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智慧校園作為教育領域數字技術融合創新發展的生動實踐,成為提升教育質量的關鍵舉措。就連《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中也提出加快信息化時代教育變革,建設智能化校園,統籌建設一體化智能化教學、管理與服務平臺的戰略目標。在這一背景下,首都師范大學在智慧校園建設方面頗有建樹。
首師通過ODI等工具將全校業務系統數據抽取到數據中心,初步構建了全量數據中心,為存量和新建業務系統提供數據支撐。隨著智慧校園建設的不斷深入,上層應用對高質量數據的需求日益增長,首師攜手希嘉,以“1+1+2+N”為建設目標,遵循“價值驅動、按需治理”的實施原則,聯合搭建數據治理平臺,開展數據治理工作,完成數據治理項目的驗收,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數據共享、業務協同,為學校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數字化支撐。
具體來說,數據中臺作為集成和管理數據的中心平臺,是實現數據集中存儲、管理和分析的關鍵。首師通過搭建全新的、完善的數據中臺,實現對學校數據采集管理、數據質量提升和數據價值挖掘,充分滿足該校當前和未來對數據的應用需求。
為了進一步提高數據治理的效率和效果,首師結合國標建立了數據標準體系和管理制度,制定了統一的校級標準,建設主題完整、標準規范的校級數據資源體系。同時,該校以“一數一源”原則落實各數據項對應的權責,對數據的全生命周期進行管理,提高數據資產管理效率。此外,首師還結合實際情況和場景需求,建立了滿足實際使用的主題數據倉庫和數據集市,為多個應用系統進行數據對接,實現各部門、各系統數據資源的共享開放,打通數據應用孤島。
在完成數據項目后,首師圍繞“人、財、物”中的人員數據進行深度治理,實現“數據中臺+應用平臺”的有效結合,滿足學校多場景的業務應用需求。此外,該校還扎實推進“6A6C”智慧校園建設,獲批北京市智慧校園建設試點,進一步提升了學校的信息化水平和綜合治理能力。
這一點,可以體現在教學樓建設方面。教三樓一層和教四樓共享學習中心整體樓宇圍繞著“智慧、共享、協同、宜人”的理念進行打造,為師生提供了優質的公共教學空間。教三樓一層和教四樓共設有報告廳、多媒體教室、多功能研討室、計算機教室、泛在學習空間等60間教室,滿足了不同教學需求。這些教室在設計上充分考慮教學需求和學生的學習體驗,通過先進的教學設備、互動教學平臺和環境設計,為師生打造一個更加高效、便捷、互動性強的教學環境。
以U型教室為例,該教室的設計靈感源自國際知名教授奧托·夏莫,通過改變空間布局,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促進師生之間的直接交流和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而多媒體教室則實現了傳統多媒體教室的智慧化升級,通過推拉式記憶綠板等先進設備,提升了教學效率與互動性。多功能研討室則能夠實現小組研討和互動教學,使教學內容和形式更加豐富多樣。
此外,首師還通過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統,實現對教學樓的遠程監控、自動化維護和故障預警,提高運維效率,減少管理人員的工作壓力。同時,該校還注重公共休息區的建設,為學生和教職工提供了一個休閑放松的場所,促進知識的互補和共享。
在數字化時代,智慧校園已成為高校發展的必然趨勢。首都師范大學作為智慧校園建設的先行者,提升了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和綜合治理能力,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舒適、自由、溫馨的學習生活環境。對于廣大考生而言,選擇首師意味著將能夠在一個充滿智慧與創新的環境中學習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