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考歷史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相關文獻來源。
(孫騰 形象)
東魏政權建立的時候,表面上是拓跋氏做皇帝,但其實,東魏的皇帝都是傀儡皇帝,當時的實權掌握在權臣高歡的手里。
高歡的手下,有個心腹大臣,名字叫做孫騰,擔任司徒,那當時也是朝廷里的紅人了。
當年北魏分裂的時候,北方戰亂,那時候孫騰還沒做高官,因戰亂所累,他在戰爭中丟失了一個女兒,現在他成了重臣,他就一直在四處尋訪他這個女兒的下落。
可是我們知道,這古代沒有監控,北方如東魏和西魏,也沒有建立起完善的戶籍系統,這么一個女兒丟了,那真是大海撈針,孫騰是找了很久都沒有找到。
但是,孫騰沒有放棄,他心里一直記掛著這個女兒。
現在他在宮里做司徒,有很多宮女就找到孫騰,希望孫騰可以還她們自由身,讓她們離宮而去。
孫騰的確是高官,但是其實他是沒有這個權限的,因為宮女雖然微不足道,屬于奴仆一類,但本質上她們其實是皇帝的私產,你一個大臣,就算你有很大的權力,你怎么能把皇帝的女人給放跑了呢?
但是,孫騰不管那個,也鬧不清他是真的心地善良,可憐這些宮女,還是說另有所圖,反正只要是宮女,只要找到孫騰了,孫騰一律放行,都給送出宮去,一段時間之后,東魏皇宮里的宮女數量銳減,基本上就算是走光了。
史書對于這個孫騰的評價,那是非常差的,《北齊書》說他“遂志氣驕盈,與奪由己,求納財賄,不知紀極。生官死贈,非貨不行,肴藏銀器,盜為家物,親狎小人,專為聚斂”,您看這些內容,不用翻譯,也知道全都是貶義詞。
孫騰為官不仁,倚仗高歡的權勢,那時肆意妄為,干了很多的壞事兒,官聲很差,因此同僚很少有喜歡他的,只是苦于有高歡庇佑,一直不能拿他怎么樣。
可是,現在他私自放走大量宮女的事情,從某種角度來看,性質很嚴重,于是幾個和孫騰素有舊怨的大臣就找到高歡,把孫騰給舉報了。
高歡一聽,他也很詫異,他心說你孫騰什么毛病啊,宮女也不給你錢,也不給你什么好處,你平白無故把她們都放走做什么?
孫騰的解釋,是這樣的:
他說,自己年輕的時候曾經有一個女兒,因為戰亂而走失了,那時候大部分走失的女性,很大概率會被擄掠到朝廷里去做宮女,自己那個女兒丟的時候,不過幾歲,如果現在還活著,也長得和宮里的宮女一般大小了,每當宮里有宮女來找我的時候,我就會想,也許眼前的這個宮女就是我那個丟失的女兒,那既然有這種可能,我就把她放走吧,也免得她在宮里受苦...
珍惜身邊人,把握好當下的每一刻,不要因為往事的遺憾,而困住一生。
(李勣 繪像)
隋末到唐初,有個叫做李勣的武將。
這個李勣啊,一生非常的豐富,早年跟著翟讓參加過瓦崗軍,后來跟著李密投降了朝廷,成為了大唐的名將,歷仕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三位皇帝。
李勣,了不得啊,打過薛延陀,平定過東突厥和高句麗,可以說他是開拓唐朝版圖的重要人物。
此人出將入相,功勛卓著,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和另外一位名將李靖齊名。
這李勣啊,從軍將近六十年,基本上畢生都在戰場上征戰,比較忙,平時也不怎么回家。
但是,李勣對親人非常的關愛,他家里有個姐姐,有一年生病臥床,李勣聽說之后,就從邊塞地區返回了家中,親自侍奉姐姐。
而且,李勣不是說客套一下,帶點東西,看看就走了,而是親自服侍,親自給姐姐煮飯煮粥吃。
可是我們也知道,李勣畢竟是武夫,帶兵打仗他在行,可是你讓他生火做飯,操持家務,生活中的這些事情,他總是干不好,甚至在為姐姐煮粥的時候,一不小心,鍋底的火苗鉆了出來,把他的胡子都給燒焦了。
姐姐看著弟弟這個狼狽不堪的模樣,她就有點于心不忍,說弟啊,咱家丫鬟下人這么多,煮粥這種事兒,你就讓她們去做就好了,何必還要親力親為呢?
李勣緩緩的回答道:
家里有沒有下人都無所謂,只不過是因為姐姐您的年紀很大了,弟弟的年齡也不小了,時光飛逝,我們都老了,所以我想要在活著的時候多做一些事,多為姐姐煮粥,畢竟以后我們聚少離多,見一次少一次,這粥啊,也不知道還能為您煮多少回。
合家團聚日,放下手機,放下電子設備,多陪伴一下家人吧。
(漢明帝劉莊 繪像)
東漢永平十七年,東漢的第二位皇帝漢明帝劉莊做了一個夢。
夢中,他夢到了自己的父親光武帝劉秀和母親陰麗華,在夢里,明帝變成了小孩子,而父親劉秀和母親陰麗華則十分年輕,一家人有說有笑,平靜祥和的生活在一起。
不過可惜,這人生在世,沒有不做夢的,但是也沒有夢不醒的。
慢慢的,夢中的景物開始旋轉,父母的臉龐也逐漸模糊,劉莊就醒了。
醒過來的時候,他發現自己的眼淚已經哭濕了枕頭。
要知道,這一年,已經是永平十七年了,皇帝的母親陰麗華已經去世十年,而距離父親劉秀去世,也將近二十年了。
此時的漢明帝劉莊,早已經不是小孩子,甚至都不是中年人了,皇帝已經年過半百,頭發可能都有點白了,可他做夢的時候,夢里自己還是小孩,而夢里的父母也還是當年的模樣。
自己在父母身旁,承歡膝下,享受父愛母愛...
于是,在史書中就留下了這么溫柔的一筆:
十七年正月,當謁原陵,夜夢先帝,太后如平生歡,既寤,悲不能寐。
作為皇帝,劉莊享受特權,擁有財富,可是從人生的順序來看,他是先為人子,后為天子,所以在皇帝的內心深處,萬人膜拜,也不如自己承歡于父母的膝下...
一年又一年,我們的父母已經漸漸老去,過年了,多陪他們聊聊天,談談心吧,別讓遺憾,成為永久。
(歸有光 形象)
明朝有個文人,名字叫做歸有光。
這個歸有光,一生艱辛,他立志讀書報國,可是參加科舉考試,竟然八次都落了榜,他堅持不懈,考啊考,考啊考,六十歲的時候才考中了進士。
小時候的歸有光,家庭條件其實并不好,他祖籍江蘇昆山,本來歸家是大族,但是到歸有光出生的時候,家里已經破落了。
八歲,歸有光的母親去世了,其父是個縣學學生,也沒什么錢,所以歸有光小時候過的其實很辛苦。
他家的祖宅,是一個老宅子,漏水,漏雨,不遮風,歸有光就在這種艱苦的條件下生活和學習,一直到長大。
成年之后,歸有光娶了一房妻子。
這自己一個人過的時候,怎么著都成,可是結婚了,他就不想要讓妻子也跟著自己過苦日子,所以他就盡可能開始改善居住環境。
他不斷的裝修,修繕,還在老宅子里種滿了花花草草來討妻子的喜歡。
妻子喜歡書法,愛練字,歸有光還專門在宅子里做了一張書桌來給妻子使用。
他這個妻子,也是賢惠可人,愿意和丈夫同甘共苦,為了不耽誤丈夫求學,妻子主動承擔了繁重的家務,還要給丈夫做飯,精神上還會鼓勵安慰丈夫。
夏天的時候,光線太強,日照太足,妻子為了給歸有光遮陰,還親手在宅子里為歸有光種了幾棵枇杷樹。
夫妻恩愛,真是讓人羨慕。
有妻如此,夫復何求?
人生中能遇到這樣的伴侶,是何其的幸運,又是何其的不容易。
只是可惜,這樣的生活沒能維持太久,天意弄人,和歸有光結婚六年之后,妻子就害了病,久經醫治不愈,竟然就離歸有光而去了。
妻子的死,對于歸有光來說,是巨大的打擊,妻子死后,歸有光也生了一場病。
病好之后,歸有光搬出了老宅子,順帶一提,他這個老宅子的名字,叫做項脊軒。
離開老宅子,是因為他要四處講學,他要繼續生活,他沒有被妻子的離世而擊倒,他知道如果妻子活著,也一定希望他好好生活,而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老宅子里有太多自己和妻子的記憶,歸有光怕觸景生情,所以他就不敢再待了。
之后的好幾年時間,歸有光一直沒有重返老宅子,后來有一次他實在是思念妻子,忍不住故地重游,推開門一切還是當年的樣子,唯一不同的一點是,當年妻子種植的枇杷樹,已經枝繁葉茂,可以為他遮風擋雨了。
于是,歸有光寫下了這樣的話: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新年快樂,要記得,珍惜眼前人。
ps:感謝粉絲朋友們一年以來對我的支持和鼓勵,祝福大家新年行大運,發大財!好運滾滾來!
參考資料:
《北齊書·卷十八》
《舊唐書·卷六十七》
《后漢書·皇后紀上》
《明太仆寺寺丞歸公墓志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