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劉少奇聽說衛立煌在紅色秘書趙榮聲的鼓動下想要加入中共,便火急火燎地從延安來到洛陽澠池八路軍兵站,悄悄地把趙榮聲叫來,毫不留情地批評他說:
“你的膽子不小,想挖蔣介石的墻腳。你知道不知道,這樣做不但對黨沒有好處,反而有危險。”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劉少奇為何反對衛立煌加入中共?
我們從頭說起!
- 斯諾讓他看到了紅星照耀下的中國
趙榮聲,安徽安慶太湖縣人,1915年出生于一個四代翰林之家(中國1500年科舉史上可能僅此一例)。父親趙綸士是著名的教育家,與陳獨秀、馬一浮等相交甚篤。
1935年趙榮聲考入燕京大學新聞系,開始接觸和接受了馬列主義,在《燕大周刊》上撰寫了不少宣傳進步和抗日的文章,在同學中頗有影響。經過“一二·九”運動洗禮后,趙榮聲更加成熟,并脫穎而出,被中共地下外圍組織“社聯”吸收為盟員,不久擔任“社聯”書記。
1936年4月,正式入黨,任支部宣傳委員,后被選為燕大學生會執行委員,任《燕大周刊》總編輯。
1937年春,趙榮聲接觸了剛從陜北回來、現在文學院任教的斯諾。斯諾繪聲繪色地給學生們介紹了在延安的所見所聞,趙榮聲第一次看到了紅星照耀下的中國的真實情景,于是,他便和十幾個同學,以“春假到西安旅行”為名,憑借著斯諾給的一張草圖,動身前往陜北。
到了延安,當年“一二·九”運動中燕大的學生領袖黃華熱情接待了他們。他們還見到了朱德、博古、林伯渠、陳賡、女作家丁玲等人,因為聽斯諾講毛澤東煙癮很大,他們還特地帶了兩罐大前門香煙去拜望毛澤東。毛澤東和趙榮聲等在窯洞里暢談抗戰和統一戰線等問題。
回到北平后,趙榮聲在報刊上積極宣傳我黨我軍的情況,還出版了他寫的延安見聞的報告文學《活躍的膚施》。
這本小冊子產生了很好的宣傳效果,使許多知識青年受到影響,走上革命的道路。
抗戰爆發,北平失守,趙榮聲便參加了丁玲領導的西北戰地服務團,任通訊組組長。
- 衛立煌把他從中共手中“挖”來當秘書
1938年1月31日,逢農歷春節,時任第二戰區前敵總指揮的衛立煌(八路軍的頂頭上司)來給朱德拜年,丁玲通知趙榮聲前往八路軍總部采訪衛立煌。
不久,由趙榮聲執筆的《西線上的一個盛會》在《群眾周刊》上刊出,引起了衛立煌的特別注意,他便向第九軍秘書劉毓珩打聽作者的情況,并且抱怨道:
“為什么能干的青年都跑到八路軍那邊去了?”
劉毓珩是安徽巢縣人,與趙榮聲熟悉,而且是安徽老鄉,曾任清華大學救國會主席,奉命到國民黨軍隊做統戰工作。
劉毓珩告訴他:
“這篇文章的作者趙榮聲我認識,是我們安徽同鄉,參加八路軍才3個月。”
衛立煌是安徽合肥人,他聽說趙榮聲也是安徽同鄉,不禁大喜,就對劉毓珩說:
“你想法把他找來,到我們司令部來當秘書。”
于是,劉毓珩便寫信邀趙榮聲到第二戰區前敵總指揮部工作。
1938年元宵節,在組織的安排下,趙榮聲離開服務團,到山西霍縣前敵總指揮部報到,當了一名少校秘書。在此期間,中共中央林伯渠負責同他聯系。
其時,韓信嶺戰役受挫,衛立煌打算轉移到中條山,在向趙榮聲征求意見時,趙榮聲建議:
“還是走陜北這條路好,這正是一個參觀延安的好機會。”
衛立煌采納了趙榮聲的建議,并要他立即把八路軍辦的一些刊物拿給他看,還讓為他擬一個在延安講話的發言稿。
1938年4月17日,衛立煌的車隊由延水關出發,經延川縣,直奔延安。延安百姓敲鑼打鼓迎接衛立煌一行,離城二三十里即可見歡迎的標語。
滕代遠、肖勁光帶領衛立煌來見毛澤東,賓主進行了熱烈的交談。中午,毛澤東設盛宴招待衛立煌及第九軍軍長郭寄嶠等人。下午,衛、郭參觀抗大。之后,衛立煌還去看了受傷的林彪。晚上,毛澤東主持召開了歡迎晚會。毛澤東和衛3天后,衛立煌一行離開了延安。
- 出謀劃策給林彪送物資
這次延安之行,由于到了后才得知林彪在延安養傷,臨時決定去看望他,因事發突然,沒做準備,什么禮物也沒送,衛立煌感到過意不去。此后,在趙榮聲的建議下,引發了一段佳話。
我們先從林彪受傷說起。
1937年9月,八路軍115師為配合第二戰區的國軍對日作戰,在師長林彪和副師長聶榮臻的指揮下,與日軍板垣師團第21旅團在山西省的平型關附近展開激戰,成功伏擊了日軍,取得了平型關大捷。
這次大捷,115師從板垣師團手中繳獲了很多物資,林彪作為師長,分得一件上好的黃呢子大衣,另外,他還從繳獲的戰馬中,挑選了一匹非常健壯的駿馬,當作坐騎。這是一匹純種駿馬,取名“千里雪”。
林彪對這匹馬愛不釋手,平時沒事,就經常騎著馬溜達。一天早晨,林彪又穿上了他的黃呢子軍大衣,騎著高頭大馬,沿著山區飛馳。走著走著,不覺之間就跑到了閻錫山的防區。
正在巡邏的國軍看到一個人穿著黃呢子大衣、騎著高頭大馬在疾馳,以為這是一個日本軍官。幾聲槍響后,林彪連人帶馬撲倒在地。
子彈從林彪的胸前打入,打穿了右肺葉。經過搶救,林彪脫離了生命危險。但是由于醫療條件太差,無法取出彈頭,導致每到陰雨天氣,傷口就會復發,讓林彪疼痛難忍,經常疼得在床上滾來滾去。
1938年春天,林彪舊傷復發,傷勢加重,八路軍總部決定,讓他到延安休養。
恰逢此時,衛立煌訪問延安,便專程看望了被國軍誤傷的林彪。
當時,林彪住在一個二十里堡的小村莊里。衛立煌和隨從走到半路,才想起來,去看望人得送點禮物吧!按照國軍慣例,看望一個師長一般都是千元以上。可眾隨從把口袋搜遍了,只湊了六百元錢。
衛立煌覺得太少,有點失禮,打算事后補送。這時,秘書趙榮聲建議道:
“好像沒有事后再送錢的規矩,這顯得誠意不夠。依我看,這份禮送不送都不要緊,他們不是說八路軍急需槍彈和醫藥嗎?只要這上面幫他們點忙,就比送林彪幾千塊錢有用多了。”
回到西安的次日上午,衛立煌來到北大街第十四集團軍總司令部駐西安辦事處,以第二戰區副司令官兼前敵總指揮的身份,批了一個手諭:
“即發十八集團軍步槍子彈100萬發,手榴彈25萬顆。”
衛立煌將此手諭交給第十四兵站少將杲海瀾,并說:
“第二戰區的軍隊受我指揮,凡是打日本的我都一樣看待。十八集團軍打得很好嘛,我們就要充分供給。”
又詢問還有多少罐頭,吩咐再發給十八集團軍180箱牛肉罐頭。
當時國民黨軍委會還派了一個名叫盧佐的人駐西安,監督北方幾省軍隊后勤。這個命令讓后勤部副部長盧佐很為難,他對衛立煌說,數目太大了,怕蔣介石會不同意。
衛立煌對他說,盡管照他說的撥,有事他擔著。
杲海瀾、盧佐都怕擔責任,就采取邊拖邊向漢口軍委會后勤部請示的辦法。
這事請示到老蔣那兒肯定要黃,趙榮聲便通過十四集團軍駐西安辦事處處長羅邁倫、副處長吳德海(衛立煌的外甥)給杲海瀾施壓。最終這批物資在衛立煌的敦促下,順利運往延安。
事后,漢口方面回電,果然不同意發,但此時這批軍用物資已全部被拉走了。
- 影響衛立煌要加入中共
趙榮聲成了衛立煌的秘書后,兩人接觸逐漸增多,戰斗間隙,衛立煌與趙榮聲經常徹夜長談,接受了趙榮聲許多救國思想。
不久,奉衛立煌命令,趙榮聲、劉毓珩等人前往西安成立“第二戰區前敵總指揮部戰地工作團”,工作團極大地活躍了前敵總指揮部的氣氛。
后來工作團隨衛立煌來到中條山垣曲縣辛莊村,在村內的張貼標語,組織演出,營造了濃郁的抗日氛圍。
工作團內還成立了秘密的共產黨支部。在此期間,趙榮聲每個月都要借故去一趟西安,向林伯渠請示匯報工作。
在與衛立煌的日常接觸中,趙榮聲注意經常做衛立煌的思想工作,講述中共的一些抗日主張,鼓勵他作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衛立煌覺得趙榮聲是了解他的人,對趙榮聲說的知心話更多。夜深人靜時,趙榮聲經常和衛立煌聊天,潛移默化地宣傳中共的主張、理論和政策,并給他推薦《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等進步書籍,促使衛立煌抵制蔣介石反共打內戰的行徑。
有一天晚上,衛立煌突然提出一個問題:
“我參加共產黨好嗎?怎么參加呢?”
趙榮聲不敢暴露自己的身份,在沒有請示組織的情況下,也不知如何回答。
衛立煌就讓他去延安找朱德問。
最后趙榮聲說:
“我去八路軍西安辦事處問問林伯渠吧?”
衛立煌同意了,專門拿出100元私房錢,讓趙榮聲去找林伯渠。
林伯渠指示:
“回去告訴衛立煌,好好做一個革命的國民黨員,做一個真正實行孫中山革命主張的國民黨員,這樣對于中國革命的貢獻比參加共產黨更大一些。”
之后,衛立煌又向楊尚昆等人說到過自己想入黨的想法。
時隔不久,趙榮聲收到一封署名“胡服”的信,約他到澠池縣去晤談。
趙榮聲來到澠池八路軍兵站,一眼就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原來“胡服”就是劉少奇。
這次劉少奇專門從延安來,代表中央就統戰問題和趙榮聲談話。
原來1938年9至11月中共召開了六屆六中全會,討論了統戰問題。會議要求在統一戰線中既要執行獨立自主的方針, 但此時也要防止存在缺乏政治經驗的冒失傾向。
當時,劉少奇已得知,在趙榮聲宣傳鼓動下,衛立煌這樣的國民黨高級將竟然提出能不能加入共產黨的問題,他認為,這就做過了頭。
見到趙榮聲,劉少奇開門見山地批評道:
“你的膽子不小, 竟然想挖蔣介石的墻角!你知道不知道,這樣做不但對黨沒有好處,反而有危險。”
見趙榮聲不理解,他又語重心長地分析道:
“中央軍是蔣介石的命根子, 衛立煌是蔣介石的臺柱子……要是你把他挖過來, 蔣介石怎么會甘心?我們黨和國民黨講好了, 彼此都不在對方的黨、政、軍里面搞黨的活動, 不建立秘密的黨支部, 我們就要言必行, 行必果, 真不在他的軍隊里面建立秘密的黨支部, 不挖他的墻角。你們這樣一搞, 要是被蔣介石知道了, 不放心, 他就不把力量對付日本, 而把力量對付我們, 這樣就會動搖抗日戰爭的大局。”
趙榮聲聽后, 不禁為之震動。
在肯定了該黨支部的成績后, 劉少奇明確要求,根據中央的精神, 要把這個支部解散。
最后劉少奇又諄諄告誡說:
“蔣介石是靠槍桿子起家的, 陳誠、衛立煌這幾個掌握兵權, 我們和這樣的人搞好關系, 將來大有用處, 現在衛立煌對你們不錯, 到底關系還淺, 那就要好好地幫他做事, 使他能夠對你們放心, 更聽你們的話。要真正變成他的心腹, 需要十年八年, 甚至更長的時間, 你們要做長期打算, 跟著他做官, 鉆得越深越好, 官做得越大越好, 你們只要能在衛立煌下邊待下去就是成績, 有事情我會派人來找你們。”
1938年底,衛立煌“通共”被國民黨特務發覺了,第二戰區工作團的工作被國民黨特務和頑固派告發到了蔣介石那里。迫于蔣介石的壓力,衛立煌只得解散工作團。
這時,衛立煌也升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兼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趙榮聲跟隨衛立煌來到了洛陽,并被任命為長官部機要室秘書。
衛立煌告訴趙榮聲:
“長期帶你在身邊,會引起別人閑話。現在讓你到機要室,如果有什么事情,隨時來找我。”
趙榮聲又秘密找到在洛陽的劉少奇,劉少奇指示他繼續交好衛立煌這個朋友。
1939年趙榮聲編寫了《衛將軍》一書,為衛立煌當省主席造輿論。
衛立煌當上河南省主席后,國民黨頑固派在確山縣竹溝鎮與新四軍發生摩擦,衛立煌覺得很不好辦,最后將制造這起血案的禍首之一別廷方教訓了一頓。
而此時的山西,由于閻錫山倒向頑固派,與共產黨的摩擦反而鬧得更大了。在趙榮聲的影響下,衛立煌堅持團結抗日,嚴格約束軍隊,使衛部不介入摩擦。
1940年6月,衛立煌和朱德再次會晤,雙方簽訂了互不侵犯的協議。
1941年5月,中條山戰役失敗,蔣介石以此打擊衛立煌,撤掉了他河南省主席職務。考慮到繼續留在洛陽,對衛立煌沒有好處,趙榮聲便請了假,和妻子回到老家安慶探親。
1943年春節,趙榮聲夫婦來到成都,拜望閑居成都的衛立煌。衛立煌害怕與中共接觸會被特務發現,將趙榮聲夫婦安排在城外居住。
1943年深秋,蔣介石啟用衛立煌任中國遠征軍司令官,遠赴緬甸戰場。為了避嫌,衛立煌身邊沒有帶有紅色背景的人,他對趙榮聲說:
“你還年輕,我們一起干一番事業的日子長著咧。遠征軍都是陳誠的人,你去了也不好。”
此后,趙榮聲又回到了燕京大學繼續深造。
抗戰結束后,趙榮聲到重慶,去拜望新婚不久、準備出洋的衛立煌。衛立煌讓趙榮聲談對時局的看法,趙榮聲對國內外形勢進行了詳細分析,指出衛立煌的前途,必須和民主運動結合起來,雖不能公開表示支持,但也要對它示以同情,等等。
臨別,衛立煌還囑咐趙榮聲,留在上海、南京一帶,他不久就會回來,將有許多事要他做。他還叫趙榮聲好好研究當前的政治形勢,多替他搜集一些資料。
1947年10月,蔣介石催促衛立煌回國,讓他去接替陳誠任國民黨在東北方面的主帥,迫于蔣的壓力,衛立煌只得就任。
趙榮聲遵照衛立煌的交代,在南京找了一家報社,但很快被國民黨特務發現,后到蘭州找時任甘肅省主席的郭寄嶠,在《西北日報》當社長,以新聞界人士的身份,一度成為西北行轅主任張治中的座上客,擁護張治中搞活經濟和平活動。
1949年,蘭州解放前夕,蘭州學生發動了旨在反對內戰的學潮。當時郭寄嶠擬武裝彈壓,幸虧趙榮聲從中周旋,向郭寄嶠力陳利害關系,終于和平解決,避免了一場流血事件。
全國解放后,趙榮聲進入工會系統工作,后調到《工人日報》社。1952年寫成長篇報告文學《我是勞動人民的兒子》,向人們系統地介紹了吳運鐸,1956年2月,上海新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了其撰寫的長篇報告文學《在建設的日子里》。
1958年,由于趙榮聲“臥底”的歷史無人知曉,被劃為“右派”,下放山東改造。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組織復查趙榮聲歷史,所有的不實之詞全被推翻。
趙榮聲離休前是中國工人出版社副社長,離休后筆耕不倦,出版了28萬字的專著《回憶衛立煌先生》。
1995年,趙榮聲因病在北京去世。
衛立煌曾是蔣介石手下的“五虎將”之一,土地革命時期,他是“剿共”先鋒;解放戰爭時期,他又擔任“東北剿總”總司令,被我軍列入戰犯名單。但當新中國成立時,衛立煌卻從香港給毛澤東發來熱情洋溢的賀電,1955年,他更是毅然從香港返回祖國大陸,不僅受到祖國和人民的熱烈歡迎,還被選為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衛立煌之所以能發生如此大的轉變,作為戰略紅色特工,趙榮聲功不可沒。而趙榮聲后來被譽為“做出特殊貢獻的紅色臥底”,更是名副其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