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我和妻子回到了生我養我的故鄉,準備與親朋好友共度這個喜慶的佳節。在這期間,妻子的一位老友——老李,特意前來拜訪。
老李與妻子是多年的至交,兩人曾在同一所大學讀書,畢業后又有一段時間在一塊任教,共同度過了許多風風雨雨。如今,雖然都已退休,但那份深厚的友誼依然不減當年。
寒暄過后,老李興致勃勃地拿出一幅書法作品,說是他的得意之作,希望我們能給予點評。這是一幅五言絕句的條幅,筆走龍蛇,頗有韻味。詩句是這樣的:“月照千山靜,風吹草木吟。心如明鏡臺,何處染塵埃。”
妻子看后,贊不絕口,對老李的書法技藝大加贊賞。然而,我卻被最后一句中的“染塵埃”三字所吸引。我認為,這句詩的意境應該是表達心靈的純凈,不受世俗之物的沾染,但“染塵埃”三字似乎與整體意境有些出入。
我向妻子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妻子沉吟片刻,然后緩緩開口:“我認為,‘染塵埃’三字正是這幅書法作品的妙處所在。它用塵埃來象征世俗之物,更加凸顯了心靈的純凈和高潔。你看,千山月照,萬木風吟,這是一幅多么寧靜美好的畫面,而在這寧靜之中,人心如明鏡臺,不染一絲塵埃,這是多么高遠的境界啊。”
我聽后,陷入了沉思。妻子的解釋,讓我對這句詩有了更深的理解。我想,這也許就是書法的魅力所在,同樣的文字,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
接著,我們開始仔細辨認這幅草書作品中的字。妻子指著最后一句說:“你看這‘心如明鏡臺’,最后一個‘臺’字,草書的寫法很是巧妙,筆畫連綿,看似隨意卻又有章法,真的是把那種明鏡般純凈的心境表現得淋漓盡致。”
我又指著前一句“風吹萬木吟”中的“吟”字,對妻子說:“這個‘吟’字的草書,線條流暢自然,猶如隨風飄動的柳枝,充滿了靈動之美,把那種風吹過樹林仿佛在吟唱的意境都展現出來了。”
妻子微笑著點頭認可,繼續說道:“是啊,草書的魅力就在于此,寥寥數筆,卻能傳達出無盡的意境。而且書法中字與字之間的呼應連貫也十分重要,這幾句詩的書法布局,讓整幅作品看起來和諧統一。”
老李聽完我們的對話,也笑著點頭道:“你們的解釋很有道理,其實我在創作這幅作品時,也是反復琢磨了很久。我想表達的是,無論身處何種環境,都要保持心靈的純凈和高潔。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心如明鏡臺,何處染塵埃’。”
我們三人相視而笑,為這次愉快的交流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回想起這次與老友的相聚,我感到無比的欣慰和滿足。妻子的解釋,不僅讓我對書法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讓我對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