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美國總統里根在白宮辦公室里,面帶微笑地向全世界宣布:“我們將建立一個太空防御系統,保護我們的國家和盟友免受核導彈的威脅。”這就是著名的“星球大戰計劃”。
當時的美國,正與蘇聯進行冷戰的最后較量。美國通過“星球大戰計劃”,成功忽悠蘇聯投入巨資追趕。蘇聯為了應對美國的太空技術優勢,不得不將大量資源投入到軍事研發中,甚至不惜犧牲民生和經濟發展的其他領域。最終,蘇聯的經濟被拖垮,1991年,這個曾經的超級大國轟然解體。
美國人直到今天還得意得不行,覺得這是自己最成功的戰略之一,用技術競賽拖垮對手,簡直是個經典案例。
42年后的2025年,特朗普在在同樣的位置,宣布了一項耗資5000億美元的“星際之門計劃”(Stargate Project)。這一次,他的目標換成了中國,戰場也從太空搬到了人工智能領域。
特朗普還拉上了甲骨文的拉里·埃里森、軟銀的孫正義,還有OpenAI的山姆·阿爾特曼,宣布要建最牛的AI基礎設施,保住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全球老大地位。
他在講話中特意強調:“這個項目將確保美國在AI和技術領域繼續保持全球領先地位,而不是讓中國這樣的競爭對手獲得優勢。”
美國之所以這樣著急,就是因為1月初Deepseek發布了最新的AI模型R1,不僅讓硅谷的AI巨頭們坐立不安,更直接挑戰了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霸主”地位,因為直到2024年末,所有人都認為美國在AI方面的領先地位不可動搖。
DeepSeek:閉關4年,一出手就是“獨孤九劍”
DeepSeek這家公司,目前也只有100多人,規模很小,之前是一家私募量化公司,它的創始人梁文鋒,是個典型的“小鎮做題家”,出生于廣東湛江,2010年浙大碩士畢業后,他帶著團隊進入量化交易的領域。2015年,他和合伙人創辦了幻方量化,靠著數學和AI技術,把公司做成了中國頂級的量化對沖基金,管理規模一度突破1000億元。
2021年,梁文鋒開始尋找一份“副業”,買了幾千張英偉達GPU顯卡,開始搗鼓AI技術。當時很多人覺得,這不過是一個億萬富翁的“古怪愛好”。但誰也沒想到,短短4年后,DeepSeek就憑借其低成本、高效率的AI模型,直接挑戰了美國AI巨頭的地位,也顛覆了美國AI巨頭們“砸錢堆硬件”的邏輯。
以前,美國的思路很簡單:誰有錢,就能更多的買到英偉達的GPU高端芯片,掌握更多的算力,最后就能在AI競賽中勝出。
于是,OpenAI、谷歌這些巨頭拼命屯顯卡、砸錢訓練模型,GPT-4的訓練成本高達1億美元。這種“砸錢堆硬件”的模式,一度被認為是AI領域的“金科玉律”。OpenAI靠著微軟的巨額投資,訓練出了GPT-4;谷歌靠著自家的TPU集群,推出了Bard;Meta也不甘示弱,燒錢搞出了Llama系列。美國人都覺得,只要有錢、有硬件,就能在AI競賽中立于不敗之地,典型的美國思維。
但DeepSeek的出現,可以用“石破天驚”來形容,讓硅谷陷入了恐慌。Meta的工程師在IT公司的Blind社區留言:“Meta的生成式AI部門正處高度于恐慌中。這都歸結于DeepSeek,它使得 Llama 4 在測試中已經落后。更加雪上加霜的是:這個不知名的中國公司,僅有550萬美元的訓練預算。所有工程師們正在瘋狂地剖析和學習DeepSeek,并試圖從中復制一切可用的東西。”
最著急的可能是Scale AI的創始人亞歷山大·王(Alexandr Wang),他是一個美籍華裔,并一手創建了目前估值超百億美元的公司Scale AI,公司的主要業務就是給OpenAI、谷歌和Meta等巨頭提供訓練數據,但Deepseek的出現以及其開源的態度,直接砸了他公司的飯碗。亞歷山大·王認為,DeepSeek給美國人的教訓是:“在美國人休息時,中國人在工作,并以更便宜、更快、更強的產品迎頭趕上。”
第二個星球大戰計劃,美國這次目標是中國
特朗普的“星際之門計劃”一出來,很多人立馬想到了上世紀80年代的“星球大戰計劃”。那會兒,美國搞了一堆高科技軍事項目,忽悠蘇聯跟著砸錢搞太空競賽。蘇聯也是實誠,真就傾家蕩產地追,結果經濟被拖垮,最后解體了。
這回,特朗普的目標換成了中國,戰場從太空搬到了人工智能領域。 但問題是,美國的這一套,對中國還真不一定管用。因為現在的對手不是蘇聯,而是中國。
中國不會被拖垮,原因有三點:
第一,中國不跟美國玩同一個游戲。美國喜歡砸錢,中國喜歡搞效率;
美國依賴最先進的硬件,中國能用老一代GPU玩出花來;更重要的是,中國的科技企業和工程師更拼命。只要有了一個好點子,中國的企業可以這個基礎上玩到極致,做到性能更好,價格更低,這樣的例子太多了。
比如無人機。美國的無人機技術曾經領先全球,但中國的大疆出現后,不僅把性能做到了極致,還把價格降到了普通消費者都能接受的水平。今天的大疆,已經占據了全球無人機市場的70%以上份額。
電動汽車的技術最初由特斯拉引領,但中國企業接手后,迅速通過技術創新和規模化生產,推出了性能更強、價格更低的電動汽車。今天,比亞迪等中國品牌,已經成為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重要力量。
無論是無人機、高鐵,還是光伏、智能手機、電動汽車,中國企業都通過技術創新和規模化生產,將性能做到了更好,價格降到了更低,這正是中國科技企業能夠在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
第二個原因:中國的頂尖人才太多了
中國不會被拖垮,第二個原因在于中國的頂尖人才太多了。根據PISA(國際學生評估項目)的數據,中國學生在數學、科學和閱讀能力上的表現一直位居全球前列。這種強大的基礎教育,為中國的科技創新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才儲備。
以DeepSeek為例,它的團隊里很多成員都來自中國一流大學。這些人不僅是學術領域的佼佼者,還在算法優化、模型訓練等AI核心技術上有深厚的積累。他們能夠在硬件受限的情況下,通過創新和資源整合,實現技術突破。這種“花小錢辦大事”的能力,正是中國人才“拼”出來的結果。
另外,如今硅谷的很多頂級AI公司里,大量的研發骨干和科學家其實都來自中國。無論是OpenAI、Google DeepMind,還是Meta AI團隊,這些國際巨頭的成功背后,都有中國工程師的智慧和汗水。而隨著中國AI生態的日益完善,這些海外人才中的不少人,正通過回國創業、遠程合作等方式,將全球領先的技術和經驗帶回國內。
第三個原因,中國市場足夠大
這一點跟蘇聯完全不同。蘇聯當年雖然也有龐大的工業體系,但它的市場是封閉的,缺乏足夠的應用場景來推動技術迭代。而中國不同,中國的市場規模龐大且開放,這為各種技術的快速迭代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中國的市場規模全球數一數二,無論是互聯網、智能手機,還是AI、電動汽車,中國的市場規模都足以支撐起一個完整的產業鏈。這種市場優勢,不僅讓中國企業能夠快速迭代產品,還能通過規模化生產降低成本。
正是因為中國市場的龐大,美國對中國充滿了恐懼。美國知道,一旦中國的技術和產品在全球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它的科技霸權就會受到嚴重挑戰。所以,美國干脆不讓你把產品賣到美國,或者加高額關稅,試圖通過貿易壁壘來壓制中國的發展。
“星際之門”注定是個失敗的計劃
所以,這次特朗普的“星際之門計劃”雖然看起來聲勢浩大,中國不會像當年的蘇聯那樣,被美國的技術競賽拖垮。相反,中國正在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定義AI領域的競爭規則。未來的AI競賽,不是比誰錢多,而是比誰更聰明、更高效。而中國,已經逐漸在這場競賽中占據了先機。
DeepSeek的成功已經證明,中國對AI有自己的玩法,而且玩得比美國更溜。特朗普的5000億計劃,或許能讓他自己心里踏實點,但要想靠這個壓制和拖垮中國,那還真是想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