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叛行為是否可原諒#
很多人在聊到出軌這個話題的時候,經常帶有一種性別偏見:對“小三”深惡痛絕,但對“奸夫”的態度則會平和很多。
由此來看,社會對女性第三者的恨意似乎普遍遠超出軌男性。既然如此,是不是所有出軌女性都會被罵?
顯然結果并非如此。就拿被稱為“香港第一妖女”的章小蕙來說,出軌有婦之夫、搞垮兩個億萬富翁、同時和五個男人交往……種種行為讓她聲名狼藉。但她獨特的個性、時尚品味以及對生活的態度,卻贏得了很多人的欣賞。
既然性別不是導致偏見的確定原因,為什么都是出軌行為,大家針對不同的人,會采取不同的態度呢?
因為在任何有爭議的行為當中,人們都偏向于相對強者。
也就是說,在特定的關系或環境中,某個人或者某種行為處于有利位置,誰就是相對強者。
但是一旦特定條件發生了變化,相對強者會變成相對弱者,相對弱者也會轉變為相對強者。
比如章小蕙出軌這件事,從道德標準上來看,她的行為確實不符合社會對“合格女人”的期望。
但是從責任和擔當的角度分析,第一任丈夫因壓力過大申請破產后,她謝絕了別人的援助,拼命打工賺錢,最終還清了欠債。面對前夫的指責,她始終保持尊嚴,從不詆毀。至此,章小蕙不服輸,始終要活得漂亮的人生態度又被很多人稱贊。
如此看來,只要被評價的一方,處于相對強者的有利位置,大家都會表現出包容的態度。但這種認知是比較產生的濾鏡,會存在一定的主觀性和局限性。
那么在涉及原配、出軌者、第三者的三角關系中,在受到性別差異等傳統觀念影響下,人們是如何對“出軌行為”和“第三者行為”以及各行為主體進行比較,并產生相對強者的認知的呢?
1
出軌行為VS第三者行為:
為什么出軌行為容易被諒解,
第三者行為總是引發群憤?
當男人出軌,原配只罵第三者的時候;當原配懲罰男人和第三者,對第三者的懲罰程度更狠的時候,可以看出,與第三者相比,出軌者往往被視為相對強者。
但是從結果來看,這兩種行為并沒有什么區別,最終都會導致婚姻出現破裂。那人們為什么更加偏向于出軌者?對第三者難以容忍呢?
從行為上分析來看,與出軌者行為相比,第三者行為更加處于不利位置。
01
從行為性質上分析,相較于
背叛行為,介入行為更加
卑鄙和不道德
我們可以把出軌行為理解成為背叛行為,而第三者行為則是介入行為。
背叛,通常發生在一段基于承諾的關系中,其中一方違反了忠誠的底線。這種行為傷害了伴侶的信任,是對親密關系的內部破壞。
相對地,第三者指的是介入他人承諾的關系中的人,是一種外部威脅。盡管她們沒有直接違背受影響婚姻的承諾,但對別人的婚姻關系,甚至家庭造成了破壞。
雖然背叛者犯下了錯誤,但他們在關系之初至少承擔了建立和維護的責任。而第三者則在未承擔任何建立關系責任的情況下,選擇了介入。
這種介入行為常常是在不顧及他人承諾和情感投入的情況下實施的。很多第三者甚至明知自己的行為會傷害到另一個無辜的伴侶,卻還是選擇這樣做。
這樣來看,第三者的介入行為會引發一種強烈的不公平感和不道德感,讓人們產生憤怒的情緒,對第三者的譴責會更加嚴厲。
02
從行為動機分析,第三者
通常被貼上“誘惑”的標簽,
勾引伴侶出軌,讓伴侶犯錯
的罪魁禍首
從歸因理論上來看,人們傾向于將負面結果歸咎于行為者的意圖。
那么對于出軌者,人們就會覺得Ta是因為婚姻壓力或個人弱點下做出了錯誤選擇;第三者則被視為有意破壞他人婚姻的主動行為者。
尤其是男人出軌,原配首先會想是第三者勾引了自己的男人,是第三者不要臉,最終原配會找第三者發泄怒氣。
在這種認知下,原配往往把自己的伴侶變成了迷途的羔羊,第三者變成了教唆者。這樣來看,這兩個角色誰更可惡?顯然是第三者。
就像紀伯倫曾經講過一句話:世上的罪人,很多猶如在沙漠里迷失的旅人,他們雖然犯罪,卻又值得同情。但那些在流沙間陰笑著將掉隊的人指向死路的人,才是真正的壞人。
所以原配普遍覺得,都是因為第三者的煽風點火,搬弄是非,才讓伴侶誤入了歧途。第三者成為了婚姻破裂的罪魁禍首。
03
從行為主體分析,第三者
違反了“本分”,
出軌者不過是釋放“天性”
我們看到過或者聽到過許多女性捉奸的場景,比如如何撕掉 “第三者”的衣服,如何讓把“第三者”從車上拽下來, “第三者”在女性中間成為了集體指責的對象。
而另一方,那些出軌的男性在這些場景中都被邊緣化、被遮掩,甚至很多人以“男性自制力弱”為借口敷衍了事,包括出軌男人自己。
大家都懂“一個巴掌拍不響”的道理,然而站在原配的角度通常會這么理解這句話:
男人管不住自己當然是他不對,但一個巴掌拍不響啊!
為什么你就偏偏那么不要臉,愿意跟他一唱一和呢?只要第三者當初不選擇違反“本分”,男人也就無法得逞了!
所以在行為主體方面,顯然身為第三者的女性,并不屬于相對強者,反而被視為,應該承擔婚外情中的大部分責任。
雖然性別不是導致偏見的確定原因,但是在婚外情這件事情上,絕大多數人依舊對男女的性標準存在固有認知。
2
出軌者VS第三者:
為什么在婚外情的三角關系中,
出軌者往往占據有利位置?
當婚姻中同時存在原配,伴侶,第三者的時候,三個人之間會出現三種關系模式:
第一種原配和伴侶之間的合作模式。如果把婚姻比作一個小的經濟單元體,經歷長時間的相處和配合,婚姻已經被很多人視為私人化的利益共同體。
夫妻雙方擁有共同的生活目標,共同管理和分配家庭內的經濟資源、物質資產以及時間等資源。
除此之外,夫妻雙方已經經歷了許多生活的重要時刻,歷史的影像和婚姻的承諾賦予了對方不一樣的價值。
所以在很多原配看來,即使伴侶出軌了,Ta依舊比任何一個普通男性或者女性都更有價值,出軌方在原配心中依舊占據著特殊地位。
比如,情感上,原配或許對伴侶依舊有依賴,長期生活中建立的信任感,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的。
這種特殊地位是通過時間、經歷和承諾逐漸建立起來的,它深深植根于夫妻雙方的內心世界。雖然被伴侶背叛,也無法徹底的恨對方。
尤其是在經濟上或者情感上,過于依賴另一半的時候,很多原配是無法離開伴侶的。此時,伴侶在提供家庭價值或者原配的個人價值方面,依然是相對強者。
第二種原配和第三者之間的競爭模式。如果說伴侶是婚姻的合作者,那么第三者就是資源的侵占者。
對于一段長期并且穩定的婚姻關系來說,第三者的介入會無意或有意地占用原本屬于既定關系中的資源。比如情感資源、時間資源、經濟資源、家庭資源等等。
當第三者介入后,出軌方對家庭投入的時間或金錢分配上,甚至對原配的情感關注上,都要勻出一些給第三者,那么第三者就變成了資源的侵占者。就像《三十而已》中的許幻山,甚至拿著老婆掙的錢去養第三者。
然而在所有維系婚姻的生存資源中,除了利益方面,最讓原配難以接受的是,情感資源方面的侵占,因為愛情具有排他性。
當原配感受到伴侶的情感轉向別人時,就會覺得是別人搶走了自己的伴侶。比起丈夫是個出軌的渣男,被別人搶了自己男人的不甘更讓自己不滿……原配對第三者會產生強烈的憤怒和敵意,因為第三者威脅到自己認知中的穩定和美滿的生活。
第三種伴侶和第三者之間的互利模式。第三者往往成為伴侶在婚姻中尋求滿足需求的替代對象,名不正言不順。
進化心理學認為由于男人的繁衍是需要找更多女人交配,女人的繁衍是找一個好的供養者提供物資;
因此男人更想找更多女人繁衍,女人更想找有錢而忠誠的男人給自己提供物資。
當然我們不排除出軌雙方是為了在彼此身上找到其他滿足,除了“性”或金錢,還有人給予自己關懷和撫慰等。這一類出軌者,把第三者視為一種情感寄托,通過第三者滿足自己在婚姻中得不到的需求。
在這段婚外情中,那第三者能得到什么呢?
可能是錢,可能是愛,也可能是情緒價值。
總之在這種互利的關系中,雙方看上去不用承擔什么責任,用一些見不得光的方式,卻都能各取所需。
而婚姻中的原配呢?
相較于男性來說,一般女性在家庭中的投入超過男性,這使得女性在情感和家庭方面的重視程度也普遍高于男性。這導致男性在婚姻中的出軌成本相對降低。
有些男人覺得出軌行為并不會給婚姻中的利益共同體帶來太多損失,比如很多人出軌就是滿足一時的新鮮感,從來沒有想過離婚。他很清楚不會為了第三者,放棄原配,放棄自己的家庭。
3
男性VS女性:
為什么男性在婚外情中
更容易占據有利位置?
前面我們已經分析了出軌行為和出軌者,為什么常常被視為是相對強者。
在這些分析中,不可避免的都會涉及到一個觀點,就是性別。社會對男性出軌者的包容度為什么比女性出軌者會高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生產方式決定的。在早期社會里面,人們都是通過人力來獲取生產資料。比如耕種、狩獵等。
在這種需要力量的特殊環境下,男性是占據在有利位置上的。
女性由于力量偏弱,不僅有頻繁且虛弱的生理期,還有漫長且脆弱的懷胎期。這就導致在獲取生產資料的方面,是沒有辦法勝過男性。也因此男性在許多文化和社會中一直被視為相對強者。
當男性逐漸占據了主導地位,他們不僅限于通過子女人數來增強自己的勢力,還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沖動,希望通過繁衍后代來延續自己的生命線。
因此,男性需要建立一個以自己血脈為核心的家族體系,以確保生命能夠超越死亡的界限。由于男性無法親自孕育生命,他們又必須確保伴侶所生的孩子確為己出,這便有了“婦德”:
婚前失貞以及婚后背叛成了女性不可原諒的錯誤,不斷用貞潔觀和性羞恥教化女性。
所以在早期社會中,男性被期望追求多個性伴侶,而女性則被期望保持貞潔。這種雙重標準使得社會對男性婚外情的容忍度更高。
在當下社會,雖然生產方式發生了變化,女性在操作現代機械方面展現出了與男性相當甚至超越的能力。但是男性在社會和經濟上的地位還是高于女性的,很多男性依舊承擔著供養家庭的主要角色。
那么男性之所以在婚外情中被視為相對強者也就不難理解了。一方面是傳統對男性和女性的雙重道德標準影響;另一方面是社會地位,依舊給予了男性更多的有利資源。
即使女性有了自我覺醒意識,在某些方面的表現力遠超過男性,但在占據性別的有利位置上,依舊困難重重。
總體而言,當我們下意識地進行比較,并形成了一種模糊的感知,即某一方是相對強者時,各種傾向性行為便開始顯現。這種偏向背后的真正心理原因,值得每個人去關注。
本文首發知乎平臺:陳曼、王筱、張妍
侵權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