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5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5周年。滄海桑田,翻天覆地。當這座城市以日新月異、欣欣向榮之姿屹立東方,我們將回望的目光,投向那些夯筑其基石的質樸身影——這是一部由千千萬萬的普通奮斗者、平凡追夢人寫就的特區史詩。
從1980年拓荒號角吹響,到今天創新浪潮奔涌,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建設者來深。我們以時間為軸,每年擷取一位普通人,講述他們的奮斗故事。他們雖未創造驚天動地的偉業,但在千行百業腳踏實地,為夢想奮斗。他們將青春匯入時代洪流,與特區共成長。正是千千萬萬個普通人、千千萬萬件普通事,共同書寫了改革開放的宏大敘事和人類經濟發展城市建設的壯麗詩篇。
致敬每一位努力奮斗的普通人!你們是這座城市當之無愧的主角。
快60歲的時候,張美菊在自己的華美農場里開了一家燒烤店,取名“下半場”。50歲時宣布退休后,她游歷了100多個國家。每次從國外回來,她總是首先回到她創建和打理過30多年的華美農場。
“這200畝的農場里,每條道路,池塘,每棵果樹都傾注了我的汗水和心血。”張美菊指著遠處的龍眼樹密布的小山告訴深晚記者。
1994年,張美菊在自己種植的龍眼樹下與孩子合影。
01、18歲離家闖深圳
1980年高中畢業后,張美菊從高州鄉下來深圳投靠親戚,那時候她剛剛18歲。多年后她還清晰記得,從高州到廣州坐了一天一夜汽車,從廣州到深圳也花了一天時間。雖然沒有出廣東省,但花了差不多三天才到了深圳。
到深圳后,張美菊在怡景花園附近一個高層建筑工地做臨時工,工作就是把水泥磚送到上步路的建筑材料檢測所做檢測。
這事說起來簡單,但是張美菊遇到了困難:她不會說普通話,而檢測所的工作人員聽不懂粵語。兩人只能拿出筆和紙寫字交流,總算能完成任務。
張美菊記得1980年時的深圳,“火車站、羅湖一帶好多的魚塘,路上都是爛泥巴,比老家條件還差。”但工資比老家高,90元一個月,晚上就睡在公司的辦公室地上。一年以后,樓建好了,張美菊又得重新找工作。
第二份工是在布吉一家石場打石頭。那時深圳每天都有新的工地開工,石料需求量特別大,所以石場也需要大量工人。“石場的日子是最苦的。一般人尤其是女孩子誰會來這里呢?但是既然不想回家,就什么活都得干。”回憶那些歲月,張美菊至今仍覺得那時很艱苦。
02、拓荒200畝山地
在石場工作,張美菊認識了后來的先生。張美菊的先生是布吉本地人,四個姐姐都嫁到香港去了,只有他一個人留在農村。結婚后,他們嘗試辦工廠,開商店,做貿易……結果都失敗了。
夫妻兩人找到村支書,要求租地種。那時候村里的人都出去開工廠,或者到與外資合作的企業上班去了,兩個年輕人主動要來種地,書記非常高興。布吉當時還是農村,農業發展是上級政府考察工作的重要內容。1984年,夫妻倆和村里簽了合同,承包了上水徑村的200畝地,他們每年只需要向村里交15元錢,簽約時間為30年。夫妻倆從各自的名字中各取了一個字,給這片土地取了個名字,叫華美農場。
創業是艱辛的。開創初期,張美菊背著不滿周歲的孩子來到荒山野嶺,和丈夫一起揮刀斬棘,舞鋤開荒,鏟挖魚塘。他們想好了,先養魚,賣了錢再養豬。養豬有了利潤,再搭雞棚,再養水鴨,再種植果樹。沒想到一場暴雨沖垮了堤壩,洪水淹沒了魚塘,幾個月的心血化成泡影。盡管痛心,兩口子還得再次鼓足干勁重修魚塘,用水泥石頭砌出堅固的堤壩。
夢想很美好,可現實中困難不停找上門:魚塘里的魚突然翻白肚;雞場里的雞成批“發瘟”;好好的果樹突然間蟲害橫行……投入的資金一次次打了水漂。張美菊說:“虧損的滋味真難受。養雞虧損后我想做別的項目把錢賺回來,結果虧得更慘,到了舉步維艱的境地。”張美菊的樂觀和堅強幫助她咬牙挺過最低谷,最終渡過了難關。
03、開著皇冠3.0巡山
依托香港這個市場,張美菊的農場迎來了轉機。香港人喜歡吃活雞,深圳距香港近,供給活雞也最方便,華美農場養的走地雞大受歡迎。當時龍崗區有一個管農業的副區長,聽說華美農場搞得不錯,就來參觀。見到張美菊開著一輛皇冠3.0跑到山上來,副區長問:“你咋開上皇冠3.0呢?”張美菊回答:“養雞賣。”區長笑了,他之后去別的村也會介紹張美菊,“現在很多村民都在談炒股,炒股有賠有賺。可是張美菊靠養雞就開上了靚車,你們要學她!”
張美菊的華美農場養雞場。
上世紀90年代中期,張美菊去廣州等地的種養場參觀學習,到市農業局、農科中心請教科技人員,大量引進美國水鴨、三黃雞、雜交豬、沙田柚、泰國芒果、糯米糍荔枝等,農場實行立體種養,并辦起腐竹加工廠。
張美菊在泰國參觀一個開放式的農莊時第一次接觸了農家樂,回來后馬上在農場開了個農家樂,經營有方加上人緣不錯,不到一年,她投入餐廳的成本全部收回了。張美菊說:“賺錢容易時,每年過年有大把錢匯過來。那時候紙幣最大面額是10元,真的數錢數得很辛苦。不過那種開心也是發自內心的。”
04、人生“下半場”就是要開心
18歲第一次離開家的時候,張美菊沒有想到自己會成為一個深圳人,也沒有想到會有這樣的人生。雖然經歷風風雨雨,張美菊坦言,自己享受了時代與深圳經濟特區發展的紅利。
在個人事業有成的同時,張美菊持續多年投身慈善事業:捐助教育、幫扶殘疾人、參與救災,積極投身公益活動。上世紀90年代初,她捐資100多萬元資助當地幼兒園等機構。無論是四川地震、雪災還是疫情期間,她都慷慨解囊,組織救災物資和慰問品。多年來,她一直對水徑社區陽光彩虹橋項目捐款,幫助社區內的困弱群體。
這些年來,張美菊獲得了很多榮譽。她曾榮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是第六屆深圳市“十大杰出青年”,是深圳市第二屆人大代表,被評為廣東省勞動模范。
50歲宣布退休以后,張美菊開始世界各地旅行,她去了100多個國家,也把國內的風景名勝區游了個遍。張美菊說,“這些年我越來越覺得開心最重要,遇事順其自然,不求太滿。做人要心懷感恩,能幫人時真心去幫人,這就是我對人生下半場的看法。”
張美菊2023年在北極考察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
采寫 | 深圳晚報記者 蔣榮耀
編輯 | 林煜麗
審讀 | 郭建華
二審 | 陸楚一
三審 | 蔡志軍
深圳晚報將隨機抽取幸運粉絲
每人送出深圳國際電玩節
門票2張
1、進入深圳晚報微信公眾號
2、點擊“發消息”進入對話框
3、在對話框中輸入關鍵詞 “電玩節”,獲取鏈接參與抽獎
開獎時間:7月16日(周三)11:59
送票場次:7月18日-20日(任選其中一天現場兌票)
演出地點: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寶安)
注意事項:
1、進入抽獎小程序會有一個5秒的開屏廣告,請勿點擊!請勿點擊!請勿點擊!(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2、本門票為贈票,嚴禁轉賣交易;
3、請中獎粉絲在規定時間內填寫領獎信息,如發現填寫信息未至現場兌票,或將進入深晚福利黑名單。如果已被登記入深晚福利黑名單,中獎則視為無效;
4、本活動最終解釋權歸深圳晚報所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