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元報道
編輯:Aeneas
【新智元導讀】1000億美元,砸出什么成果了?剛剛,一位記者深入阿比林基地,獨家揭開了「星際之門」超算的神秘面紗。工人們007趕工,奧特曼、孫正義親自坐鎮,要在這片土地上重塑AI世界格局,這絕對是一場人類未來的豪賭。問題是,他們能賭贏嗎?
星際之門數據中心內部,首次曝光了!
就在剛剛,記者Emily Chang探訪了德州阿比林的星際之門基地。
這項特朗普就職典禮第二天就官宣的、意義非凡的5000億美元AI未來投資計劃,第一次如此詳盡地展示在我們眼前。
隨后,這位記者還和OpenAI CEO 奧特曼、軟銀CEO孫正義暢談了星際之門的意義:為何要斥巨資與甲骨文合作,打造全球最大的AI數據中心。
紀錄片的播放量已經突破136萬
星際之門實地探訪,出發!
從特朗普講出這句話開始,阿比林的這塊1200英畝的土地,注定會不平凡。
「星際之門,把這個名字寫在你的書里,因為在將來,你必定會聽到很多關于它的故事。」
現在,在德州阿比林,第一座星際之門已經建造起來。
在這片土地上,將建起一座座建筑,生產出推動AI革命的芯片。
這個世界最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將創造全新的經營方式,真正推動人類進步。
要知道,在星際之門的消息首次宣布時,曾遭到了諸多質疑。
許多人懷疑,這些工程簡直大到難以置信,而OpenAI、軟銀、甲骨文并不能拿出這么多錢來。
這真的是只是一場炒作嗎?
記者Emily Chang,帶我們來到了星際之門如火如荼的建造現場。
她探訪的當天,已經有2200名工人在現場施工了。
星際之門基建項目的核心人物,是Chase Lochmiller。他的另一個身份,是數據中心初創公司Crusoe的創始人,而Crusoe正負責監督這個龐大的項目。
星際之門將包含8個建筑,每座建筑中都會有完全互連的大型GPU集群,總共有多達40萬塊芯片,這也讓它成為世界上已知最大的計算集群之一。
迄今為止,OpenAI、軟銀、甲骨文等,已經為這個項目投入了1000億美元。隨后,項目還會擴展到更多站點,投入資金也將達到5000億。
接下來,數據中心大冒險,開始!
數據中心內部,是這樣的。
接下來,他們來到了一個GPU數據大廳,這里會有一個非常大的Blackwell GPU集群。
Blackwell是英偉達最新的AI優化芯片。
一旦八棟建筑完工,每棟建筑將容納多達5萬塊芯片。
畫面中頭頂上這些管道,就是大型液冷裝置,它們將冷水輸送到集群中的各個地方,使其降溫。
因為GPU運行時的溫度非常高,冷卻它們的過程,每天會消耗數百萬加侖的水。
不過,星際之門想出了一個神奇的「開環冷卻器」架構,解決了這個問題。
在這個系統中,液體會永久被封閉在管道中,只要注入一百萬加侖的水,就可以一勞永逸了。
007不眠不休趕工
阿比林的這個數據中心,被命名為「Project Ludicrous」(荒唐計劃),項目預計在2026年中期完工。
為此,Lochmiller帶領著工人們以24*7的速度全天候趕工,晝夜不停,爭取達到有史以來最快的速度,甚至要快過一百兆瓦數據中心。
為何要追求這般瘋狂的速度?
當然是因為,星際之門實際上等同于更大規模的AI競賽!
微軟、Meta、谷歌、亞馬遜、xAI,所有大廠都在火速建設自己的AI數據中心,數百億美元的巨款說砸就砸,眼都不眨一下。
誰都想成為第一個造出AGI的人。
而OpenAI病毒式傳播的吉卜力時刻,也讓奧特曼愈發意識到:星際之門,越快建成越好!
他表示,這股吉卜力熱,是從未有過的瘋狂,但是生成AI圖像并不是一項低計算任務。他被逼得在X上直呼:GPU融化了!
最后,OpenAI只能被迫借用研究中的算力,同時放慢一些其他功能的速度。
這也讓他們意識到:如果能有數十萬個閑置的GPU,就能應對這種程度的需求激增了。
星際之門這個點子,是怎么碰出來的?
所以,奧特曼是這樣和孫正義、Larry Ellison這些大佬交談,碰出「星際之門」這個點子的?
在采訪中,他表示,自己曾有兩次在世界各地長途旅行,目的就是為了與開發商和政府交談,同時了解供應鏈的情況。
在一次會面中,他和孫正義討論道:究竟該如何實現超大規模的計算?
他們相信,為了達到AGI,建造星際之門是必須做的事。
所以,5000億美元的成本,是怎樣計算出來的呢?
奧特曼表示,根據目前的增長曲線預測,這個數字涵蓋了他們認為未來幾年所需的產能。
現在,數據中心已經在全球各地建起來。許多國家已經認定,數據中心這種關鍵基礎設施,必須加速建設。
星際之門總發電量,1.2千兆瓦
在奧特曼看來,2025年是智能體年,世界上將有很多智能體,幫人類去完成已知的工作。
而在2026這一年,他希望能見證AI幫助人類取得真正的科學進步。
而要實現這一點,只靠建造一個充滿芯片的建筑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能源。
而這,可能成為AI發展最大的限制因素。
在20年前的數據中心中,單個機架的功耗通常在2到4千瓦之間。
但在今天,如果采用英偉達最好的配置,每個機架的預算就是130千萬,這幾乎是兩個數量級的增長。
可以這么說,向ChatGPT提問,所消耗的能量大約是谷歌搜索的10倍。
就支持工作負載的基礎設施數量而言,這是一次徹底的轉變,已經成為了主要瓶頸。
也是因為如此,數據中心不能建在任何地方,而是必須找一個擁有大量可用電力的地點,而德州西部,恰恰符合這個條件。
下圖中,就是第一座200兆瓦的變電站。
而且,這里還將建起一座一千兆瓦的變電站,因此站點的總發電容量將達到1.2千兆瓦。
這種級別的電量,能為75萬家庭、2600輛特斯拉Model 3或1億個LED燈泡供電。
而隨著未來幾年,越來越多的AI數據中心上線,它們會給已經不堪重負的電網,增加數千兆瓦的需求。
據估計,到2035年,數據中心會消耗美國8%以上的電量。
其中一半需求來自可再生資源,另一半還是主要來自煤炭和天然氣。
甚至,Crusoe在星際之門現場直接建起了自己的燃氣發電廠,作為備用。
記者向Crusoe提問道:每家大型科技公司都承諾到2030年實現凈零排放,AI目標跟氣候目標是否背道而馳呢?
對此,他回答道:在我個人看來,這些承諾都無法實現,實際使用的能源,是無法實現百分百的無碳發電的。
星際之門5000億豪賭,結局是什么?
如今,星際之門似乎擁有實現目標所需的資源,但巨額投資也伴隨著巨大的風險。
在過去幾年里,數據中心的支出大幅增加。僅去年的資本支出,就已經超過了2000億美元。
而人們真正關注的大項目,只有兩個。
一個是位于阿比林的星際之門,另一個就是馬斯克在孟菲斯的數據中心項目。
為了星際之門,OpenAI、軟銀和甲骨文真的會投入5000億美元嗎?
有業內人士暗示,這個數字不可能真的達到,并且指出軟銀一向喜歡在炒作周期成熟時買入項目。
對此,孫正義是這樣表示的:我們很有信心實現這一目標,因為我們并不需要在一天內投入5000億美元,可以一步一步來。
他為何如此有信心,在星際之門上能賭贏?
面對記者的提問,他給出了非常模糊的回答:當你擁有信念和激情,你會從錯誤和傷疤中學到更多,這會讓你更強大。
為星際之門投入的錢,都花到哪里去了?
如今,看著這40萬塊芯片(保守估值也有1520億美元),我們會知道,目前真正的贏家,只有英偉達。
說到底,星際之門是否太夸大了?發展AI真的需要這么龐大的基礎設施嗎?
DeepSeek的出現,已經讓很多人開始反思了。它的性能已經能比肩美國最先進的模型,但使用的計算資源卻要少得多。
所以,星際之門是不是一個錯誤,其實根本無需建造?
給奧特曼的靈魂拷問
對此,奧特曼回答說,DeepSeek團隊很有才華,但他們還沒有找到比我們更有效的方法。
他也承認,一定存在更高效的方法來驅動AI,但如果OpenAI能以AI價格的1/10提供服務,人們的使用次數就會增加20倍,這種情況下,就仍然需要兩倍的計算量來滿足需求。
不過,微軟似乎不這么認為。他們已經宣布,暫停或取消在美國及國外多個數據中心的建設。
但奧特曼仍然選擇堅持到底。
記者問道:你對于OpenAI成為一家財務上可持續發展、盈利能力足以證明投資合理性的公司,有大信心?
奧特曼表示,雖然在做一些前所未有的事,但我們目前做得很好。
當然,如果某一天人們不愿意再為AI付費,OpenAI的財務狀況就會很困難。
在奧特曼看來,AI必然會導致一些工作崗位消失,也會創造一些新的工作崗位。
而且,世界也沒有準備好迎接機器人時代。
在某一天當我們走過街頭,就會有七八個機器人從我們身旁走過,這種感覺會非常科幻。
這一天已經近了。
不過當我們回到現實,就會看到OpenAI在2024年已經虧損了50億美元。僅僅增加算力,也并不能保證AI模型一定會性能更強大,甚至發展到AGI。
星際之門的5000億賭注,最終會得到回報,還是會打水漂?
多年以后,我們將見證這個問題的答案。
參考資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hIJs4zbH0o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