索然無味,但每個人每天都在經歷著細微卻獨特的變化,絕不是一成不變的模樣。
也許是工作上取得小突破后的意氣風發,或是遭遇挫折時的落寞沮喪,又或是偶然讀到感受的若有所思。
也許是某一天,不經意間捕捉到伴侶眼中一閃而過的落寞,或是在一次日常爭吵后,察覺到對方隱藏在憤怒之下的委屈。
這些狀態的更迭豐富而多樣,被忽略的不只是一方,夫妻二人皆是如此。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瞬間,恰恰是婚姻深層情感紐帶的“信號燈”,當我們敏銳地捕捉并重視這些信號并去溝通和化解,才能夠真正感知婚姻內部敏感點的變化,脫離柴米油鹽的表相。
什么是婚姻牢不可破的深度鏈接?
就是在痛點來襲時,不選擇催眠與逃避,而是積極感受與解決;是在癢點作祟之際,敏銳洞察彼此需求,精心策劃、付諸行動;更是在爽點迸發的瞬間,真正坦然全心沉浸其中。
而婚姻深度鏈接所帶來的終極爽感,真正敞開與接納彼此,也絕非偶然降臨,它恰恰是在痛點與癢點的交替解決當中,如春筍破土般逐漸顯現的。
這同樣彰示著,婚外情帶來的短暫刺激,不僅無法真正解決情感匱乏,反而會滋生出無限多的情感虛無,令人扼腕嘆息。
本文首發知乎平臺:陳曼、王筱、張妍
侵權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