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美國凱撒副帝-馬斯克(AI)
做事的邏輯分兩種。
一種是正邏輯,埋頭做事,專注于創造價值。正邏輯信奉者認為,把事做好,把價值推高,命運自有回報。
一種是反邏輯,喜歡繞過【價值】去達成目的。反邏輯的方法論主張,為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不去考慮價值,反正勝者為王。
比如要向市場推出一款新品,正邏輯的人會思考這個產品的品質是不是足夠好,它能為用戶解決怎么樣的問題,帶來什么樣的價值。
反邏輯的人,則會優先考慮四處散發廣告,即使知道產品或許還有缺陷,可只要錢到手了,一切就無所謂了。
就拿做游戲來說,正邏輯的團隊會優先思考如何把游戲做好。就像游戲科學在面對互聯網上洶涌的流量時,依然選擇將大部分時間和精力用在做好《黑神話:悟空》上,他們堅信市場最終要用產品說話,產品質量足夠高,玩家自會支持。
而反邏輯的團隊,則擅長把廣告做得比游戲本身還精彩,以【騙】用戶進來為核心技術,張口閉口都是概念、流量,心里想著賺快錢,眼里看誰都是韭菜。
不幸的是,持有正邏輯的人往往不被人所理解,甚至被世人稱為“傻子”——他們往往要比持有反邏輯的人付出更多,卻常常沒有反邏輯行事賺錢快。
而幸運的是,持有正邏輯的人往往會贏下最終的命運賭局,比如,埃隆·馬斯克。
“傻人”馬斯克
在十年前央視《對話》欄目上,聯想集團總裁楊元慶對著馬斯克夸夸其談,說自己如何靠廣告賺得盆滿缽滿。而當話筒傳到馬斯克手中,馬斯克則是擺出嚴肅的表情,認真地講其將科技視為公司的核心,講其如何為用戶創造價值。
馬斯克的核心觀點是,只要產品足夠優秀,就不會缺少用戶。
楊元慶聽罷只是輕蔑一笑,邊夸耀自己賣了多少臺設備,邊揶揄道:”大多數互聯網公司,都是靠廣告活著。“
在一片陰陽怪氣中,臺上的馬斯克凝重,未做反駁。
或許這樣的場景將他拉回到了學生時代。那是無數個被冷眼相待的下午,瘦小的馬斯克在學校中顯得格格不入,同學們會在馬斯克身旁會讓大喊大叫——他們毆打馬斯克,警告一切與馬斯克走得近的同齡人。
被霸凌的原因無他,因為他太弱小,因為他總是格格不入。在青春期的同齡男性談論女性身體和校園勢力時,馬斯克思考的是【如何將拯救人類】。
“人類必須找到更加清潔的能源,或者建造宇宙飛船去拓展人類的生存空間。”
馬斯克身邊的人發現,這個瘦小,總是被欺負的,看上去散發著弱者氣息的孩子,學東西很快。在玩樂是同齡人日常的時候,馬斯克的日常則是每天10小時的讀書。只是他總是忽然陷入發呆狀態,眼神呆滯地望向遠方。
馬斯克的母親知道,此時的他已經進入另一個世界,也許他在設計新型的科技,也許他在幻想關于人類和宇宙,正義與邪惡。
然而其他人不這么想,在他們眼中,馬斯克就是那種別人給他小抄,馬斯克都不會作弊的怪人。
“怪胎,弱者,傻子,書呆子。"
在轉入比勒陀利亞男子高中之前,馬斯克的耳邊充斥著這樣的聲音。或許馬斯克也迷茫過,他不過是善于思考,不過是想踏實做事,為什么就要被排斥?但他也逐漸習慣,并且學會了如何在一片否定中堅持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
比勒陀利亞男子高中的學生們都是準備申請牛津和劍橋的高材生,與普通高中的學生相比,他們和馬斯克更加同頻。盡管在聽到馬斯克發表想要嘗試取消銀行營業網點,并讓銀行體系實現無紙化運作時,這里的學生們覺得有些莫名其妙,但他們會禮貌地對馬斯克講,這棒極了。
馬斯克收到的是鼓勵,而不再是拳頭。
時間回到節目上,聯想集團總裁楊元慶在最后甩給馬斯克一句“多和聯想合作。”
馬斯克并未反駁,他只是保持著凝重的表情。或許正是童年的不幸經歷讓馬斯克明白,沒有必要與楊元慶繼續解釋自己的看法,就像沒有必要在同學的拳頭下解釋,自己不是怪胎,不是傻子,只是擔憂人類的未來。
十年之后,特斯拉的市值已經是聯想的約50倍,而聯想的業務卻在激烈的競爭中逐漸失去了曾經的優勢。
至于馬斯克本人,他是將唐納德特朗普推上美國總統寶座的“一字并肩王”,是手握特斯拉和Space X的硅谷鋼鐵俠。
沒有人想要知道曾經霸凌馬斯克的同學現在在做些什么,互聯網上都把在揶揄馬斯克的楊元慶當成笑話。
馬斯克面對楊元慶的沉默不是“認慫”,而是沒必要。
“狂人”馬斯克
人們熟知馬斯克,往往是在他近乎“狂人”的創業故事中。
“工作狂”很難準確地形容馬斯克,因為“工作狂”是需要睡眠的。
馬斯克能為了一個重要的工作事項,保持著全神貫注的狀態,不眠得連續工作好幾天。
在閱讀馬斯克的創業經歷時,一部分人會認為馬斯克簡直是瘋子,另一部分則會懷疑材料的真實性。
但對于接近馬斯克的人而言,這一切都合情合理。
因為馬斯克的工作動力不來自薪水,而來自于對價值的追求。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不好的事情,人類史也是一部同類相殘的血淚史。
有的人開著豪車,浪費著食物,而有的人則被餓死。
有的人控制著媒體,在背后操控著的一切,而有的人卻沒有自由上網的權利。
人們還在忍受那些劣質的產品,而科技明明能給他們更好的生活。
更重要的是,地球越來越難以承載越來越多的人口。
無數的使命壓在馬斯克身上,而人類的生命終歸是有限的。
對于馬斯克而言,他只能快一點,再快一點,用有限的生命去嘗試解決問題。
“當扎克伯格希望幫助你分享寶寶照片的時候,馬斯克則是希望將人類從自我毀滅和意外災難中拯救出來。”
于是在外人看來,馬斯克陷入了瘋狂,他一邊推出新能源汽車,一邊又在制造火箭,他說他要使人類成為星際物種,讓人類文明獲得百萬年的延續。
馬斯克看上去永遠不會累,但血肉之軀怎么可能不會累?
“就像是在嚼著玻璃,凝視死亡的深淵。”
“正人”馬斯克
作為工作狂人的馬斯克,卻意外地喜歡電子游戲。
曾經的馬斯克也是一位游戲開發者,13歲的他制作了一款射擊游戲《Blaster》,并以500美元賣給了《PC and Office Technology》雜志。
成年后的馬斯克也短暫進入過游戲行業,但他最終因為更遠大的理想放棄了這條路。
盡管如此,馬斯克依然還是一名游戲熱愛者。他在瘋狂的工作之余,也會暢快地打電子游戲,并在推特上分享它們。
有時候馬斯克會對游戲的熱愛會相當“直給”,比如在玩過《黑神話:悟空》后,還會在贊美之余將游戲中悟空的臉換成了自己的。
他喜歡《黑神話:悟空》,或許馬斯克通過了這款“非政治正確”游戲,看到了游戲科學,也看到了他自己。
馬斯克非常討厭政治正確,在馬斯克看來,這些東西除了把游戲角色弄得很丑,還要耗費大量的經費之外,無關乎游戲品質。
沒錯,政治正確確實能得到DEI人士的好感,甚至獲得一眾媒體的好評,得到更多的市場資源……
但是,它們和游戲品質有關系嗎?
沒有。
馬斯克一直在踐行第一性原理,而這個原理套在游戲上就是,游戲要好玩。
這也許是馬斯克會喜歡《黑神話:悟空》的原因,一方面是游戲科學團隊面對DEI勒索絕不低頭妥協;另一方面則是持有正邏輯的人本身就會互相吸引。
B站UP主芒果冰曾在他的游戲解析視頻中透露,游戲科學是一支相當務實的團隊,他們在采訪中從來不會去講浮夸的概念,而是從游戲本身出發,去聊具體的問題解決,去思考如何把游戲做出來,做得更好。
恐怕馬斯克也發現,游戲正如世界上的其他事情一樣糟糕。
玩家們在期盼好的游戲,而游戲公司卻在政治正確。
媒體們收下了黑心錢,去為了DEI搖旗吶喊。
公正,平等的口號之下,是無關乎游戲質量的交易。
每一年,玩家們滿懷著希望,用著自己辛勤工作賺來的碎銀,去換著那些質量堪憂的游戲產品。他們在馬斯克的X上抱怨,而游戲公司回應他們的只有控評,甚至網暴。
游戲的世界,不該是這樣。
于是馬斯克又一次站了出來。
1月15日,馬斯克發表推特稱:““電子游戲旨讓玩家沉浸在充滿興奮與創意的另一個現實中,并與朋友一起享受樂趣。而加入現代政治的廢話,只會破壞這種氛圍。”
馬斯克不是說說而已,他已經宣布過旗下的xAI將成立工作室,發誓要讓游戲再次偉大。
只不過這一次,馬斯克并不孤單。
沒有學生時代的拳頭,沒有商界大佬的嘲笑,沒有外人眼中的瘋狂,游戲玩家們為他點贊,而更多游戲公司也開始專注游戲的高質量。
那些持有反邏輯的人,正在顫抖。
在全球游戲玩家的振臂齊呼下,馬斯克殺向了又一個水深火熱的領域。
這一次,動力依然來自“為了全人類”。
結語:
抖音上流傳著雷軍造車的段子:小米汽車燒了130億,結果小米汽車賣爆了,其他車廠更多的錢結果差點倒閉,這是怎么回事?因為雷軍造車招的是技術人員,以研發為中心,親自帶著他們沖鋒。
而友商們則是忙著網羅銷售高管,忙著內部斗爭,忙著中飽私囊,忙著做各種各樣的營銷。
這個段子也許存在片面,夸張之處,但它能流傳,也正說明人民群眾對正邏輯的方法論,對埋頭做實事的肯定與贊譽。
更重要的是,段子確實是符合現實邏輯的,因為馬斯克就做到了。
根據全球股票研究公司(Global Equities Research)當年的報告,特斯拉每輛車的廣告費用僅有6美元,這一數字甚至不到通用凱迪拉克,豐田雷克薩斯的1%。
美國的學者認為,馬斯克改變了營銷,他創立了一種基于CEO個人魅力的病毒營銷方式。
實際上,這只是馬斯克將大量的時間,經歷,資源用在改善產品上的結果。馬斯克相信,只要幫用戶解決更多問題,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那么市場自然會傾斜于他。
他不需要跳出來強調自己的東西有多么好,不需要每年花上幾十億美元去轟炸別人的大腦,只要專注把東西做好,僅此而已。
如果要說還有什么的話,就是不要像那些商界大佬一樣高高在上,而是率直平等地與用戶去交流。
馬斯克賭對了。
火箭已然升天,特斯拉正在奔跑,唐納德·特朗普總統的背后,站著這位真正的鋼鐵俠。
未來屬于馬斯克,屬于那些堅持正邏輯,真正做事的人。
文章參考:
McNab, Chris. Elon Musk: Innovator, Entrepreneur and Visionary. London: Amber Books, 2019. Print.
Vance, Ashlee. Elon Musk: Tesla, SpaceX, and the Quest for a Fantastic Future. New York: Ecco, 2015. Print.
內容合作及轉載開白Vx:tsunamik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