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說(667~730年),字道濟,一字說之,范陽方城(今河北省固安縣)人。唐朝宰相,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西晉司空張華后裔。張說早年參加制科考試,策論為天下第一,后歷任多個官職,并在文學上有著顯著的成就,與許國公蘇颋齊名,號稱“燕許大手筆”。
游灉湖上寺 唐 · 張說
湖上奇峰積,山中芳樹春。
何知絕世境,來遇賞心人。
清舊巖前樂,呦嚶鳥獸馴。
靜言觀聽里,萬法自成輪。
湖上奇峰積:描述了灉湖之上,奇峰聳立,層巒疊嶂的景象。這里的“積”字形象地描繪了山峰的密集和重疊。
山中芳樹春:描繪了山中樹木蔥郁,春意盎然的景象。芳樹在春天里綻放新綠,散發出陣陣清香,為山林增添了幾分生機和活力。
何知絕世境:詩人發出感嘆,詢問自己是如何知道這個超凡脫俗、與世隔絕的仙境的。這里的“絕世境”指的是灉湖山寺所在的這片寧靜、美麗的自然環境。
來遇賞心人:詩人慶幸自己能夠來到這里,遇到與自己心靈相通、共同欣賞這片美景的人。這里的“賞心人”既指詩人自己,也暗含了與詩人一同游覽的友人或知音。
清舊巖前樂:描述了詩人在清幽的巖前,享受著大自然帶來的樂趣。這里的“清舊”可能指的是清幽而古老的巖石或巖洞,而“樂”則表達了詩人在這里感受到的愉悅和滿足。
呦嚶鳥獸馴:描繪了鳥獸在山林間自由嬉戲、和諧相處的景象。這里的“呦嚶”是鳥獸的叫聲,而“馴”則表達了鳥獸的溫順和親近人類的態度。
靜言觀聽里:詩人在靜謐的環境中,靜靜地聆聽大自然的聲音,觀察周圍的景象。這里的“靜言”指的是靜靜地說話或思考,而“觀聽”則強調了詩人對周圍環境的感知和體驗。
萬法自成輪:詩人在這里表達了一種哲理思考,認為世間萬物都有其自身的運行規律和法則,這些法則就像輪子一樣不斷循環、不斷演變。這里的“萬法”指的是世間萬物及其運行規律,“自成輪”則強調了這些規律的自主性和必然性。
晦日 唐 · 張說
晦日嫌春淺,江浦看湔衣。
道傍花欲合,枝上鳥猶稀。
共憶浮橋晚,無人不醉歸。
寄書題此日,雁過洛陽飛。
首聯:“晦日嫌春淺,江浦看湔衣。”詩人開篇即點出晦日這一特殊日子,并表達了對春天短暫的不滿(“嫌春淺”)。接著,他描繪了自己來到江邊碼頭觀看人們洗衣的場景(“江浦看湔衣”),展現了古代人們在晦日這一天的習俗。
頷聯:“道傍花欲合,枝上鳥猶稀。”詩人繼續描繪自然景象,路邊的花朵即將盛開(“花欲合”),但枝頭上的鳥兒并不多(“鳥猶稀”)。這兩句詩既展現了春天的生機,又帶有幾分寂寞的感覺。
頸聯:“共憶浮橋晚,無人不醉歸。”詩人回憶起與朋友在浮動小橋(浮橋)上度過的愉快黃昏時刻,那時每個人都沉浸在歡樂中,不禁酒醉而歸(“無人不醉歸”)。這兩句詩增加了詩歌的情感深度,表達了對美好記憶的珍視和懷念。
尾聯:“寄書題此日,雁過洛陽飛。”詩人將情感寄托于書信之中,并在一個特定的日期——雁過洛陽飛的時候(“雁過洛陽飛”)標注上今天的日期(“題此日”)。這里的“雁”指的是大雁的遷徙,象征著思念或友情的傳遞。尾聯既表達了對遠方親朋的深切思念,又增添了詩歌的韻味和意境。
湘州九日城北亭子 唐 · 張說
西楚茱萸節,南淮戲馬臺。
寧知沅水上,復有菊花杯。
亭帳憑高出,親朋自遠來。
短歌將急景,同使興情催。
首聯:“西楚茱萸節,南淮戲馬臺。”詩人開篇即點出重陽節這一特殊日子,并巧妙地融入了重陽節的傳統元素。西楚地區的茱萸節,指的是重陽節佩戴茱萸的習俗;南淮的戲馬臺,則借用了項羽戲馬臺的典故,增添了詩意。這兩句詩既展現了重陽節的節日氛圍,又體現了詩人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頷聯:“寧知沅水上,復有菊花杯。”詩人繼續描繪重陽節的景象,誰會料想到在沅水上,也能再次品味到象征著重陽節的菊花酒呢?這里的“寧知”表達了詩人的驚喜之情,同時也展現了詩人在異鄉過節的獨特體驗。
頸聯:“亭帳憑高出,親朋自遠來。”詩人描述了自己在湘州城北的高亭上設宴的情景,亭帳高聳入云,親朋好友從遠方趕來相聚。這兩句詩生動地描繪了詩人與友人的歡聚場景,流露出詩人內心的喜悅與感慨。
尾聯:“短歌將急景,同使興情催。”詩人在歡聚的時光中,用短暫的歌聲伴隨著急馳的光影,共同催發了大家的興致。這里的“短歌”指的是詩人即興創作的歌曲或詩篇,“急景”則形象地描繪了時光匆匆流逝的景象。尾聯既表達了對美好時光的珍惜,又增添了詩歌的韻味和意境。
翻著葛巾呈趙尹 唐 · 張說
昔日接?倒,今我葛巾翻。
宿酒何時醒,形骸不復存。
忽聞有嘉客,躧步出閑門。
桃花春徑滿,誤識武陵源。
首聯:“昔日接?倒,今我葛巾翻。”詩人以山簡醉酒倒戴頭巾的典故開篇,引出自己同樣因酒醉而歪戴葛巾的情景。這里既體現了詩人對前人逸事的了解與借鑒,也展現了詩人不拘小節的豪放性格。
頷聯:“宿酒何時醒,形骸不復存。”詩人進一步描繪自己酒醉后的狀態,隔夜的酒醉仍未消散,感覺自己仿佛失去了形骸,陷入了一種迷離的境界。這兩句詩生動地刻畫了詩人酒醉后的恍惚與迷離。
頸聯:“忽聞有嘉客,躧步出閑門。”詩人筆鋒一轉,描述了自己忽然聽說有貴客來訪的情景。于是,他匆忙地穿著拖鞋走出清閑的門庭迎接客人。這里的“躧步”形象地描繪了詩人匆忙而又隨意的步伐,展現了詩人對友人的熱情與不拘禮節。
尾聯:“桃花春徑滿,誤識武陵源。”詩人以春日里盛開的桃花和迷人的春色作為結尾,表達了自己對美景的欣賞與陶醉。同時,他借用“武陵源”的典故,將自己所處的環境比作世外桃源,增添了詩歌的意境與韻味。這里的“誤識”既表達了詩人對美景的驚喜與贊嘆,也暗含了對閑適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