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大利羅馬作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中,扎哈 · 哈迪德事務所(ZHA)改造設計的羅密歐酒店(Hotel Romeo Roma)為羅馬注入了新生。酒店坐落于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卡波尼宮(Palazzo Capponi),這個宮殿曾見證過幾百年的歷史變遷,并成為意大利重要的文化遺產之一。
ZHA以其前衛的設計和創新的建筑語言著稱,擅長通過流線型結構和非線性幾何形式,創造出充滿未來感和動感的建筑作品。即使是與羅馬古典建筑傳統有所不同,ZHA的設計理念與古羅馬建筑的精神不謀而合。從文藝復興時期到巴洛克時期,羅馬的建筑師們始終致力于將建筑推向天空,追求空間的垂直性,仿佛想觸及天際。
卡波尼宮最初建于十六世紀,是貴族住宅,見證了羅馬社會的歷史變遷。宮殿的核心建筑風格源于文藝復興,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宮殿經歷了多次改建,最終成為政府辦公大樓。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宮殿被意大利國家勞工意外保險局(INAIL)改造成辦公空間,這一過程中,原有的藝術裝飾遭到了破壞。羅密歐酒店的業主,羅密歐酒店集團的創始人阿爾弗雷多·羅密歐(Alfredo Romeo),為了在羅馬尋找一處適合興建新酒店的地點,機緣巧合地發現了這座歷史悠久的卡波尼宮(Palazzo Capponi),原宮殿一批十七世紀的濕壁畫被小心保存,并經過修復,現已成為羅密歐酒店的重要藝術遺產。
酒店入口通道延續歷史建筑的比例,金屬拱形裝置懸浮于天花,光影交錯塑造律動感。大理石階梯與墻面細節呼應文藝復興時期語匯,地面則以深色石材搭配流線白色鑲嵌線條,引導視覺向外延伸。墻面雕塑與門框細節增添古典氛圍,遠處的金屬格柵入口透出羅馬街景,使室內外形成層次過渡。
此次設計,ZHA的團隊在保羅·卡塔林的帶領下,從巴洛克建筑的拱頂天花板汲取靈感,重新詮釋這一傳統元素,將其延續并發展成現代建筑的創新語言。
大廳的雕塑式金色天花以魚鱗狀金屬板覆蓋,并透過間接照明強調流動曲線。Zaha Hadid Architects 設計的石材接待桌與木質臺面延續有機形態,黑色金屬椅則帶來輕盈對比。地面以大理石、深色木紋與拋光混凝土拼接,形成層次分明的視覺動線。墻面懸掛一件金箔裝飾藝術作品,為空間增添古典與當代交錯的細節。
餐廳以拋光黑檀木打造雕塑感天花,流動的線條塑造沉穩氛圍。開放式廚房的黑色大理石吧臺延續建筑語匯,對比白色桌布與精致餐具。
黑色木椅選用 Carl Hansen & S?n CH88,展現北歐簡約美學。間接照明嵌入天花結構,使光線柔和漫射,強調材質層次。背景展示區采白色大理石襯底,點綴藝術品,使餐飲空間兼具視覺與感官的豐富體驗。
酒店的設計從入口到客房的空間流動性,均經過精心規劃。ZHA通過巧妙的空間序列設計,使得賓客從酒店大堂走進接待區,經過庭院,最終進入客房。空間的層次感和流動性在酒店內的布局中得到了完美呈現,尤其是由修復后的宏偉樓梯引領到樓上客房和后花園,提升了空間的互動性和體驗感。
客房內,十七世紀濕壁畫與雕花木天花展現歷史的累積。流線型白色床架輕盈地穿梭于空間,使視線不受干擾。柔和的間接照明勾勒出壁畫細節,突顯文藝復興時期的筆觸。深色木地板與米色織品相互襯托,打造沉穩氛圍。角落擺放一張粉色天鵝絨單椅,帶來一絲柔和的對比,連結古典與當代。
酒店的每個客房都采取個性化設計,避免了全球酒店普遍采用的模塊化和標準化設計。ZHA借鑒了意大利文化中對工匠精神的尊重,運用精湛的手工藝和獨特的設計風格,為每間客房打造了獨特的空間體驗。
客房以拋光胡桃木包覆墻面與床架,流動的線條塑造動感視覺。懸浮式床體搭配皮革包覆床尾長凳,增添層次。桌面延續木質語匯,搭配 Louis Poulsen AJ 桌燈,細節精致。大片玻璃窗引入柔和自然光,金屬小圓桌與黑色木椅平衡材質對比,營造當代奢華的住宿氛圍。
ZHA在羅密歐酒店設計中,采用了多種現代與傳統相結合的材料。通過使用卡拉拉白色大理石和西班牙黑金花大理石等精致材料,與波塞朗人造石可麗耐(Krion)、雪松木、栗木等材料相結合,營造出既具有現代感又不失歷史韻味的空間氛圍。同時,酒店內的細節設計,如黃銅圓頂和熔巖石地板,不僅展現了現代美學,也向羅馬傳統拱頂結構致敬。
在對這座宮殿進行了加固工程之后,羅馬考古、美術和景觀特別監管局發布了一項新的指導方針,規定不得為了配置酒店客房、餐廳和其他賓客設施所需的機電服務,而改動宮殿原有的墻壁。
這對于ZHA 來說,無疑是一大難題。為此,他們在現有結構和酒店每一個房間的內墻之間,創建了一個薄薄的空腔,以便于隱藏機電管線和設備。如何在不破壞原有結構的前提下,將現代化的機電設備融入這座歷史悠久的建筑之中?ZHA 為這座擁有五百年歷史的古老建筑,設計了一個巧妙的解決方案:“第二層表皮”的設計。
如此一來,既滿足了現代酒店對于機電系統的需求,又最大限度地保護了這座歷史建筑的原有風貌。盡管只有幾公分的厚度,這個空腔卻跨越了數個世紀,延續了這座宮殿五百年來不斷重塑自我的歷程。
為了將這座歷史建筑改造為符合當代酒店需求的空間,羅密歐設計公司與ZHA攜手合作,成功打造了一個現代與歷史對話的空間。ZHA的前衛設計語言,注入了創新元素,而羅密歐設計公司則確保了設計的獨特性,避免了當今酒店設計中的常見雷同模式。
浴室以卡拉拉大理石鋪陳,玻璃隔間界定濕區,使空間通透流暢。獨立式白色浴缸搭配黑色落地龍頭,形成利落對比。漂浮式梳洗臺以高光黑檀木包覆,流線形鏡面延展視覺層次。內建燈光輔助照明,使材質紋理更加立體,遠處蒸氣室散發藍色光源,增添沉靜氛圍。
在酒店花園的早期挖掘過程中,發現了一個以前從未被記載過的古羅馬工坊。這個工坊內有一面精美的網狀砌筑墻面,這是一種大約二千年前古羅馬建筑中常見的菱形石材貼面技術,可以為混凝土墻面,增添精致的圖案和細節。這些珍貴的考古發現,為這座酒店增添了歷史的厚重感,更為羅馬的建筑史研究,提供了新的實物資料。
為了保護這個新發現的古羅馬工坊,ZHA 在酒店花園下方約四米處,小心翼翼地開辟出了一個九十平方米的地下展覽空間。這個展覽空間的頂部,同時也是酒店游泳池的玻璃地板,巧妙地將古代遺跡與現代設施融為一體。透過這個精心設計的展覽空間,酒店的賓客和訪客,得以親身感受和欣賞羅馬這座永恒之城的另一層歷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