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環球時報發表關于日本福島附近海域海水的分析結果。
“國內科研機構已經完成對樣本的檢測和分析,氚和銫-137、鍶-90等核素活度濃度未見異常。”
這樣平和理性的報道實在讓人有點恍惚,還記得幾年前,環球時報是如何評論日本排海的嗎?
看來,究竟核污水還是核廢水,環球時報說了算,排出來的水究竟有沒有異常,還是以環球時報為主的媒體說了算。
其實這些媒體態度的轉變,早在去年九月就出現了。
從堅決抵制日本水產品,到逐步恢復符合規定的日本水產品,態度轉變之快,讓很多普通網友都適應不過來。
是日本的海水變了,還是他們變了?
海水沒變,從日本宣布排海至今,幾年過去了,該排的都排了,該被污染的也早被污染了。
海洋還是那片海洋,水產品也還是那些水產品,改變的,只是他們的需求罷了。
當時我寫過多篇科普,表示排海不影響水產品,可以吃。但有的發出來就沒了,有的干脆沒發出來,理由是:“違反相關法規”。
現在不違反了?
其實吧,海水有沒有異常這個事實,專業人士都知道,當時煽動情緒的媒體也知道。
然而經過幾年的情緒煽動和事實掩蓋,現在再來改口,網民們當然適應不了。
回旋鏢又一次砸中了自己。
是的, 時至今日,危險最大的不是海洋,更不是被“污染”的海產品,而是那幾年被煽動起來的情緒。
情緒不僅會噬人,還會自噬,小心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