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食研所
對潮汕牛肉火鍋的評價是一門玄學。在餐飲平臺上,潮汕牛肉火鍋經常能收獲一堆“太寡淡了”“肉不新鮮”的差評,而在旅行探店的平臺上,人們對火鍋從不吝嗇贊美之詞,諸如“名不虛傳”“肉質鮮嫩”等詞。
清水煮牛肉蘸醬,這個過程簡單的料理方式,究竟在潮汕發生了怎樣的質變,成為挖不動、搬不走的地方特色?
貴州黃牛
潮汕人默認的規則是,如果店老板告訴你牛肉是本地產的,那就別猶豫,立馬出門換一家。潮汕火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時期,當時,潮汕地區并不產牛。潮汕地區人多地少,還有大量沿海的鹽堿地,大量背井離鄉下南洋的華僑就是在這樣的地理條件下誕生。耕地不足,自然條件受限,當然不能培育出優質的牛肉。
所以潮汕牛肉多從云貴川等地采購上等黃牛,再加以改良,將牛肉的每個部位都用到極致,逐漸形成了如今的潮汕牛肉火鍋。
圖 / 網絡
潮汕火鍋的食材選擇極為講究,尤其是牛肉。潮汕牛肉火鍋的牛肉都是現宰現賣,從屠宰到餐桌,每一塊牛肉都保持了最佳的新鮮度和口感。潮汕人對牛肉極為挑剔,所選牛肉均來自經過嚴格篩選的優質牛種,不同部位的牛肉質地、口感和味道各異,如牛后腿肉瘦中帶肥,五花趾瘦肉多經脈。這種對食材的極致追求,使得潮汕火鍋在口感上獨具一格。
部位大全
/ 庖丁解牛 /
圖 / 南方+
然而,每頭牛只有三分之一的肉質適合用作火鍋,只有經過嚴格篩選的牛肉才能入鍋,帶給食客們最純正的潮汕牛肉火鍋體驗。
如果按照牛從脖到腳從上往下的順序劃分,則依次為:雪花、吊龍、吊龍伴、匙仁、匙柄、胸口朥、嫩肉、肥胼、三花趾、五花趾。
下面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這些部位的特點和建議涮肉時長。
圖 / 截自視頻《沸騰吧火鍋》
三花趾和五花趾:牛的腳趾肉,二者區別是看肉上的紋路是三條筋還是五條筋。這部分的肉因為牛筋的存在而十分彈牙、有韌勁。涮8-10秒鐘口感最佳。
匙柄和匙仁:一頭牛只有2條“匙柄”,將其切片后中間會有一條明顯的肉筋紋路,像鑰匙柄一樣,入口十分脆爽。匙仁則是牛的肉眼,匙仁比匙柄更甜嫩,是肉眼的最好部位。這兩部分推薦涮8秒鐘。
切好的一盤雪花牛肉
脖仁(雪花):牛脖頸上的一塊肉,也是運動最為頻繁的一塊活肉,只占一頭牛的1%。脖仁肥瘦相間,擁有大理石般的紋路,涮4-6秒后入口,口感柔嫩多脂,十分鮮甜脆爽。
大家經常會點的吊龍 | 圖蟲創意
吊龍伴和吊龍:吊龍是牛脊背上一長條肉,吊龍伴即吊龍下面那一小部分的肉,這里的肉微厚,雖有脂肪但絕不肥膩,十分順滑甜美,6-8秒后撈出口感最佳。
肥胼:牛腹部夾層肉,其肥油比例較瘦肉高些,用清水涮6秒左右撈出。
牛胸口的油切成薄片也可以涮|截自視頻《沸騰吧火鍋》
胸口朥:也稱胸口油,是牛胸口的軟組織,非常珍貴的部位,其嚼勁十足,雖然外表是肥油但口感絲毫不膩。這部分的肉會越煮越脆,但最長也不要超過2分鐘。
當然,涮肉的手法決定著最終的成敗。
三浸三晾 | 截自視頻《沸騰吧火鍋》
涮肉講究“三浸三晾”,潮汕人把這個過程稱為“焯”。當湯水燒開后轉小火,保持低沸騰的狀態下將牛肉放入漏勺中,下到湯底里焯三次,時長視肉的部位和個人喜好而定,目的是掌控肉的生熟度,稍稍變色即可食用,此時肉質最鮮嫩。
潮汕火鍋的湯底和蘸料也同樣講究。傳統的做法是用沙茶醬加濃湯作為鍋底,后來逐漸簡化為牛骨清湯和白蘿卜,這樣更能凸顯牛肉的本味。潮汕美食最講究“大味至淡”,通過簡單的調料和湯底,讓食材本身的味道得以充分展現。蘸料方面,沙茶醬是潮汕火鍋的經典選擇,也可以搭配烤肉辣椒、蒜末、醬油、蠔油、蔥、油、高湯等,根據個人口味自由調配。
今日互動
你最喜歡吃牛肉的哪個部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