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然(約720—約804),俗姓謝,字清晝,湖州長城卞山(今浙江長興)人,是中國山水詩創始人謝靈運的后代,是唐代有名的詩僧、茶僧。他幼負異才,早年于杭州靈隱寺受戒,后在吳興杼山妙喜寺修行,除了誦習佛典外,還攻讀子史經書,尤其擅長吟詠,被譽為“江東名僧”。皎然的詩作豐富,留存至今的有470余首,編入《全唐詩》815至821卷。
他的詩作風格獨特,以清新自然、抒情含蓄見長,既體現了佛家的禪意,又富有世俗生活的情趣。在詩歌創作上,他主張抒寫真情實感,反對矯揉造作,提倡自然與性情的結合。除了詩歌創作,皎然還有詩論著作《詩式》、《詩議》、《評論》等,對詩歌創作和鑒賞的基本規律進行了深入探討。
青陽上人院說金陵故事 唐 · 皎然
君說南朝全盛日,秣陵才子更多人。
千年秋色古池館,誰見齊王西邸春。
“君說南朝全盛日,秣陵才子更多人。”這兩句通過“君說”表明這是別人的話,而非詩人自己所見所感。南朝指的是中國歷史上的南北朝時期的南朝,這里特指梁、陳等江南地區的王朝及其文化繁榮時期。秣陵是古地名,位于今江蘇南京一帶,歷史上人文薈萃。“秣陵才子更多人”則是說在當年南京(秣陵古稱)聚集了眾多的文學人才和俊才美女。
“千年秋色古池館,誰見齊王西邸春。”這兩句轉而描寫時光流逝后的蕭瑟景象。“千年秋色”表達了一種歷史滄桑、物是人非的意境。古池館成為歷史的見證,而“誰見齊王西邸春”則是說,昔日齊王的豪華宮殿如今已無人問津,只剩下春天的花開花落,無人欣賞。這里的齊王西邸特指某位齊王在秣陵西部的府邸,象征過去的繁華。
這是一首懷古之作,詩人通過對南朝時期金陵(秣陵)的繁華與衰敗的對比描寫,表達了對歷史變遷、世事無常的感慨,以及對于那些逝去輝煌時代的懷念之情。詩歌中彌漫著對金陵古都的深深眷戀與感慨。詩人通過兩組對比鮮明的畫面(南朝全盛時的繁華與千年后的蕭瑟),既表達了對歷史的懷念,也流露出個人的孤獨與寂寞。
題湖上草堂 唐 · 皎然
山居不買剡中山,湖上千峰處處閑。
芳草白云留我住,世人何事得相關。
“山居不買剡中山”,詩人開篇即表明自己雖身居山中,但并非刻意購買山林以求隱居,而是自然而然地融入了這片山水之間。這里的“不買”二字,既顯示了詩人對山居生活的淡泊態度,也透露出一種超然物外的灑脫。
“湖上千峰處處閑”,詩人進一步描繪了自己所處的環境。湖面上千峰聳立,每一處都顯得那么悠閑自在。這里的“處處閑”不僅描繪了山峰的靜謐與自在,也映射出詩人內心的寧靜與超脫。
“芳草白云留我住”,詩人以芳草和白云為伴,它們仿佛成了詩人的朋友,挽留著他在這片美麗的山水之間。這里的“留我住”三字,既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依戀之情,也暗示了詩人對世俗紛擾的厭倦與逃避。
“世人何事得相關”,詩人以反問的語氣結束全詩,表達了對世俗紛擾的不解與超脫。在他看來,世人忙碌于名利場中,與自己這片寧靜的山水世界毫無瓜葛。這里的“何事得相關”既是對世俗生活的質疑,也是對山居生活的肯定與堅守。
春夜集陸處士居玩月 唐 · 皎然
欲賞芳菲肯待辰,忘情人訪有情人。
西林可是無清景,祗為忘情不記春。
“欲賞芳菲肯待辰”,詩人開篇即表達了對春花的喜愛之情。他直言不諱地表示,想要欣賞這芬芳美麗的花朵,怎會愿意等待某個特定的時辰呢?這里的“肯待辰”三字,反襯出詩人對春花的迫不及待和熱愛之情。
“忘情人訪有情人”,此句中的“忘情”并非指失去情感,而是指對春色無感或不為春色所動的人。詩人說,這樣一個對春色無感的人卻來拜訪對春景有感的人(有情人),這里的對比既凸顯了詩人與友人之間的情感共鳴,也暗示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自然美景的共同欣賞。
“西林可是無清景”,詩人轉而描寫西邊的樹林(西林)。他設問西林是否沒有清新的景色呢?這里的設問實際上是一種反問,詩人以反問的語氣強調西林并非沒有清景。
“祗為忘情不記春”,詩人給出答案:西林之所以顯得沒有清景,只是因為那些忘情的人不記得春天的模樣,感受不到春天的氣息。這里的“不記春”三字,既是對“忘情”的進一步闡釋,也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對友情的珍視。他似乎在告訴人們,如果沒有能夠共同感受的人,那么再美的景色也會失去其本身的價值。
酬秦山人見尋 唐 · 皎然
左右香童不識君,擔簦訪我領鷗群。
山僧待客無俗物,唯有窗前片碧云。
首句:“左右香童不識君”,這里的“左右香童”指的是侍奉在皎然身邊的書童或沙彌。他們不認識來訪的秦山人,說明秦山人并非常客,也暗示了詩人生活的清幽與隔絕塵囂。
次句:“擔簦訪我領鷗群”,這里的“擔簦”指的是擔著傘,代指秦山人帶著雨具來訪。“領鷗群”則是一種比喻,形容秦山人如同超脫塵世的友人,與鷗鳥為伴,自由自在。此句既描繪了秦山人訪友的情景,也體現了詩人對友人的贊賞與認同。
三句:“山僧待客無俗物”,這里的“山僧”是詩人自指,他身為山寺中的僧人,對待客人沒有世俗的奢華之物。此句既表達了詩人生活的簡樸與超脫,也暗示了他對友情的真摯與純粹。
末句:“唯有窗前片碧云”,詩人以窗前的一片碧云作為款待友人的“俗物”,實際上是以此象征清雅脫俗的環境和心境。此句既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熱愛與贊美,也表達了他對友情的珍視與超脫世俗的情感追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