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考歷史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相關文獻來源。
(古代市集)
后蜀的都城成都,有個叫做大東市的地方,這個地方具體在今天的哪里,作者沒找到,只查到四川成都的青白江區有個叫做大東的街道,興許古代的大東市就在這里。
大,是指很大,東是方向,市,不是城市的意思,而是集市的意思。
在這個大集市的附近,有一家療養院。
您看,天府之國嘛,雖然處于五代十國亂世之中,但是已經有了這么先進的基礎設施單位。
這個療養院,還是公益性質的,不是說給后蜀退休的官員使用的,而是專門收留無家可歸的乞丐以及那些生活困頓的鰥寡孤獨。
療養院的附近,有一片沙地,人們偶然發現,沙地里時常有個十分奇怪的人,這人左手拿著畚箕,右手拿著鐵鍬,在沙地里翻翻找找。
我們可能會認為,這人是個掘金者,在沙子里找黃金,找珍珠,找礦石,找寶貝,但其實不是,這人每天在沙地里翻來找去,不過是撿了一堆破銅爛鐵和別人不要的垃圾,然后將這些撿來的東西變賣,以此來維持生計。
久而久之,人們就給他起了一個外號,叫做“淘沙子”
淘沙子沒有工作,沒有身份,也沒有家,他什么人也不是,對于他來說,維持生活無非就是吃喝拉撒,所以每天在沙地里撿垃圾然后換錢,對他來說就已經夠用了,他沒有那么卷,平時不在沙地里淘騰垃圾的時候,他就在成都城里的一些道觀和寺廟里,那些不太引人注目的地方休息,平時就往那一躺,然后呼呼大睡。
道觀的道士和寺廟的和尚,也見怪不怪了,一來淘沙子不是來要飯的,從來不要吃要喝,也不蹭吃蹭喝,二來淘沙子這人還怪有禮貌的,不吵不鬧,也不叫喚,也從來不搗亂,來了就是靜坐,坐累了就休息,睡夠了就走人,非常的有分寸,非常的有邊界感,因此就沒有人攆他。
休憩的時候,淘沙子時常戴著一頂舊草帽,那帽子很大,把他的臉整張都遮住了,使人看不到他的表情。
(古寺相遇 不解之緣)
某一天,淘沙子在寺廟里臥著打盹兒,從廟門里就進來一個人。
這個人,姓文名谷,是個讀書人。
文氏一門,在蜀地頗有淵源。
文谷的祖先,可以追溯到西漢景帝時期的蜀郡太守文翁,這個文翁啊,是個循吏,做官的時候愛民如子,多施仁政,名望特別好,而且文翁這個人還很有能力,戰國時李冰父子在成都修了都江堰,可以說是造福一方百姓的水利工程,文翁到了成都之后,又對都江堰進行了擴建和修繕,使其灌溉系統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因此時至今日,成都人民還在各處修建了石翁祠來紀念他。
從文翁開始,文氏的后代基本上都在朝中為官,有做高官的,有做普通官員的,也有做小官吏的,就比如文谷的父親文龜年,就是唐朝懿宗時期的縣令。
既世代簪纓,那么文谷從小也樹立了入仕朝廷,為國效力的夢想,所以文谷成年后,他就參加了一次后蜀朝廷的科舉考試,可惜仕途多磨,頭一回考試,他就沒考好,落榜了。
別人是春風得意馬蹄疾,自己是連聲抱怨直嘆氣,文谷心中不快,就來到寺廟中祈福,請求神佛保佑,希望等到下次再考試的時候,自己能取得一個好成績。
上完香,磕完頭,站起身來,回轉身形,文谷偶然間就看到躺在寺廟里打盹的淘沙子。
那天,淘沙子沒有戴帽子,文谷一瞅這人,雖然是素布麻衣,普通百姓的打扮,身上還有點臟,可是架不住,這淘沙子天生異相,骨骼驚奇,這個相貌就不一般,氣質也和別人不一樣,文谷也是閑著沒事兒,于是就坐下來和淘沙子閑談了幾句。
足下何人,是甚名諱,哪里高就,家學淵源,反正就是聊點家常唄。
聊著聊著,淘沙子突然吟誦了幾首古詩,古詩的具體內容不知道,但是文谷聽完之后,他很震驚,相當震驚,因為淘沙子吟誦的這些古詩,全都是自己所作。
自己所作,那沒有什么問題,問題是,這些都是自己平時準備用來干謁的詩文,還從未示人,這個和自己萍水相逢,從未見過,也不認識的陌生人,是怎么知道的呢?
淘沙子沒有回答他的疑問,吟誦完了文谷的詩作之后,他又吟了幾首自己寫的詩,文谷聽完之后,那更加震驚了,簡直震驚的說不出話來了。
(文谷 形象)
因為,淘沙子自己寫的這些古詩啊,水平極好,藝術性極高,而且內容豐富,不拘泥于一種形式,有些針砭時弊,有些勸勉世俗,還有一些,講述神仙之事,文谷根本都聽不懂,壓根就不在理解范疇之內,反正文谷有一點可以肯定,這淘沙子是個高人,非常的厲害。
欣賞完了淘沙子的詩作,天色將晚,文谷說不能聊了,得走了,淘沙子就問吶,說你以后要干嘛去呢?
文谷一嘆氣,說哎,還能干嘛,回家備考,下次再來成都參加科舉,所以我得趕緊回家苦讀,順便籌措來年的路費。
您別說,淘沙子這人,雖然自己都是靠撿垃圾過活,可是他很仗義,一點也不吝嗇,他知道眼前的讀書人以后還要求功名,要進京,那要花不少錢,于是淘沙子就從衣服里摸出一塊銀錠,放到了文谷的手里,意思這是我資助你求仕途的。
給完錢,淘沙子就走了。
您想想,淘沙子每天靠撿垃圾活著,他都食不果腹,吃不起住不起的,可是從兜里隨便一掏,就是一錠白銀,您注意,是一錠,不是碎銀,說明是挺大一塊銀子,這是不少錢吶。
這錢兒哪兒來的?不知道,這錢說給就給了,這么仁義呢?也不知道。
反正只此一面,淘沙子給文谷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多年之后,文谷早已步入仕途,金榜題名是蟾宮折桂,可他有事沒事還是會想起年輕的時候在寺廟里遇到的這個淘沙子。
之前的文章中,我們說過后蜀有個大臣叫做王昭遠,就是自比諸葛亮的那位仁兄,宋軍伐蜀的時候,王昭遠吹的天花亂墜,說自己不僅能退敵,還能在打敗宋軍之后一舉將中原拿下,他把后蜀皇帝孟昶忽悠的團團轉,孟昶就任命其為統帥,把他派上了戰場,結果王昭遠連戰連敗,讓宋軍打的找不到北,終于被活捉。
文谷入仕之后,在后蜀朝廷里做官,他和王昭遠就有來往,當然倆人不一定是多么要好的朋友,也許只是工作上有往來,所以文谷偶爾就到王昭遠的家里去吃飯,席間閑談,文谷就把這樁往事告訴了王昭遠。
王昭遠一聽,民間還有這等奇人,他認為不尋常,尋思這人說不定身負大才,可為朝廷所用,所以王昭遠就把這事兒匯報給了皇帝孟昶。
(后蜀孟昶 形象)
皇帝對這事兒,也很感興趣,立刻就派了不少人,滿四川的去找這個淘沙子。
其實淘沙子哪兒也沒去,他人就在成都。
離大東市療養院不遠,有個大戶人家,蓋了富麗堂皇好大的宅院,這戶人家的男主人,復姓宇文,我們叫他宇文氏。
宇文家的大門,有棵老樹,生的是枝繁葉茂,淘沙子時常在樹下乘涼。
宇文家的家丁,他狗眼看人低,動輒就要把淘沙子給攆走,但是這個宇文氏啊,他是獨具慧眼,一眼就看出淘沙子不是一般人,立刻就把淘沙子迎進府中,那是好吃好喝好招待,非常有禮貌。
要不您說人家宇文氏是主人,家丁是仆人呢,人和人的區別就在于,不對人區別對待。
宇文氏款款有禮,淘沙子自然也不藏著掖著,于是他就向宇文氏要了十文錢。
要錢干嘛呢?淘沙子說,你我有緣,那我就讓你開開眼界。
說完,淘沙子從兜里掏出一粒丹藥,然后當著宇文氏的面兒,把這粒丹藥給變成了一粒黃金。
有讀者說了,鬧呢,這怎么可能呢,你寫的是歷史,又不是小說,你這不胡說八道么。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但是吳任臣的《十國春秋》,以及黃休復的《茅亭客話》里就是這么記載的,所以您也可以理解成,淘沙子其實是變了一個戲法。
丹藥變黃金這事兒,在我們看來簡直匪夷所思,在當時更是轟動一時,后蜀朝廷很快就捕捉到了這個消息,孟昶立刻就派人去請淘沙子,大概率是想要把他聘為國士,要重用他,可是等到朝廷的人到了宇文氏的家里,淘沙子已經不知去向了。
是的,淘沙子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之中,就仿佛他從來沒有來到過這個世界上一樣,唯一留下的,只有他的一首古詩:
九重城里人中貴,五等諸侯閫外尊。
爭似布衣云水客,不將名字掛乾坤。
(世外高人 淘沙子)
皇宮里的貴人們,身份尊崇,地位很高,他們享受著榮華富貴的生活,而割據天下各處的軍閥和諸侯,他們也錦衣玉食,穿金戴銀,過著如神仙一樣的生活。
可是依我看啊,他們都比不上那些穿著素步麻衣,如行云,如流水一般自由自在的隱士,他們就那樣平淡的過完了自己的一生,而不會把名字留下,就這樣消散在世間。
后蜀的故事,已經完結,但是五代十國的歷史,還在繼續。
我們關注過郭崇韜的含恨而死,關乎過李存勖的滑落曲線,我們關注過孟昶的命中注定,我們也看到了花蕊夫人的不甘和落寞,那么,這一次我們放低視角,看一下蕓蕓眾生,看一看普通人,在亂世中的一生。
對淘沙子那樣的人來說,生活既不美麗,也不丑陋,亂世即不刺激,也不殘酷,他們只是,只是像一個人一樣,接受四季輪轉,接受自己的一生...
參考資料:
《茅亭客話·卷三》
《十國春秋·丁元和傳》
趙水靜.五代十國文化研究.陜西師范大學,2019
李冬君.閑暇是藝術家必需的狀態.文史天地,201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