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至,天大冷
大寒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4個節氣
是冬季的第六個節氣
大部分地區都處于
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期
今年的大寒節氣是1月20日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后一個節氣。北方正值“四九”天氣,黃河以北地區更是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景象。此時,寒潮南下頻繁,風大、低溫,是一年中最寒冷的階段。此時,鳥類開始尋找更溫暖的棲息地,動物的活動減少,以適應寒冷的天氣。同時,一些植物也開始進入休眠期,為來年的生長積蓄力量。那我們在最冷的天氣應該如何保養身體呢?
一
飲食調養
1.溫補為主:大寒時節應多食用溫性食物,如羊肉、牛肉、雞肉等,這些食物富含蛋白質和脂肪,能夠增加身體熱量,有助于御寒。同時,可以適量食用一些具有溫補作用的中藥材,如枸杞、紅棗、桂圓等,以補充身體所需的氣血。
2.滋陰潤燥:在溫補的同時,也要注意滋陰潤燥,避免過于燥熱的食物損傷身體。可以適當食用一些酸性食物,如醋、山楂等,有助于軟化血管,預防心血管疾病。此外,新鮮蔬菜和水果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們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有助于保持身體健康。
3.適量進補:大寒是冬令進補的好時機,但要根據個人體質和病狀選擇合適的進補方式。偏于陽虛的人可多食用溫熱食物,偏于陰虛的人則應注重滋陰潤燥。同時,要注意適量進補,避免過度滋補導致身體負擔加重。
二
起居作息
1.早睡晚起:大寒時節應堅持早睡晚起的作息習慣,以滋養陽氣。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體獲得大自然的陽氣,增強身體抵抗力。
2.防寒保暖:大寒時節氣溫極低,要注意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尤其是頭部、手部和腳部的保暖尤為重要,因為這些部位容易受寒并引起身體不適。出門時可以戴上帽子、手套和圍巾,穿厚襪子和保暖鞋以保持身體溫暖。
3.適當通風:雖然要防寒,但也要注意室內適當通風,保持空氣新鮮,避免感冒病毒等病原體滋生。
三
適量運動
1.選擇溫和運動:大寒時節雖然寒冷,但適量的運動仍是必要的。可以選擇散步、太極拳、八段錦等較為溫和的運動方式,提高身體抵抗力并促進血液循環。
2.避免過度運動:由于大寒時節氣溫低且人體陽氣偏弱,要避免過度運動以免損傷身體陽氣。運動強度要適中并根據個人身體狀況進行調整。
四
情緒調節
1.保持心情愉悅:大寒時節天氣寒冷且光照不足,容易導致情緒低落。因此,要保持心情愉悅并避免情緒波動過大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可以通過聽音樂、看書、與朋友交流等方式來調節情緒并緩解壓力。
2.晚上泡腳:晚上泡腳可以舒緩疲勞并促進血液循環從而祛除體內寒氣。可以在泡腳水中加入生姜、花椒等具有驅寒效果的食材以增強效果。
五
其他養生方法
1.艾灸療法:艾灸是一種傳統的中醫療法,具有溫陽散寒、通絡止痛的作用。在大寒時節可以進行艾灸治療,選取一些具有溫陽散寒作用的穴位進行艾灸,從而起到養生保健的作用。
2.預防疾病:大寒時節氣溫驟降,容易引發感冒、咳嗽等疾病。因此,要注意預防疾病的發生。可以提前接種流感疫苗,注意室內通風換氣,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綜上所述,大寒養生需要從飲食調養、起居作息、適量運動、情緒調節等多個方面入手。通過這些綜合措施的實施,可以有效地保持身體健康并度過寒冷的冬季。
作者簡介
莫婉君
中醫科中醫師
中醫科介紹
中醫科創建于2024年,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以傳統中醫理論為指導,秉承“望、聞、問、切”,注重“理、法、方、藥”,強調中醫整體觀,充分發揮中醫傳統療法,全心全意為患者提供高水平的中醫藥服務。科室由中醫傳統理論為指導,臨床經驗豐富,診療技術精湛,醫德醫風高尚的醫療團隊組成。
診治范圍
1.精神心理疾病(神志疾病),如焦慮、抑郁、失眠、精神分裂癥、雙相情感障礙等。
2.對服用精神科藥物所致副作用,如便秘、腹脹、肥胖、惡心、泌乳素升高、勃起功能障礙、月經不調等。
3.頭痛、胃痛、面癱、蕁麻疹、痤瘡、帶狀皰疹等中醫內科疾病。
4.產褥病、咳嗽、感冒、鼻炎、鼻竇炎、積滯、小兒夜啼等婦兒常見病。
特色療法
針刺、浮針、溫針灸、天灸、艾灸、隔物灸、耳穴圧豆、正骨推拿、穴位埋線、穴位注射、拔罐、刺絡放血、刮痧、梅花針、中藥湯劑、中藥貼敷、中藥熏洗、中藥透藥、中頻治療、運動指導等中醫適宜技術和中西醫結合特色治療項目。
中醫師介紹
蘇炯強
副主任中醫師
醫學碩士,中醫科負責人,莞邑青年中醫藥傳承代表。擅治病種:睡眠障礙、焦慮、抑郁;慢性胃病、胃潰瘍、反流性胃炎等;外感、咳嗽、蕁麻疹、痤瘡等;月經不調、痛經、絕經綜合征、弱精癥等,及因長期服藥引起的軀體不適,如胃腸功能紊亂、免疫力低下、內分泌不調等不良反應。
出診時間:周三下午(麥洲島院區)、周五下午(麥洲島院區)
唐超前
主治中醫師
醫學碩士。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睡眠障礙、焦慮癥、抑郁癥、精神分裂癥等精神疾病;痛癥方面:肩頸痛、腰腿痛、膝關節腫痛、四肢麻痛、四肢腫痛、外傷等脊柱、關節的疾病,及骨質疏松、痛風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風濕性疾病。同時,對頭痛、胃痛、腹瀉、帶狀皰疹、面癱等中醫內科疾病也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以及長期服用精神科藥物引起震顫、流涎、便秘、乏力、月經不調等副作用。
出診時間:周三下午(麥洲島院區)、周五下午(麥洲島院區)
莫婉君
中醫師
醫學碩士。師從嶺南名醫健翔集團創始人龍翔宇教授、海派小兒推拿第二代傳承人李明教授。擅長運用中藥、針灸等中醫方法治療精神相關疾病(如睡眠障礙、焦慮、抑郁)、因長期服藥引起的軀體不適(如腸胃不適、疼痛癥狀、疲勞)等不良反應及婦兒常見病(月經病、產褥病、咳嗽、感冒、鼻炎、鼻竇炎、積滯、便秘、小兒夜啼等)
出診時間:以微信預約掛號為準
來源:東莞市精神衛生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