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國在全球經濟版圖中占據著絕對的至關重要的地位。2024年全球GDP排名前10中,美國以28.78萬億位居榜首,中國緊隨其后GDP總量達18.53萬億美元。日本、印度、英國、法國、巴西、意大利、加拿大分列第三至第十位。中國GDP總量比德國、日本、印度和英國四國的GDP總量之和還要多。而中美兩國GDP總量超過第三至二十位國家GDP總量之和。
大多數國人可能并不理解為什么美國GDP比中國高出10.25萬億美元,是中國的1.5倍還多。按理說,美國人的生活水平和質量要比中國強。但是,通過這段時間Red Note中美兩國人民對賬后發現,事實恰恰相反。無論從工作強度、薪資水平,還是從教育醫療支出以及其他實際支付能力,中國要比美國強出太多。
所以美國人得出了幾個結論:一是美國政府在欺騙他們,美國已經不是第一世界國家;二是中國發展很科幻,徹底顛覆了美國人的認知;三是未來世界發展的引領者是中國;四是美國人意識到世界上有且僅有一個人能夠實現美國夢,那就是中國。美國人現在認識了一個真正的中國,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美食、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等等方面充滿了震驚和好奇。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白軻、未來學家里夫金、昆西治國方略研究所的丹尼斯 西蒙等等美國專家學者們解讀中國經濟時都提到,中國的實際GDP已經遠超美國,這種埋頭尋求隱藏式和平發展路徑讓世界對中國產生了誤解。
實際上,形成中美兩國GDP巨額差距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統計口徑不同。中國采用的是產出法統計,而美國則采用的是消費法統計。舉個例子,一件商品出廠價格是5美元,經過流通領域的層層疊加利潤最后到終消費者手中是15美元。中國計算GDP的時候按照5美元統計,而美國則按照15美元統計。這是產生中美GDP差距巨大的最根本原因。
那么對于這種統計方式,中美兩國的經濟學家們都不知道嗎?顯然不是,只是大家都心照不宣罷了。中國把GDP增量世界第一的位置讓給美國,因為中國需要發展中國家的定位,需要在這個定位基礎上享受到的國際經濟政策。而美國不戳穿真相,是因為美國做為北約的老大,作為潛在影響歐洲的最重要國家,他們要在眾多小弟面前維持著世界第一的表象。
美國自己不挑明,不戳穿,中國就配合他們,只是全球各國對中國的了解越來越深刻,大家都知道的謊言估計也維系不了多久了。尤其是在面對美國在國際貿易中咄咄逼人的態度,中國也開始通過另一種方式變相的去說明這個事實:美國不是老大了,美國正在衰落,所以你們要好好想想,會不會被美國托累。
近年來,美國對中國采取了一系列貿易保護措施,包括提高關稅、限制技術出口等,目的都是在保護其本國產業免受來自中國的競爭壓力。這些舉措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美國政府對于維護國內經濟穩定的重視。但是更多的則反映出美國在面對中國的競爭中優勢正在退去,而不得不采取這種拙劣的方式去應對。
更何況,美國這種單邊主義做法更引起了全球各國的質疑和批評,認為美國將破壞全球供應鏈的穩定,損害整個國際貿易秩序。面對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行為,中國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反制措施,如對美國商品加征關稅、限制稀土出口等。這些舉措不僅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捍衛自身合法權益的決心,也向世界傳遞了一個明確的信號:任何試圖通過施壓來改變中國國際地位的行為都是徒勞的。
尤其是近年來,我們采取的反制措施在形式上越來越“美國化”。例如,雙方都是運用關稅作為武器,都是運用軍事、科技發展震懾對方。實際上,在反制裁領域,中國正在學習和模仿美國的行為方式,用中國人的話說,這就是“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當然僅僅模仿是不夠的。我們更加關注與世界其它國家的合作與共贏。通過加強溝通與協調,與其他伙伴國家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實現共同發展繁榮。如果美國意識到這一點,就會知道中美兩國應該摒棄零和博弈的思維,尋求更多的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間。
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是一場復雜的博弈。雙方都采取了一些強硬措施來維護自身利益,但這并不意味著無法實現和平共處與互利共贏。隨著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和國際關系的調整,中美兩國需要更加注重對話與合作,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事業。
注:部分資料來源于網絡,如有不妥,請留言指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