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產開源大模型DeepSeek-R1在數學、代碼、自然語言推理等任務上,性能比肩美國OpenAI公司最新的o1大模型正式版。
扎克伯格:趕緊封,威脅國家安全。
公知:英偉達不賣GPU就是渣渣。
美國封禁ChatGPT 接口。
公知:國完了,差距越拉越大,永遠追不上。
2、谷哥發布Willow量子芯片。
公知:國完了,被吊打。
我國超導量子計算機“祖沖之三號”性能性與Willow旗鼓相當。
公知:沒聽過。
3、美國2025年將建商業核聚變電站。
公知:國完了,被吊打。
中國的“人造太陽”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實現上億攝氏度1066秒穩態長脈沖高約束模等離子體運行,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
公知:沒聽過。
中國“人造太陽”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于1996年立項,到現在差不多30年。
1996年,HT-7U立項,2003年更名EAST(東方超環)。
2006年9月28日,1億℃,首次放電20~200KA,不足3s。
2016年1月28日,5000萬℃,102s(從此以后,中國人造太陽領先世界)。
2016年11月2日,60s,穩態高約束。
2017年7月3日,5000萬℃,101.2s,穩態長脈沖高約束。
2021年5月28日,1.2億℃,101s,以及1.6億℃20s。
2021年12月30日,7000萬℃,1056s,長脈沖高參數等離子體。
2023年4月12日,403s,長脈沖穩態高約束。
2025年1月20日,1億℃,1066s,長脈沖高約束。
這30年可以說每10年就差不多實現了運行時間10倍的跨越。
從立項到運行3秒花了10年。
從運行3秒到穩態運行100秒花了10年。
從100秒到穩態遠行1066秒花了10年。
1066秒就是17.8分鐘,按照這樣的發展速度,未來10年差不多可以突破200分鐘,而一般認為持續發電的門檻是2小時,也就是10年后中國的核聚變差不多可以進入商業化。
這么一看,確實和美國人有很大差距啊!
人家今年就可以建商業化電站了,這不就是有10年的差距嗎?
實際上是美國聯邦核聚變系統公司(CFS)宣布的一項計劃,說他們將在弗吉尼亞州建設全球首座商用核聚變發電廠,計劃在2030年代初實現發電目標。
然而,美國能源部聚變能源科學辦公室負責人阿蘭(Jean Paul Allain)在去年9月份對CNN的記者說:“數十年來,美國在核聚變領域一直處于領先地位。現在,中國有望贏得這場競賽。”
美國核聚變工業協會(FIA)首席執行官霍蘭德(Andrew Holland)說:美國的托卡馬克裝置已經老化,需要依靠日本、歐洲和英國的機器來推進研究。
美國的專業人士都說困難重重,而我們國內的一些“人”,看到人家畫的大餅,就比啃了骨頭還高興。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是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科研合作項目之一。ITER計劃始于1985年,中國于2006年經國務院批準加入該計劃。七個成員歐盟、中國、韓國、俄羅斯、日本、印度和美國,覆蓋的人口接近全球一半。
ITER的設計運轉溫度是10億℃,終極計劃聚變能量增益Q>10,運轉的預期時間是2035年。
也就是說,無論國際上還是中國,商用核聚變的重點發力時間都是2035年左右。
美國人現在自身都難以顧及,更不可能比ITER早商業化。
東方超環(EAST)放電裝置內部真實采集過程
基于東方超環(EAST)等裝置的前期技術鋪墊,目前正好處在關鍵的時間節點上。按照預期發展趨勢,在未來10年,中國是可能按照計劃突破的。
所以,中國的一些突破就和巧克力一樣,中國人吃了沒事,美國人吃了也沒事,但是狗吃了有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