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討肝病,尤其是乙肝的治療過程中,我目睹了許多令人深思的現象。許多患者在初次就診時,面對醫生的診斷往往感到困惑。當被告知肝臟回聲增粗或肝功能指標稍高時,部分醫生可能會輕松地表示“無大礙”,甚至當病情已進展至早期肝硬化,醫生的回應仍然是“無需治療,定期檢查即可”。然而,一旦病情惡化到肝腹水的地步,醫生的態度卻會發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嘆息著說“治療已有些晚了”。
我親身經歷了太多這樣的案例。患者在病情初期尋求治療建議時,往往被醫生告知無需治療,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病情卻逐漸惡化。當患者再次就醫時,面對醫生關于為何不早治療的責問,他們心中充滿了無奈與不解。醫生因日常工作繁重,難以記住每一位患者的具體情況,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患者卻會清晰地記得自己多次就醫的經歷,以及醫生在不同階段給出的不同建議,這往往讓他們感到困惑與不滿。
從患者的角度來看,他們對治療建議的接受程度也各不相同。當病情尚未嚴重時,如果醫生建議治療,他們可能會心生疑慮,擔心醫生是為了個人利益而提出治療建議。我曾遇到過這樣的患者,他們對我提出的治療建議表示懷疑,因為他們之前咨詢過的醫生都建議無需治療。他們認為,如果多位醫生都給出了相同的建議,那么我的建議可能是出于某種不為人知的目的。面對這樣的誤解,我只能盡力解釋,并尊重患者的選擇。
我始終堅信,作為醫生,我們應該盡力為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療建議,但我們也無法強迫患者接受治療。我遇到過一位大姐,她之前被醫生告知無需治療,只需保持好心情即可。然而,當她今年感到不適去檢查時,卻被醫生告知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這樣的案例讓我深感痛心,也讓我更加明白,有時候我們的建議可能并不被患者所接受,但只要我們盡力而為、盡心就好。
面對這些復雜的醫療情境,我深感無奈。我希望每一位患者都能理解醫生的用心良苦,也希望每一位醫生都能更加耐心地與患者溝通,共同尋找最佳的治療方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