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經典詩詞,講歷史故事,北窗讀詩歡迎您的光臨。
前言:
他叫韋莊,是晚唐著名詩人,與溫庭鈞齊名,生于京兆韋氏,其家族衣冠鼎盛,人才輩出,韋應物是他的高祖父。
貞德初年,韋應物出任江州刺史,熱愛山水的他,公務之余遍覽大好河山,也曾駕舟順江而行,泊舟西塞山下。
“勢從千里奔,直入江中斷。嵐橫秋塞雄,地束驚流滿”,一首名為《西塞山》的小詩,寫盡西塞山的磅礴氣勢。
歷史總是驚人的巧合,一百一十五年后,也就是唐昭宗大順元年的秋冬之際,韋莊也順江而行,泊舟西塞山下。
“爨動曉煙烹紫蕨,露和香蒂摘黃柑”,不同于高祖韋應物的雄豪,韋莊《西塞山下作》洋溢著溫暖的人間煙火。
西塞山前水似藍,亂云如絮滿澄潭。
孤峰漸映湓城北,片月斜生夢澤南。
爨動曉煙烹紫蕨,露和香蒂摘黃柑。
他年卻棹扁舟去,終傍蘆花結一庵。——唐 韋莊《西塞山下作》
簡譯:
西塞山前,江水呈現出深邃的蔚藍色,紛亂的云朵如輕盈的棉絮,飄滿了澄澈的江潭。
孤峰逐漸地在潯陽城的北面顯現出它的身影,一片彎月斜斜地從云夢澤的南面升起來。
清晨,炊煙裊裊升起,人們烹煮紫色的蕨菜,帶著露水,采摘下香氣馥郁的黃柑果實。
有朝一日,我定要劃著扁舟來到這里,依山傍水,蘆花叢中搭建一座草屋,了此殘生。
賞析:
西塞山前水似藍,亂云如絮滿澄潭。
西塞山位于湖北省黃石市城東長江南岸,又名道仕洑磯,與黃石山相連,基壓江潮,可鎮控長江天險,為兵家必爭之地。
基于西塞山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多在此地吟詩作賦,發思古之幽情,就如劉禹錫的《西塞山懷古》。
有別于高祖韋應物筆下的雄偉壯闊,也不同于劉禹錫的沉郁蒼涼,韋莊對西塞山只有贊美和傾慕,并心生結茅歸隱之愿。
所以,泊舟西塞山前,映入他眼簾的是,是草木蔥蘢的青山,如藍草一般深邃的江水,和滿江潔白如棉絮一般輕盈的云。
“藍”即藍草,其葉可制青綠染料,白居易形容江南春水,詩曰“春來江水綠如藍”,韋莊此藍即寫出江水顏色的深邃。
天高云淡,秋天是一個純粹的季節,就連綿軟的白云也顯得如此可愛,倒映在澄澈的江水中,就像一團團堆在水中似的。
孤峰漸映湓城北,片月斜生夢澤南。
首聯寫舟行所見,隨著小舟的行進,向前眺,潯陽城北的廬山已經依稀可見,回頭看,半片月亮斜掛在洞庭湖南的上空。
月上柳梢頭,此聯既是行程的推進,也是時間的推移,意境渺遠遼闊,極富動態美,絲毫沒有人在旅途夜幕時分的蒼涼。
"孤峰”指廬山,位于潯陽城北,“湓pén城”是縣名,唐朝時改為潯陽縣,“夢澤”即云夢澤,也就是今天的洞庭湖。
爨動曉煙烹紫蕨,露和香蒂摘黃柑。
頸聯承上啟下,泊舟西塞山下,置身煙波浩渺的長江,詩人深深地陶醉在這青山綠水中,而有了尾聯結茅西塞山下之愿。
這兩句是詩人的想象,風光如此空靈優美,定居于此是何其幸福,早晨起來,烹煮春天的紫蕨,帶露采摘清香的黃柑。
紫蕨和黃柑都是西塞山一帶特產,紫蕨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莖葉可食,在仲春時節采摘,黃柑的采摘期則在秋冬之際。
倦鳥歸巢,黃昏時分,舟行江上,詩人的心中自然也會掠過思歸之情,故而,眼前浮現了西塞山的晨昏之暖和四時之美。
“爨cuàn”是燒火做飯之意,“香蒂”是黃柑之蒂,這是溫暖的人間煙火,富有生活情趣,也為全詩增添了生氣和活力。
他年卻棹扁舟去,終傍蘆花結一庵。
尾句承上,也是全是情感的升華,彼時,韋莊北上南下,已經漂泊了大半個中國,生逢亂世,有如此清幽歸處自是向往。
春烹紫蕨,秋摘黃柑,抬頭就是青山,俯身就是綠水,遠眺有廬山,回望有洞庭,晨昏相守,四時都美,何樂而不為呢?
羈旅漂泊之人,最渴望安定,彼時的韋莊亦然,當下是過客,因為他還未考取功名,功成名就即棹舟而來蘆花深處結廬。
“故壘蕭蕭蘆荻秋”,彼時,劉禹錫筆下的蘆花是凄涼蕭瑟的,而韋莊詩中的蘆花則是溫暖明亮的,有人間煙火的味道。
后記:
韋莊雖出身世家,可到他這一代時亦是家道中落,父母早亡,家境寒微,好在他雖處逆境,仍不忘孜孜不倦地寒窗苦讀。
晚唐末年,社會動蕩,朝堂昏暗,韋莊兩次長安應試均鎩羽而歸,47歲那年為追隨唐僖宗的腳步,開始長達五年的漫游。
大順元年(890年)秋,韋莊沿江逆流而上抵達九江,過西塞山下,美麗的湖光山色令其眼前一亮,蕩滌了塵埃和疲憊。
彼時,韋莊五十四歲,亦是知天命之年,人生失意,尚是蹉跎,其高祖韋應物過西塞山時四十九歲,已經官至江州刺史。
出身名門,雖生不逢時,但韋莊亦不負其出身,花甲之年得中進士,官至左補闕,入蜀后官拜宰相,成為蜀國開國功臣……
風塵仆仆,逆旅漂泊時,也沒有頹喪之情,這是韋莊的從容,如這首《西塞山下作》流露的輕快可喜,總有開日可期。
參考資料:
《浣花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