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號,北京日報對久不露面的英達進行了采訪,帶領著觀眾們一起參觀了他北京的豪華別墅,節目命名為《名家書房》,就連文案都將他家里稱為“小型文化博物館”,可見英達的家藏品非常多。
說是豪宅,英達家別墅的門就不一般,低調、厚重、還結實,一開門,英達對著主持人憨憨一笑,與往日的驕傲形成鮮明對比,可見他非常歡迎主持人的到來,也渴望對外展示自己的豪宅。
英達首先帶記者去的是二樓書房,書房兩側貼著其曾祖父英斂之寫的對聯,充滿著文化氣息。
走進書房,除了琳瑯滿目的書,就是各種獎杯、證書等等,英達坦言,自己有收藏癖,不僅成年后得到的獎都收藏著,就連中學和北大的畢業證書,以及留學時的合影等都裱起來掛在墻上,這都是英達輝煌的過往,他每天都懷念。
然而,面對他此生最大的成就《我愛我家》,英達卻閉口不談,直接帶著主持人去樓下看字畫。
要說英達的家是真大,光是一樓就有兩個客廳,一個餐廳,好幾個房間,裝修用的都是好材料,家具更是梨花木的,也有一些是紅木,品質十分講究,就連地上 都鋪著好幾塊地毯。
而英達要給主持人展示的字畫,對別墅來說,就是錦上添花的點綴了,每一個都來歷不凡。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北大前校長嚴復的一幅字,嚴復和英達的曾祖父英斂之是好朋友,嚴復學的是西方文化,但毛筆字寫的非常好。
緊接著,是北大教授,也是近代書法第一人沈尹默送給吳保豐的一幅字。
吳保豐是英達的外公,不知道這幅字咋也到了英達手里,按說應該傳給英達的舅舅,由舅舅家的孩子繼承。
就連老舍先生也送給英達的父親英若誠一幅墨寶,這幅字寫于1963年的春節,內容包含希望,非常正能量,英若誠和老舍是好友,十分珍惜這幅字。
作為英達爺爺英千里的秘書,啟功先生成了英家世交,后輩也來往走動,他送給英達父親英若誠一幅字。
要知道,啟功雖然年輕時是英千里的秘書,但他很愛學習,并成為了著名的書畫家、教育家、古典文獻學家以及詩人,成就十分了得,一幅兩個字的墨寶就被拍到了80萬成交,可見現在英達手里這幅字得多值錢。
英達的五叔(英寧父親)也給了他春夏秋冬四幅水粉畫,畫功了得。
曾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且自幼年就有“神童”之稱的黃永玉送給了英達一幅字和一幅畫,黃永玉最貴的一幅畫曾被賣出437萬,英達這幅肯定也便宜不了。
看完了這些名人字畫,英達又開始講述自己的家族,曾祖父英斂之開創了《大公報》,又開辦了輔仁大學,后來爺爺英千里接手了輔仁大學,奶奶蔡葆真還當過女學校長。
到了英達父親英若誠依舊是高知,他讀清華,還認識了妻子吳世良,生下兒子英達和女兒英小樂,但畢業后卻進入北京人藝搞起了藝術,后來做了文化部副部長,也算是沒給英家丟人。
英達頂著父輩們的光環一路讀北大、去留學,還成功拍攝了《我愛我家》,卻因為拋妻棄子得到世人唾棄。
他娶了梁歡,生下一兒一女,并給兒子取名英如鏑,卻不認宋丹丹的兒子巴圖,哪怕巴圖和英達年輕時長得一模一樣,英達卻對巴圖的姓氏存疑。
直到巴圖結婚生子,英如鏑在冰球事業上沒取得啥成就,英達想認兩個孫子,想認巴圖這個兒子了,可巴圖卻不愿意再認英達,因為2003年英若誠去世時,英達拒絕巴圖給爺爺送葬,巴圖生下孩子后,妻子王博谷直接做主兩個兒子跟奶奶姓宋,完全不稀罕英姓。
現在巴圖家庭事業雙豐收,再看英達,除了展示父輩們留給他的畫作,談論英家輝煌的過去,在沒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作品了,真是天道好輪回,蒼天饒過誰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