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考歷史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相關文獻來源。
(皇太叔之亂)
公元1063年,清寧九年,大遼王朝發生了一場十分嚴重的內亂。
遼朝皇族宗室大臣耶律重元趁著遼朝道宗耶律洪基出門旅游,在今天的內蒙古赤峰市寧城西南休息的時候,糾集叛軍攻打了皇帝的行宮。
道宗是遼朝的第八位皇帝,而道宗上邊的皇帝是興宗。
這個造反的耶律重元,是興宗的弟弟,那么也就是道宗的叔叔。
那作為皇太叔,耶律重元干嘛要謀大逆呢?其實是有緣故的。
興宗在位的時候,耶律重元算是比較重要的大臣,幫助興宗辦了不少大事兒,興宗對耶律重元十分重用,有一次興宗和耶律重元喝酒的時候,興宗就拍著耶律重元的肩膀說,說兄弟啊,千秋萬歲之后,朕就把皇位傳給你。
我們都知道酒桌上的話那不能當真,可是偏偏耶律重元就當真了,自此后他每天都巴巴的等著興宗把皇位傳給自己呢,結果興宗反手就 把皇位留給了自己的兒子耶律洪基,也就是道宗。
道宗一登基,耶律重元意識到自己被興宗騙了,被擺了一道,他很憤怒,他還有個兒子叫做耶律涅魯古,那更是久懷異志,所以父子二人很快就起兵謀反,要取道宗而代之。
不過非常可惜,叛亂發生的時候,道宗的身邊有個叫做耶律乙辛的大臣,這人非常機敏能干,很快組織兵力,把耶律重元的叛亂給剿滅平定了。
靠著這個功勞,耶律乙辛一舉成為了道宗一朝的權臣,被道宗封了樞密使,封魏王,還賜給他平亂忠臣的稱號,一時間整個大遼朝廷里,就沒有比耶律乙辛風頭更盛的人了。
(契丹壁畫 局部)
您說這個耶律乙辛當時牛到什么程度?皇帝專門給了他一個特權:
- 《遼史·列傳第四十》:詔四方有軍旅,許以便宜從事,勢震中外,門下饋賂不絕。凡阿順者蒙薦擢,忠直者被斥竄。
耶律乙辛可以自行開展軍事活動,而不需要提前請示皇帝。
您看,這不僅僅是兵權的給予,更是意識形態上君王對臣下的信任。
只是,通過記載我們也可以看得出來,耶律乙辛這個人吶,實在談不上是什么忠臣良將,相反,在擁有大權之后,他完全的暴露出了本性,趨炎附勢的人找到他,對他一頓溜須拍馬,他就讓他們升官發財,而那些忠誠正直的大臣,耶律乙辛不喜歡他們,就對他們各種排擠打壓,甚至罷官免職,攆出朝廷。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耶律乙辛都是以權臣的身份存在的,基本上就是除了道宗,他說的最算,整個遼朝的政治進程都在他的操控之中。
不過這種情況,在幾年后有了改變。
道宗的皇后,叫做蕭觀音,倆人有個兒子,叫做耶律浚。
這個耶律浚,長大之后就被道宗封為了皇太子,并且開始積極的參與國政。
這很可以理解,那作為皇帝,總是要培養接班人的嘛,提前讓兒子參加工作,也是為了讓他更早的熟悉一下環境。
只是,耶律浚參與政務之后,對耶律乙辛的困擾就很大,因為他發現這原來是自己大權獨攬,可是現在不一樣了,現在耶律浚把他的不少權力都給分走了,這么一整,耶律乙辛的危機感頓時就上來了,他就覺得如果長期以往,慢慢的自己的權力就都會被拿走,自己這個權臣的位置也就不保了。
耶律乙辛越琢磨,他越覺得不對勁,于是他就想要把耶律浚給扳倒了,把他這個皇太子給弄下去,這么一來,自己的政治地位就不受威脅了。
(遼道宗耶律洪基 銅像)
只是,想法很好,可執行起來很難,因為畢竟那是儲君,是大遼王朝的二號人物,你耶律乙辛再有能耐,你的手也伸不到太子的東宮去。
耶律浚一時半會拿不下來,耶律乙辛干脆彎道超車,打算先對耶律浚的母親,也就是皇后蕭觀音下手。
封建時代,子以母貴,母以子貴,先把蕭觀音除掉,那么耶律浚就失去了母家的保護,到時候再收拾他,那可就容易多了。
正巧,這個時候蕭皇后和道宗感情不和,鬧了點矛盾,道宗就沒怎么去看望蕭皇后。
那蕭皇后被丈夫冷落了,她非常的難受,其人有學識,是個才女,于是她自己在宮里就寫下了幾首詩詞,抒發一下自己的感情。(《回心院》)
這古代的詩詞啊,不僅僅能吟誦,還能唱和,說白了就是也能當做歌詞唱出來,于是蕭皇后就找來宮廷里的一個叫做趙惟一的樂師,讓趙惟一譜曲,倆人就把這些詩詞給改編成了歌曲。
因為蕭皇后和趙惟一的頻繁接觸,所以漸漸宮里就有了兩個人的一些傳聞,說皇后和樂師有不正當的男女關系。
- 《遼史·卷七十一》:好音樂,伶官趙惟一得侍左右。
- 《焚椒錄》:時諸伶無能奏演此曲者,獨伶官趙惟一能之。
可是,當我們查閱史料的時候,就會發現,其實蕭皇后和趙惟一的關系,非常的單純,就是主仆關系,蕭皇后召見趙惟一的唯一目的,也只是讓他編曲,您想啊,真要是倆人有點事兒,那必然要掩人耳目,隱秘進行,何至于各種史書中都出現了這樣公開的記載?
說白了,此事純屬胡編亂造。
不過,這對存心想要謀害蕭皇后的耶律乙辛來說,已經足夠了。
大遼皇宮里,還有一個樂師,這樂師是個女的,叫做單登。
(遼墓壁畫散樂歌舞圖 局部)
首先呢,單登入宮做樂師之前,原本是那個造反的耶律重元的婢女,耶律重元事敗之后,她就充入掖庭,因為善樂器,后來就做了樂師。
不過因為蕭皇后更欣賞和重用趙惟一,所以單登就比較受冷落,因此她對蕭皇后就多有不滿。
其次呢,單登比較年輕,長相很不錯,有一次偶然間被道宗發現,道宗就想要把單登收入后宮,做個妃嬪,但是蕭皇后沒有同意,蕭皇后勸諫道宗,說單登畢竟曾經是叛臣耶律重元家的婢女,您就不怕納她為妃子之后,她心懷怨懟,伺機為耶律重元報仇么?
因為蕭皇后墊了這么一句話,單登就沒能選上這個妃子,這么一整,單登就更加記恨蕭皇后了。
耶律乙辛一看這個單登和蕭皇后有矛盾,于是他就找到單登,倆人是一拍即合,立刻就制定了一個陷害蕭皇后的計劃。
首先,耶律乙辛提前寫好一首名為《十香詞》的詩,然后把這個詩交給單登,由單登再找機會呈送給蕭皇后。
呈送給蕭皇后的時候,單登也有話說,它會誆騙蕭皇后說,這首《十香詞》,是宋朝那邊的皇后寫的,是宋人所作,立意吉祥順利,所以我遼國的皇后也應該抄錄,從而起到一個為國家,為萬民祈福的作用。
其實,這個《十香詞》,暗藏玄機,打眼一看是挺正常的,沒有什么毛病,可是如果仔細分析,其實就會發現這首詩中暗含了不少粗俗淫穢的內容。
只是,蕭皇后沒有防備之心,輕易相信了單登的話,不僅把《十香詞》抄錄了一遍,還在十香詞的后面又寫了一首自己的作品:
- 宮中只數趙家妝,敗雨殘云誤漢王。
- 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窺飛鳥入昭陽。
寫完之后,紙張就被單登給收走了,很快又到了耶律乙辛的手里。
好家伙,耶律乙辛拿著蕭皇后的手書,立刻就跑去找道宗皇帝告狀去了,說我發現了蕭皇后和樂師趙惟一私通的證據。
(契丹文)
道宗問什么證據啊?耶律乙辛說我有蕭皇后寫下的粗俗下流的《十香詞》,還有皇后自己的詩作,宮中只數趙家妝,這里頭有個趙字,惟有知情一片月,這里頭有惟字和一字,那三個字合起來,就是樂師趙惟一的名字,這是蕭皇后給趙惟一寫的情詩,真是鐵證如山吶皇帝。
隨后,耶律乙辛又掏出了一封早就炮制好的奏折,正式向道宗揭發所謂蕭皇后和趙惟一的奸情。
奏折的名字,叫做《奏懿德皇后私伶官疏》,內容很長,這里就不贅述了,反正該奏疏的內容主要就是控告蕭皇后和趙惟一有私情,而且還添油加醋的把兩人偷情的細節和對話都寫了出來,什么皇后說“你這東西可真好,可以封作有用郎君”,趙惟一則說“我這東西的確是好,但是卻比不上皇帝的真龍”,皇后又說“你這是小猛蛇,卻比那懶惰的真龍好多了”
傻子也知道這是虛構抹黑潑臟水,因為如此私密的對話,除非你耶律乙辛趴在人家床頭,不然你怎么能聽得到呢?
可是,道宗皇帝偏偏就信了。
皇帝立刻把皇后捉來審問,說是審問,其實就是派人用刑拷打,武士們拿著一種叫做鐵骨朵的利器對蕭皇后予以重擊,蕭皇后被打的死去活來,恐怕連骨頭斷了。
往日情分不再,堂下只有蕭皇后的陣陣哀嚎。
太子耶律浚帶著蕭皇后的四個女兒跪在地上懇求道宗不要再對母親用刑,子女們愿意代替母親受過,反而被道宗狠狠訓斥了一頓。
樂師趙惟一也被捉來,各種酷刑全來一遍,那真是遭了老罪了。
重刑之下,蕭皇后和趙惟一紛紛含冤認罪,道宗怒不可遏,當即賜蕭皇后在獄中自盡。
臨死前,蕭皇后想要再見道宗一面,被道宗拒絕,蕭皇后萬念俱灰,終于自盡而死。
人都已經死了,道宗卻還不解氣,他命人把蕭皇后的衣服剝光,然后卷在一截破草席里送回了娘家。
年輕的皇太子耶律浚眼見母親含冤而死,他伏地痛哭,發誓要除掉耶律乙辛為母親報仇,結果耶律乙辛一不做二不休,之后又開始使用各種陰謀詭計陷害耶律浚,道宗呢,偏聽偏信,著了耶律乙辛的道,沒過多久就把耶律浚給廢為了庶人。
(壁畫中的契丹皇室形象)
成了庶人之后的耶律浚權勢盡失,很快被耶律乙辛派出的刺客暗殺。
一母一子,就這么活活被權臣奸相給害死了。
當然了,我們說善惡有報,道宗執政晚期,他也幡然醒悟了,察覺出了耶律乙辛其實是個奸惡的小人,因此皇帝后來還是把耶律乙辛給處死了,甚至,皇帝還把被廢為庶人而死的皇太子耶律浚給平反了,追謚耶律浚為昭懷太子。
只是,關于蕭皇后的死,道宗直到大行,也沒有再提起過。
在遼朝的歷史上,蕭觀音是個很有才華的皇族女性,甚至可以說她是有遼一朝詩歌成就最高的人,談起遼朝的詩歌,文學,無出蕭觀音其右。
蕭觀音長相嬌艷動人,個性則溫柔內斂,她不僅精通詩詞,還擅長音律,尤其彈得一手好琵琶,可以說在那個時代,她簡直是名動天下,當世第一。
誰也想不到,她會落得這樣的結局。
史書里記載的每一個悲劇性死亡,都是權力結構撕裂人性的標本。
蕭觀音的《回心院詞》將宮闈幽怨化作清麗詞章,卻最終被《十香詞》的艷曲絞殺,這種文學與命運的悖論性互文,恰似一面銅鏡映照出專制時代知識女性的生存困境——她們以才華叩擊命運之門,卻在門扉開啟的瞬間,被門后涌出的政治寒流凍僵了身軀,千年后我們觸摸這個故事的棱角,依然能感受到歷史傷口里滲出的帶著鐵銹味的疼痛。
當年,夫妻也曾策馬同游,當年,道宗也盛贊妻子是女中才子,他們也曾經相敬如賓,曾經相看不厭...
道宗耶律洪基,算不上什么雄才大略的曠世明主,但卻絕非特別昏庸無道,以他的智力,他都能清算耶律乙辛,為兒子平反,難道還不能識別當年的這樁奇冤,還妻子一個清白么?
公元1101年,耶律洪基駕崩,其孫耶律延禧即位,也就是遼天祚帝。
同年,天祚帝為祖母平反,并將蕭觀音的遺骨葬入了道宗的寢陵...
參考資料:
《焚椒錄》
《遼史·卷七十一》
《續資治通鑒·卷第七十一》
荊煒琪.遼代契丹女詩人的刺世意識——以蕭觀音、蕭瑟瑟作品為例.名作欣賞,2020
王琨.21世紀以來遼代契丹女性研究綜述.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
張志勇.大遼皇后蕭觀音冤獄的多維視角研究.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