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的名義》中:
丁市長外逃,去了美國;達康書記的閨女,送美國了;育良書記的閨女成才,也去美國,達康書記的老婆,也要跑到美國,育良書記的老婆,也是去美國。
美國就像是移民圣地,是潤人的向往。
然后,因為美國就tiktok的禁令即將生效,導致美國網友大量涌入小紅書,并蔓延到抖音平臺,并來一波中美網友大對賬。
從收入、到消費,從房產,到購買力,從醫療,到保險等等。中美網友通過問話交流,直播連通等等形式,搞了一波詳細的對比。
最后,出現了大量的美國網友破防的視頻,大致有:
工作比我們長,開銷比我大,醫療很貴,房產稅很高,讀書要錢,流浪漢很多。
總之,燈塔國的神話破滅了。
不僅如此,還有大量的tiktok難民學會了中國話,用中文介紹自己,并且開始學做中國菜。
到目前為止,中美對賬的邏輯,基本上是以正面為主的,主打一個“中國生活的美好”,不僅自媒體參與了討論,官媒也下場鼓勵中美對賬。
我們都知道,我們的互聯網是有“墻”的。這次墻外的人爬進來,我們卻表現如此放心和鼓勵,顯然是對這一輪的“中美對賬”,有巨大的信心。
一方面,希望通過中美對賬的邏輯,讓中國老百姓知道當下的生活是幸福美滿的,應該滿足;一方面,希望美國的網友了解中國,并參與到中國的經濟活動,為下一輪的經濟復蘇作準備。
至少,在這場中美對賬的運動中,國內的人民知道了“潤”出去的生活也并不如意,并不像殖人說的那么漂亮。
這次涌入國內的Tiktok難民,實際上在美國算是真的難民,是美國的年輕力群體和美國的底層人民,特朗普正式通過Tiktok獲得超高的支持,贏得了大選。
其實,如果認真梳理中美網友的對賬,我們還會發現一些有意思的點,總結來說就是:
中國網友:這待遇還不好?
美國網友:這待遇你都干?
親不親,階級分,這次的中美對賬,本質上是中美的普通階級相遇了。我們這次對賬帶來的體感差異,本質上是不同主義的區分。
社會主義的先進性是有原則底線,資本主義的先進性是沒有上限。資本主義的貧富差距,比我們想象要大很多。
這次現象級的事件,也將推動中美迎來新的關系。盡管貿易戰的陰霾還在,但中美友好的交流,也將推動中美新的貿易基礎。
讓各自的普通人,過上好的生活。
學習強國,走進新時代
關注一下,防止失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