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將至,各大線上電商平臺及線下商場的促銷大戰打得火熱。拼品質,卷服務,打價格,與春節的年味遙相輝映。
被不少人忽視的是,為了應對春節猛漲的運力成本,多家即時零售平臺默默上調了春節期間的運費。不過相較便利的服務體驗,消費者對運費變動的態度更多是默認。
而在行業集體“被迫”上調運費的背景下,京東七鮮超市還是給出了自己的堅持--春節期間運費不漲價,且會對騎手春節期間配送的訂單給予額外補貼,為用戶提供最快30分鐘送達服務。
“運費不漲價,騎手有補貼”。京東七鮮的特立獨行,看似是三兩塊的“小恩小惠”,但于消費者、于京東七鮮自己,于行業卻有著多層意義。
堅守運費底線,幫用戶實在省錢
近期,不少消費者收到來自山姆、盒馬等多家平臺的運費上調的通知,原因多為春節運力緊張,上調價格是為了保障商品順利配送。而漲價的方式則是五花八門,有平臺表示將在現有運費基礎上,每筆訂單加收3元春節運費,也有平臺宣布春節期間取消免運費門檻,任意金額訂單均收取6元運費。
其實 無論哪種方式的價格變化,背后邏輯不難理解,平臺需要通過提高運費的方式來彌補運營成本和人力不足的問題,在各家都在瘋狂促銷的背景下,這一部分成本只能轉嫁到用戶身上。看起來,多少有些無奈之舉的意思,雖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用戶的負擔,但用戶確實也對此持支持態度。畢竟春節期間,人們對3塊、2塊的開銷,并不會特別敏感。此外,春節配送費上浮也并非今年首次,多年來,用戶也對漲價默守陳規,可以說,電商春節配送費漲價,更像是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
相較之下,京東七鮮堅持不漲價,可以說是打破了行業慣例,雖意料之外,但于堅持低價的京東七鮮來說,卻也是情理之中。在行情普漲的情況下,不漲價就是在降價。
如果不漲價是「本分」,那降運費門檻更是「義氣」,1月8日,京東七鮮超市對免運費門檻進行了下調:五公里內線上訂單免運費門檻最高只需39元,即可享受免運費服務;若訂單金額未達到免運費門檻,則收取基礎配送費3元。京東PLUS會員在京東七鮮超市購物可享免郵權益。
降免運費門檻的邏輯在于最大限度讓利于消費者,一般春節期間用戶的購買多為隨機行為,且訂單金額浮動較大,很多用戶可能只是想簡單買點零食飲料。而常規的消費門檻可能會讓消費者望而卻步,降門檻則可以減少消費者的購買決策成本。
此外,門檻的降低也間接增加了用戶的購買頻率,而運費的維持,也能讓用戶買得更實惠。可以說是從運輸環節上,幫助用戶省錢。
「一守一降」之間,京東七鮮闡述了「又好又快又便宜」的另一層價值,以不變,應萬變,即行業整體變化的時候,當讓消費者感覺不到變化,才能建立足夠的信任感。
勒緊腰帶,守護多方利益
值得關注的是,京東七鮮在春節期間堅持不漲運費,且并未通過削減騎手收益來平衡成本,而是始終將騎手的利益放在心上。不僅如此,京東七鮮還宣布,在春節期間為騎手配送的每一筆訂單提供額外補貼,實實在在地增加騎手收入。這意味著,京東七鮮甘愿投入自身運營成本,在配送與消費兩端同時讓利,讓消費者享受平價配送服務,讓騎手獲得豐厚回報,這種做法不可謂不豁達。
保護騎手的利益,這幾乎是所有電商平臺優先考慮的問題。畢竟運力是保障一切業務運轉的基礎,且在春節期間尤顯珍貴。而騎手是運力,更是人力,他們的服務直接決定了用戶對平臺的印象。在人們樂享春節的時候,不少騎手希望通過多跑幾單,獲得更多的收入,讓年過的踏實。簡單直接的補貼,則是提升騎手幸福感最直接有效的方式,這種幸福感,也會直接轉化到配送服務上。換句話說,補貼補的是騎手,觸達的是用戶。
因此,給騎手的補貼,不能省。
一面是幫用戶實實在在的省錢,一面是給騎手穩穩當當的收入,京東七鮮選擇勒緊腰帶,足以體現出在踐行低價戰略的定力,當然,于行業來說,這種“舍身成仁”的壯舉,也絕對稱得上是一種顛覆。而想跟進的平臺則要衡量下自己的腰包是否可以支撐如此大成本支出。
恪守「擊穿價」,春節繼續不打烊
在保障騎手權益下,無論是守住運費,亦或是降低門檻,不難看出,京東七鮮已經將低價策略從產品層面滲透至服務層面,給了用戶“原來運費還可以省錢”的新認知。而這種認知,一旦形成心智,用戶就很難再接受漲價策略。這樣的背景下,貼上了“春節運費不漲價”標簽的京東七鮮,無疑就成為用戶的首選。
而能夠支撐起這一標簽的,則是京東七鮮年貨節實實在在的活動力度。一如雙十一期間其橫掃千軍的「擊穿價」,在歲末年底,京東七鮮選擇將「擊穿價」貫穿到底。走過第五年“春節不打烊”的京東七鮮,比誰都更了解今天的用戶更想在春節買到什么,吃到什么。
從京東七鮮官方可以看到,年貨節擊穿價商品數量和價格將再度加碼,覆蓋肉禽蛋品、飲料酒水、休閑食品、蔬菜水果、烘焙、水產等全品類。同時,秒殺頻道每日分時段上線超值福利,折扣普遍達到7折,部分熱銷商品更是低至4-5折,輕松實現“低價購好物”。
而在消費場景上,京東七鮮也挖掘出更深層次的消費需求,精準聚焦闔家團聚、走親訪友、嘗鮮應季等多重消費場景,從數百款精選年貨,到豐富年貨禮盒。讓過去線下的集中式采購,變成線上的隨買隨到。隨著前置倉融合完成,京東七鮮已經可以做到三公里內平均配送時效縮短至27分鐘。與此同時,“不好吃包賠、壞果包賠、晚必賠”等售后承諾也讓用戶購買的更踏實。
從全到快,從便宜到放心,改變的不只是用戶的消費方式,更是過年的儀式感。
當又好又便宜從傳統電商走向即時零售,京東通過不斷的自我革新,帶來一場消費體驗的升級,也詮釋了中國現代化供應鏈體系的精髓。
無論是京東七鮮,還是京東,其所一直提及的「低價」戰略,看似簡單,卻藏著巨大的學問。因為「低價」體系,從來不是粗暴的去壓榨上下游,以降低運營成本;更不是以次充好,讓一切「看起來很便宜」。這樣的小聰明,在當下的經濟體系和消費心理中,跑不通,更跑不遠。
京東的「低價」,根植于「本分」,深耕于「細節」,所謂本分,就是踏踏實實做好采銷,讓合作伙伴,配送員,消費者,都實在獲益。所謂細節,則是依托于自身強大的供應鏈優勢,去挖掘低價的空間,用本分的低價去收獲用戶的信任,再用信任去持續創造低價空間,以此形成一個可持續的良性循環。這一點,在今年京東七鮮對春節運費的控制上,體現的格外深刻。因為,春節促銷大戰歸根結底是一場供應鏈體系的角逐,誰能算明白,誰就能在這場戰役中長期把握主動權。
當京東七鮮將春節期間的運費價格擊穿,接下來半個月,各大即時零售平臺間的激烈競爭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著實令人充滿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