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跟選對象一樣,選擇A股、港股或者美股,帶來的賺錢體驗跟生活體驗是很不同的。在人生發展規劃中,看懂了企業的發展規律,也就知道人這一生該怎么過了。
1、年輕時:不可賤賣自己,不可長吃青春飯
一家企業在初創的時候,按照資產定價邏輯,估值是最低的,因為它啥也沒有,不光沒有利潤,甚至可能沒什么收入和現金流。年輕人也一樣,剛上大學或者剛工作,就會點知識,沒有實際技能,更沒有存款。
這個時候,對于企業來說,除了搞好經營活下去,最重要的是不能賤賣自己。對應到個人,那就是不能隨便賤賣自己的任何方面。但很多人,恰恰因為沒見過世面,也沒去嘗試其他的工作,就把自己的勞動力以很便宜的價格出賣了,比如吃一些青春飯,比如隨便找一兩個工作先混著。
這也很好理解,年輕的時候,總覺得未來無限可能、青春無限,所以或會隨便將就一下。如果是短期折中還好理解,但長期這么下去,人生就會這么將就沒了。
2、初入社會后:人窮不可志短
企業在剛剛起步的時候,肯定會遇到各種困難和危機,甚至可能徘徊再倒閉的邊緣。這時候,有些人就放棄了。
這就跟年輕人初入職場一樣,因為遇到一些困難,往往容易放棄,往回退縮,甚至做出一些不理性決策。
我們常說人窮志不窮,但其實正常情況是人窮志短,因為沒錢,所以覺得抬不起頭,覺得自己不如別人。這是人之常情。
我們去看那些偉大的企業,在他們初創期也是一樣的,連馬化騰自己當年也差點把QQ賤賣張朝陽。
所以正確的做法是,認清自己的實力,找準自己的戰略,持續堅持下去,保持自信。我們常說,莫欺少年窮,因為這個少年如果非常有潛力,加上他可能在正確的戰略軌道上,那么未來可能獲得極大成功,就不應該輕視他。
找準一個方向可能不那么難,但堅持一個戰略就很難了,這就要求要有長期主義的視角。我們去看杰出的企業,他們的成功很多都是在一個對的方向長期堅持下去,最終獲得成功。
對應到個人,最容易的情況就是安于現狀。當然,更重要的是,很多人根本沒有堅持長期的條件,因為他們疲于應付眼前的茍且,這是大多數人的情況。
在這種情況下,只能是邊走邊朝著目標挪動,也就是曲線救國。像咱們國內一些創新藥,其實當年都是仿制藥起家,他們沒錢搞創新藥,于是只能邊搞仿制藥邊培育創新藥,用仿制藥的利潤來養自己的創新藥業務,經過十余年才把自己轉型成創新藥企業。
3、中年人的困境:不愿破局,得過且過、苦苦支撐與瀕臨淘汰
很多企業在經歷一段時間發展后,常常會呈現幾種狀態。
①偏安一隅。這些企業已經沒有太大的成長性和發展空間了,但還能活下去,A股大量企業都是這樣的。投資上來說,就是食之無味。
這個類比起來,就是很多公務員或事業單位工作人的處境,升上不去了,但工作還算穩定。
②競爭激烈。有些行業競爭始終很激烈,比如科技行業,稍微跟不上趟,可能就被淘汰了。
這就像很多再市場化工作里的人一樣,知識技能退步,就有可能被淘汰。
在這種環境下,居安思危、提前準備就很重要。有些企業其實當年都很厲害,但最終沒跟上潮流,比如當年的諾基亞手機就沒趕上智能手機時代。
有時候,你所取得的成功,會成為阻礙你進步的障礙。再舉個例子,海外有些傳統車企,因為油車系統太強大,其實已經構成了變革的阻力。特別是太舒適的時候,常常變革的動力也不足了。
③瀕臨淘汰。這就是面臨轉型困局的企業了,往往就是知道新趨勢,但無力參與競爭。這時候趁早認清現實,盡快切換轉型已經是不得已之選了,無畏的對抗沒有意義。
對應到個人就是,面臨快速內卷、投身其中又難以成功的局面,嚴重的就是火燒眉毛了,類似于中年即將失業,應該盡快安排后路。
最近段永平在浙大的演講很出圈,他強調要想長遠,堅持做對的事情,如果出錯要趕緊改正。其實,人的一生也是如此,認清自己的實力,找準自己的戰略,持續堅持下去,做成了還需保持優勢,面對新潮流提前應對和準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