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寧縣清江橋,住著一位名叫唐財的泥塑匠。也不知他從何處探聽到一個絕密消息,聽聞東安舜皇山天寧寺大羅殿里的十八尊羅漢竟是純金所鑄,這消息如同魔音入腦,瞬間勾起了他心底的貪欲,一個罪惡的謀算在他心中悄然滋生。
一日,唐財帶著兒子唐富,喬裝打扮成虔誠的香客,歷經艱辛翻過雷劈嶺,奔赴舜皇山天寧寺朝拜舜帝。抵達寺院后,唐財一番燒香化紙,裝模作樣地做足了功課。趁著方丈前來獻茶的間隙,他假惺惺地布施了十兩銀子,這一番 “闊綽” 舉動,成功贏得了方丈的好感,順利獲得許可游覽全寺。
當唐財父子與方丈三人一同踏入大羅殿,瞻仰那十八尊羅漢時,唐財立馬端起行家里手的架子,煞有介事地說道:“瞧這羅漢的金身,光澤盡失,想必起碼有三十年未曾裱裝了吧。” 方丈見他言語內行,料定他是個塑匠,便應聲道:“按寺中規矩,圣像至多二十年就得裱裝一回,奈何寺里資金匱乏,這十八羅漢的裱裝之事才一直耽擱下來。” 唐財眼珠子一轉,趕忙接話:“為表我對菩薩的赤誠之心,以及對寺廟的鼎力支持,我愿義務承擔裱裝之事,分文不取。” 方丈聞言,自是喜出望外,欣然應允。
次日,十八羅漢的裱裝工程正式啟動。這在寺中可是頭等神圣之事,依照慣例,除了塑匠本人,旁人一概不得靠近,塑匠在裱裝期間的食宿也都必須在殿內解決,待完工后,還得舉行盛大的開殿慶典。
唐財先是將大羅殿的所有門窗緊閉,連墻洞壁縫都用紙糊得嚴嚴實實。隨后,他與兒子在殿內用試金石逐一檢測那十八尊羅漢,果不其然,尊尊皆是金子鑄就,唐財父子見狀,心中狂喜,差點喜極而泣。
緊接著,唐財趁著這 “封殿” 的絕佳時機,背著寺院眾人,偷偷地從每尊羅漢身上刮下些許黃金,而后馬不停蹄地趕赴寶慶,購回白銀。憑借著精湛技藝,他們按照羅漢的大小高矮尺寸,精心鑄成十八尊銀羅漢,還在上頭鍍了一層金用以掩人耳目。至于那些被換下的金羅漢,則被他們秘密地分別掩埋在大小十八個山坳之中。
如此這般,耗費了整整半年時光,唐財父子才總算完成這樁 “裱裝大業”。天寧寺方丈渾然不知他們暗中使了 “貍貓換太子” 的伎倆,見羅漢修葺得金碧輝煌,還大大嘉獎了這對父子。
常言道:“錢能換來萬物,也能生出萬惡。” 唐財父子滿載而歸,回到家中,唐財滿心盤算著如何揮霍這筆巨額財富:該購置多少良田,興建幾座華宅,迎娶幾位美妾,雇傭多少奴仆。然而,他萬萬沒料到,兒子唐富此時也在心底打起了小算盤。唐富暗自思忖:父親年事已高,嘴上又沒個把門的,保不準哪天就酒后失言,將這換金羅漢的丑事抖落出去,到那時,不僅財富化為泡影,還得吃天寧寺的官司。思及此處,一個歹毒的念頭在他心中閃過 —— 讓父親再也不能開口說話。于是,他不惜重金購得一個祖傳偏方,將藥摻入茶碗,哄騙父親喝下,可憐的唐財就此淪為啞巴。
“你這忘恩負義、噬父啃母的惡梟!” 唐財心中恨意滔天,他恨不得立刻將唐富置于死地,可無奈自己年老體弱,根本不是兒子的對手。他轉念一想,你這般害我,不就是為了那些金羅漢,我豈能讓你如愿以償。于是,唐財打算趁兒子不備,偷偷潛回舜皇山,將金羅漢挖出另尋隱秘之處埋藏。可他這點心思,哪能逃過唐富的眼睛。唐富故技重施,再次重金求來偏方,將父親徹底弄瞎。
既老且瞎的唐財,滿心怨恨,不久便含恨而終。
老話常說,人心不足蛇吞象。唐富在順利繼承了十八尊金羅漢后,并未滿足,貪婪的目光又盯上了那十八尊銀羅漢,畢竟那也是價值不菲之物。
二十年后,唐富帶著兩個兒子唐福、唐祿,依葫蘆畫瓢,學著父親當年的行徑,再度來到天寧寺。老方丈依舊健在,一如既往地熱情接待了他們父子三人。
毫無懸念,他們再次施展偷天換日的手段,將銀羅漢換成了銅羅漢,那十八尊銀羅漢也被分別埋在了十八尊金羅漢的身旁。
命運仿佛是一場無情的輪回,“屋檐水滴原旦”,唐富最終也沒能逃脫報應。他的兩個兒子同樣被貪婪蒙蔽了心智,用他曾經買來殘害祖父的偏方,將他整成了啞巴和瞎子。沒多久,唐富便在悲憤交加中含恨死去。
此時,唐福、唐祿兄弟倆坐擁的財富已然相當可觀,可他們的心就像無底洞,永遠填不滿。望著那十八尊銅羅漢,貪念又如野草般瘋長。
這二人雖然每人都娶了三妻四妾,可或許是惡事做多遭了天譴,竟沒有一個女人能為他們生下一兒半女。
二十年后,兄弟倆又重蹈先輩覆轍,學著祖父、父親的模樣,踏入天寧寺。老方丈依舊慈悲為懷,熱情相迎。
他們照舊畫瓢,再次使出偷梁換柱的絕招,把銅羅漢換成了泥羅漢。十八尊銅羅漢也被他們依次與十八尊金、銀羅漢埋在了一起。
待一切安排妥當,天色已然破曉。兄弟倆深知做賊心虛,生怕旁人起疑,便匆匆離開埋窖之地,下山來到半山亭歇腳用餐。有道是 “飯后一斗煙,賽過活神仙”,兄弟倆剛美滋滋地吸完煙,詭異的事情發生了 —— 他們只覺對方以及四周的景物漸漸模糊,轉瞬之間,眼前便是一片漆黑。二人驚愕不已,慌忙相互詢問,卻驚覺對方口中只是 “嗚哩啊呀” 地亂喊,根本聽不清在說些什么。剎那間,他們恍然大悟:對方定是想獨吞那十八窖金銀,搶先下手用當年整啞整瞎老子的偏方將自己害了。
此刻,他們想哭卻流不出眼淚,想罵卻發不出字音,滿心的焦急、怨恨、憤怒交織在一起,如瘋似狂地嚎叫著,先后跌跌撞撞地奔向那十八個山坳,四處摸索。盡管他們愛財如命,此刻卻因啞口無言,只能發出含糊不清的嚎叫聲,旁人細細聽來,好似在喊:“大坳小坳十八坳,坳坳金銀十八窖。”
那十八個山坳,方圓綿延幾十里,崖壁高聳,山坡陡峭,山林幽深茂密。這兩個盲啞之人,即便拼盡全力,也再難尋覓到他們親手掩埋得極為隱秘的 “窖” 了。他們就那樣一直聲嘶力竭地嚎叫著,直至精疲力竭,再也動彈不得,最終在絕望與悔恨中死去。
幾千年來,無數心懷不軌的貪財之徒,聽聞這 “大坳對小坳,金銀十八窖” 的傳說后,紛紛奔赴大小山坳瘋狂翻找挖掘,然而,至今沒有一人能夠如愿挖到 “窖”。也正因如此,直到如今,舜皇山區依舊流傳著這首民謠:“大坳對小坳,金銀十八窖,哪個得一窖,買得湖南到”,警醒著世人莫讓貪念蒙蔽心智,否則必將自食惡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