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晚,安徽省兩會新聞中心舉行第一場“代表委員面對面”活動。民進省委常委、安徽民進企業家聯誼會會長,安徽岸香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黃保鎖;致公黨阜陽市基層委委員、阜陽市潁泉區政府副區長張艷 ;民盟安徽農業大學基層委員會主委,安徽農業大學林學與園林學院副院長,教授張龍娃3名省政協委員,圍繞省政府、省政協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緊扣深入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建設,促進鄉村全面振興,著力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結合自身履職情況,談感受話發展。
黃保鎖:提振農文旅消費,深化鄉建人才建設
“農文旅產業,它就像一根紐帶,把城市和鄉村、文化和旅游緊緊連在了一起,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黃保鎖圍繞農文旅消費等方面提出建議。他認為,在當前經濟形勢下,提振農文旅消費、擴內需不僅是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更是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農文旅產業如同一根紐帶,將城市和鄉村、文化和旅游緊密相連,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他指出,鄉村振興的關鍵在于人才,農文旅產業的發展迫切需要解決鄉村人才短缺的問題,做好人才的引進與培訓,才能更好地帶動鄉村經濟,促進農文旅融合發展。
在提振農文旅消費、擴內需助鄉村振興方面,黃保鎖強調,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助力民宿發展。通過政府主導、國有資本注入或國有平臺和民營企業合作等方式,形成產業發展的良性健康互動。同時,要搭建活動載體,聚集流量,如舉辦村超、村晚等活動,提升鄉村活力,帶動發展。此外,他提出企媒互融共建,強化引領,讓主流媒體、平臺幫忙宣傳,打響品牌,吸引更多客人。同時,也要強化監督管理,規范市場,確保農文旅產業的健康發展。
“應通過加大人才引進、強化技能培訓、加強政策支持等措施,為鄉村振興積蓄人才‘活水’。”在深化鄉建人才建設方面,黃保鎖認為,只有擁有足夠的人才支撐,才能推動農文旅產業的持續發展,實現鄉村振興的宏偉目標。
對于發展全域旅游、促進鄉村振興的路徑,黃保鎖有著深刻的理解。他指出,農文旅融合是重要引擎,其中“農”字要當頭,圍繞“三農”工作,以民宿酒店為載體,讓游客走進鄉村,讓農特產品走出鄉村,讓農民就近就業。同時,“文旅”要做題,因地制宜發展民宿酒店,做好民宿+文章,打造多元化體驗,讓鄉村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張艷:聚焦科技創新與基層治理,共繪城鄉融合發展新藍圖
“科技創新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張艷圍繞培育壯大我省科技類社會組織提出建議,她認為,為實現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必須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環境,激發企業的創新熱情。在此過程中,科技類社會組織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們不僅是連接政府、企業、科研機構和人才的橋梁紐帶,更是構建全社會共同發力的科技創新生態體系的關鍵一環。她強調,應充分發揮科技類社會組織的獨特優勢,促進科技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推動形成協同創新的良好局面。
“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核心在于人的城鎮化。”張艷指出,基層治理的主體和對象都是人,因此必須高度重視人的需求和利益。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大量人口向城鎮聚集,農村人口遷移導致空心化現象日益凸顯。不同背景人群的融合也對基層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針對這一問題,張艷提出了以黨建引領推動治理創新的建議。她認為,應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基層治理中的領導核心作用,通過完善治理制度、落實基層減負工作、強化部門與鄉鎮街道聯動等措施,推動社會治理重心下移,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同時,還應優化政策資源配置,加強新轉移人口的權益保障與政策供給,不斷提升網格化管理的精度和效能,以更好地服務城鄉融合發展。
在談到農村空心化問題時,張艷表示,這既是現代化進程中的必然現象,也是對治理現代化水平的考驗。她認為,應在遵循城鄉共生并存的客觀規律基礎上,積極探索解決農村空心化問題的有效途徑。這包括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促進農村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以吸引和留住更多人才和資源,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作為一名省政協委員,同時也是一名來自區級政府的人員,張艷表示將立足自身職責,加強對城鄉關系變化新格局帶來的社會治理格局新變化問題的調查研究,同時,積極傳承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充分運用“六尺巷工作法”與“一杯茶”工作法等行之有效的基層治理方式,充分調動各方力量參與基層治理,全面推動農村基層社會治理的創新與發展。
張龍娃:強化林業碳匯科技支撐推進林業高質量發展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最大碳匯,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路徑。”圍繞我省林業碳匯工作,張龍娃提出建議,他指出,我省作為林業大省,擁有豐富的林地資源和巨大的碳匯潛力。為了更好地發揮這一資源優勢,他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議。首先,健全林業碳匯法律法規體系,為林業碳匯的開發、管理和交易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這一舉措將確保林業碳匯活動的合法性和規范性,推動其健康有序發展。其次,加大林業碳匯科技創新與投入,為林業固碳增匯、碳匯計量和監測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提高林業碳匯的計量精度和監測效率,為科學評估和管理碳匯資源提供可靠依據。最后,加強林業碳匯專業人才培養與學科建設,培養一批熟悉碳計量評估、審定、核證等領域的技術人才,滿足林業碳匯全鏈條的人才需求。這將為林業碳匯事業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在談到新型城鎮化與和美鄉村建設的相互關系時,張龍娃認為兩者并不矛盾,而是相輔相成、互促共進的關系。他指出,新型城鎮化是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旨在提高城鎮化質量,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并解決“三農”問題。而和美鄉村建設則是對“美麗鄉村”和“宜居宜業鄉村”的進一步豐富和拓展,旨在提升鄉村的生態環境、文化傳承、生活條件和公共服務水平。兩者在地域空間、產業發展、人口流動等方面形成互補,共同推動城鄉協調發展。
他認為,新型城鎮化與和美鄉村建設在互補性的基礎上,還表現出互動性。隨著人口、資金等要素向城鎮集聚,為鄉村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遇;同時,和美鄉村建設的推進也提升了鄉村的吸引力和競爭力,為城鎮化進程提供了有力支撐。這種互動性使得城鄉之間形成了良性互動,共同推動經濟社會的發展。
在具體實踐中,張龍娃強調需要處理好城鎮化與和美鄉村建設之間的關系。一方面,要避免過度城市化帶來的問題,如城鄉差距擴大、資源環境壓力增加等;另一方面,也要充分發揮城鎮化對鄉村地區的帶動作用,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他建議,在推進城鎮化的過程中,要注重保護鄉村地區的生態環境和文化遺產,同時加強城鄉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和布局,推動城鄉協調發展,實現共同富裕。
(記者 王珊珊/文 周誠/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