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們對不起,我他媽給肖戰送錢了。
正月初四和初中同學一起吃了個飯,結束之后吃完飯就走確實有點不像話,兩個大老爺們上網吧打游戲又過了那個年齡了,最后決定去看個電影。
我的同學從小就是個金庸迷,我們倆隨便掃了一眼標題,就說看射雕吧,隨便找了一家時間地點最近的影院就過去了。
有的人說老章你肯定是裝的,你成天泡在網上,你能不知道這電影是肖戰演的嗎?
我說還真的不知道,大家也知道我不是一個職業做影評的博主,真的只是偶爾看了電影給大家談談感受。這么多年寫過的影評,可能也就是四五篇。
所以我一點沒關注今年春節檔的電影情況。基本上就是一個路人觀眾的狀態。今年本來真的沒打算看電影,確實是出于同學聚會臨時起意,在雙方都不了解的情況下買了這個票。這也比較符合國內電影觀眾的特點,那就是春節期間的路人觀眾特別多。
當我坐在電影廳里面看到有不少女性觀眾的時候,我心里邊有點不對勁,我當時沒有說年輕女性不能給禁用。但從整體上說,讀金庸的女性觀眾肯定比男性觀眾要少一些,而且金庸的武俠小說也不是我們這個年代的流行文化,而是八九十年代比較流行,用戶的受眾群體怎么看怎么應該是30-40歲中年男性為主,中年女性為輔。
當影片開場這個肖戰的大臉出現在屏幕上的時候,我他媽想跑已經來不及了,既然這坨屎結結實實的已經吃到嘴里了,這個票房已經分賬了,那我們就不妨嘗一嘗,作期視頻向觀眾朋友們謝罪吧。
結果吃完這坨屎之后,我突然意識到這頭電影之所以敢請肖戰這種口碑陷阱來,恐怕是從一開始就清楚自己拉了一坨大的,必須拉一坨更明顯的來吸引自己的火力,掩蓋自己拉了坨大的事實。氣得花了一天的時間重新看了一遍射雕英雄傳,我現在非常懷疑金庸他老人家的骨灰在盒子里面已經開始瘋狂旋轉。
借用網上一句很流行的評語,很難想象有肖戰參演的電影,他居然還不是最短的那塊短板。
影片的前10分鐘,快速交代了郭靖和黃蓉在一起,師承。江南七怪以及洪七公的故事。后面的劇情是在原文之內添加了大量想象力的二創作品。
改編實在正常,影視上完全重新講故事的改編作品也數不勝數,遠的不說近的就有流浪地球。故事在原著當中都只是很小的一個細枝末節,只有幾十一百個字的篇幅,主創人員用豐富的想象力和嚴謹的世界觀搭建構建起了一個可敢可信的世界觀。遠的有《銀翼殺手》雷德利·斯科特僅保留了“仿生人追獵”的核心設定,將故事升級為對存在主義的哲學拷問。電影原創了大量內容,以及視上建立了賽博朋克美學的奠基,完全脫離了原著的敘事框架。類似的還有《閃靈》、《雪國列車》、《大話西游》都是大篇幅重寫,這些影史經典作品,大家哪怕沒看過,至少知道個名字。
之前有人批評黑神話胡編亂改西游故事,我予以了堅決反對支持黑神話在合理范圍內進行改編。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改編作品。尊重援助并不是最重要的,我們并不是說不能夠重構故事。改編不是開腦洞的遮羞布,而是檢驗創作誠意的試金石。諾蘭能把蝙蝠俠拍成哲學寓言,是因為他對哥譚市的愛大于對票房的貪;而徐克把金庸IP當粉圈提款機,自然只能熬出這鍋四不像的怪味武俠粥。實在是光著屁股推磨——轉著圈地丟人
而徐克版《射雕英雄傳》狗屁不通的程度怎么形容呢,這么說吧,斯嘉麗約翰遜版的《攻殼機動隊》都看不見它的尾燈。目前豆瓣仍然拒絕評分。
第一是比例失調,但是全篇有將近一半的時間都在演蒙古大營,在演郭靖的蒙古生活。這個比例確實不正常,射雕英雄傳是一部主打江湖俠義的小說,蒙古身份只是一層背景板,現在整部影片居然有一半在說蒙語。我不知道是不是為了國際化,擴展蒙古市場。但以我在中蒙邊境看沙子的經驗來看,蒙古國的沙子比羊多,羊比人還多,似乎并不是一個明智的市場決策。
第二是戰力崩壞,郭靖毛頭小子初出江湖,戰斗力水平趕上歐陽鋒已經是全篇結尾的事情了。而影片的故事劇情一開始就是歐陽鋒被郭靖打落城頭,影片的結局更是兩人對播,打出了超級賽亞人的效果,這已經超出了金庸武俠世界的武力范疇。
其三,是敘事根本沒有邏輯,歐陽鋒逆練。九陰真經,走火入魔。殺入蒙古大營的目的居然只是為了擊殺成吉思汗證明自己天下第一。我在影院下面看的一臉懵逼,我知道歐陽鋒瘋了,但是劇組顯然比歐陽鋒還要瘋。
明明上門已經做了足夠的鋪墊,只需要修改幾句臺詞,修改成歐陽鋒走火入魔,不得已闖入蒙古大營,逼蒙古軍隊把黃蓉交出,問清真經,故事邏輯一下就講通了。我用了兩分鐘就能想清楚的東西,我不知道創作團隊是怎么想的。
郭靖回蒙古大營?有沒有這回事,有。郭靖母親自殺,結拜兄弟私放郭靖回中原,也沒有這回事?有歐陽鋒,為了九陰真經,追殺黃蓉有沒有這回事?有。黃蓉混進蒙古大營,有沒有這回事?有。歐陽鋒最后歷練九陰真經,走火入魔,有沒有這回事?有。
這就很奇怪,改編團隊是如何在基本繼承了原著大量劇情的情況下,揉出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射雕英雄傳故事的?
一只鴨子長得像鴨子,叫起來像鴨子,但這不是鴨子,這是具有徐克武俠特色的雞。
這個問題縈繞在我腦海當中,久久不能平靜。直到我重新讀完了射雕英雄傳,我才知道意識到,射雕英雄傳是一部有著自身獨特色彩的故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俠義二字,但徐克這一般沒有任何的俠義要素。
故事的開始就是由于丘處機間接害死了郭楊二人,和江南七怪立下各自收徒比武的約定。因為一句承諾,出生入死十幾年如一日。這是金庸武俠的精神內核,是“一諾輕生死”的古典浪漫。
歐陽鋒這個大反派,雖然是人人忌憚的西毒,但是至少遵守底線的江湖規矩,對于自己發下的誓言,多數情況下不愿意違約。
通讀整部射雕英雄傳,其實以今天的視角來看,這部作品并非完美。比如故事劇情太過于依賴巧合,往往前文書在某地遇見的角色,后文書突然隨著主角飄過千里之遙,出現在另一地方偶遇,這完全是為了劇情發展的需要。甚至于整部書的下半節都是由于主要角色好面子,不肯好好說話,被挑撥離間,生出各種誤會。但金庸的武俠世界之所以迷人,并不在于像偵探小說一樣絲絲入扣,邏輯完滿,而在于快意恩仇,一諾千金的任俠世界。
主創團隊當然可以像隔壁哪吒一樣,在原著當中截取一段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搞原創劇情,甚至可以像黑神話一樣對原著進行顛覆性創新。但是這一切的前提是你有一個能立得住的精神內核,但整部片子摘掉了金庸原著的武俠精神之后,我看到的是一片混亂后的虛無。
全篇唯一還稱得上主線的無非就是寫在標題上的俠之大者,搞家國情懷,搞主旋律電影,我不反對,甚至于很多主旋律電影我都是去院線花錢看的。只要拍的好,我都是支持的 。
結果影片大篇幅在講郭靖的蒙古生活,刪去了鐵木真放縱蒙古兵屠城,以及謀害郭靖的劇情,至于貫穿原文的抗金主線,壓根兒只字沒提,不是,大哥你的主旋律是蒙古國的主旋律嗎?原書當中蒙古帝國是什么樣的角色?你徐克不清楚嗎?
我不是說有境外勢力,蒙古也沒錢買通徐克這么大的導演在這么大的商業片里面摻泛蒙古主義的私貨啊,與其說是蒙古國買通徐克,不如警惕這幫電影人正在用異域文化奇觀,砍向自己文化的根。
徐克眼中的金庸作品可能和我們眼中的金庸不太一樣,也和金庸老爺子自己眼中的金融不一樣,92年拍完笑傲江湖之后,金庸老爺子是公開表示過不許許可再拍自己作品的。2018年,金庸去世7年之后,徐克果然端上一盆大的,這不就是欺負死人不會說話嗎?
走出電影院的時候,我就一個想法,要不你還是把黃蓉換成王一博,接著炒他們倆男同cp吧,至少不會有我這樣的觀眾被騙進電影院里。
章北海的自然選擇
Après moi, le déluge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