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元旦剛過,為了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堅決地清理勞力、加強農業生產第一線的指示精神,時任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的胡耀邦前往西南地區視察。1月8日,胡耀邦來到貴州省獨山縣。
胡耀邦
1月9日上午,按照獨山縣委的日程安排,胡耀邦來到距離縣城10多里的堯梭管理區視察。當年為了農業生產實現“大躍進”,堯梭設有一個“青年農業科學研究院”,共有會員36人,專搞農業科學種植研究,其研究實驗的項目有“農田深翻”、“小麥衛星”高產田、豐產大壩等,農田深耕要求達到4.5—5尺,小麥衛星高產田要求每畝下種250斤,收獲3萬斤。
胡耀邦聽完管理區領導的匯報后,便要去看“科學院”的試驗田,他到試驗田后,問正在那里勞動的“科學院”院長韋興科:“這‘衛星’田是你們種的嗎?”
韋興科回答說:“是我們‘科學院’種的。”
“這塊田有多少畝?”
胡耀邦和群眾們
“1畝。”
“下了多少種子?”
“250斤。”
“計劃收多少?”
“計劃收3萬斤。”
胡耀邦聽后走過去,微笑著拍了拍韋興科的肚子說:“收3萬斤,我看你的肚子究竟有多大喲!計劃收這么多,你要建多少糧倉呀?”他又回頭對隨行的工作人員說:“這樣下去,苦的是莊稼人啊!”
這天下午,胡耀邦來到店下大隊參觀豐產壩,他問陪同的管理區黨總支書記黃安誠:“你們這個豐產壩的田翻了多深?”
黃安誠回答說:“深翻有5尺。”
胡耀邦聽后笑著說:“哎喲,這就神了,牛高四五尺,人高五六尺,田翻5尺深,那人和牛怎么下田干活呢?”管理區的領導聽后你看我,我看你,誰都答不上話。
隨后胡耀邦來到大隊會議室,他問黃安誠:“這屋子能坐多少人?”
黃安誠回答說:“最多也只能坐20來人。”
“坐40個人行不行?”
“那就太擠了。”
“坐80個怎么樣?”
“那就像裝魚罐頭了。”
“再加10倍的人怎么樣?”
胡耀邦和鄉親們合影
“那就只有人重人、人壓人,非擠死、壓死、悶死不可了。”
胡耀邦這才笑著說:“那你們一畝田播250斤麥種,又是怎么回事?植物也是有生命的,既要呼吸也要通氣的嘛!這叫自然規律,違背客觀規律辦事,到頭來只能是事與愿違啊!”黃安誠等人聽后恍然大悟,表示后面立即整改。
1月15日,胡耀邦來到貴州省湄潭縣視察。當時“大躍進”正在全國興起,《人民日報》在頭版發表了一篇文章《鼓足干勁生產,敞開肚皮吃飯》,在全國上下引起強烈反響,胡耀邦卻對此表示質疑,他在向湄潭縣“雙千人活動分子”大會講話時,大聲地問參會人員:“《人民日報》這篇文章的提法對不對?”會場一片嘩然,沒有人敢回答。
胡耀邦又對大家說:“同志們,這兩句話不完全對,應該修改一下:‘鼓足干勁生產’前頭應該加‘繼續’二字,‘敞開肚皮吃飯’前頭應該加‘準備’二字。我們現在糧食生產還沒有過關,糧食還不夠吃,吃飯還要節約,要繼續鼓足干勁生產,把糧食產量搞上去了,才能敞開肚皮吃飯,所以現在只能準備敞開肚皮吃飯。”
胡耀邦
胡耀邦的講話給了參會人員很大教育,在那個“左”傾思潮盛行的年代,他敢于實事求是講話,確實是難能可貴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