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克里姆林宮聽取了政府總理米舒斯京關于國家經濟發展情況的報告。
米舒斯京表示,2024年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了4.1%,達到歷史最高水平的200萬億盧布。俄羅斯加工業產值增幅高于預期,為8.5%;包括機械制造業在內的多個產業的產值呈增長態勢,增幅為10%-20%。但出口規模有所下降。2024年前11個月,居民實際收入增長8.4%,實際工資增長8.7%。目前國內失業率為2.3%。
目前,網絡上對這樣的增長數據表示懷疑,有人說為什么俄羅斯越打越有越打越富了?也有人說,為什么西方制裁下俄羅斯經濟卻出現了如此夸張的增長幅度,這不合常理啊。還有人戲謔的說太謙虛了,明明是增長了410%。俄羅斯統計局辛苦了…總而言之,就是大家不信這個數據。
實際上,俄羅斯經濟數據高增長的背后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里面既有低基數效應和盧布貶值的短期刺激,也有通脹高企與軍工產業擴張的結構性影響。本文從四個關鍵角度展開分析。
01低基數效應:制裁后的恢復性增長
俄羅斯經濟的“高增速”需置于近年制裁壓力的背景下審視。自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后,俄羅斯經濟在2023年經歷了一輪調整,盡管2023年GDP增速被修正,但此前西方制裁導致能源出口受限、供應鏈斷裂等問題使經濟一度陷入衰退。2024年的增長部分源于2023年的低基數效應,尤其是制造業和消費領域的恢復性反彈。
例如,2024年加工業產值增長8.5%,機械制造業等關鍵產業增幅達10%-20%,這反映了制裁初期受挫后的產能重建帶來的強刺激。
02盧布貶值:短期內催化消費和投資
盧布匯率波動對經濟影響顯著。2024年,盧布對美元匯率約為96.98:1,較沖突前大幅貶值,導致進口成本上升,但同時也部分抵消了西方制裁對能源出口收入的沖擊。盡管出口導向型行業規模下降,但以內需為主的行業(如建筑業、服務業)表現強勁,拉動消費活力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盧布貶值并未完全轉化為出口優勢,因能源出口市場轉向亞洲后價格受壓,但國內制造業通過替代進口(如機械設備和化工產品)填補了部分空白,成為增長的重要動力。
03高通脹:經濟增長與實際購買力的沖突
2024年俄羅斯通脹率高達9.52%,遠超央行目標,成為經濟的主要挑戰。高通脹一方面刺激了短期消費需求(居民擔心貨幣貶值提前購買商品),推動零售和投資增長;另一方面抑制了實際購買力,盡管居民實際收入增長8.4%,實際工資增長8.7%,但通脹侵蝕了部分成果。
政府通過提高關鍵利率至21%試圖遏制通脹,但勞動力短缺(缺口達160萬人)和供應鏈成本上升使政策效果受限。這種“通脹驅動型增長”的可持續性存疑,2025年經濟增速可能因此放緩。
04俄烏沖突:軍工產業“非常態”擴張
俄烏沖突對經濟的影響呈現顯著的雙面性。一方面,軍事需求刺激了軍工產業鏈的擴張,2024年俄羅斯國防工業訂單激增,推動制造業產值增長,尤其是機械、金屬加工和電子設備領域。軍工產業的“戰時經濟”特征為GDP貢獻了短期增量,但長期看,這種增長依賴政府財政投入,擠占了民用經濟資源。
另一方面,沖突導致能源出口受阻、勞動力短缺加劇,2024年俄羅斯能源收入同比下降,而軍工產業的擴張紅利正在消退。此外,戰爭消耗使2024年俄軍傷亡達43萬人(西方智庫數據),征兵政策偏向少數民族地區,可能引發社會矛盾,進一步威脅經濟穩定。
05俄羅斯高增長下的隱憂與未來經濟挑戰
俄羅斯2024年的經濟表現,本質上是低基數恢復、貨幣貶值紅利、通脹刺激與軍工擴張共同作用的結果。然而,這種增長模式難以持續:通脹壓力需要緊縮政策應對,而軍工產業依賴的財政支出可能加劇結構性失衡。
普京政府提出的2025年“平衡增長”目標,強調供給側改革與降低通脹,但如何在軍事沖突持續、外部制裁未解的背景下實現這一目標,仍是巨大考驗。若無法解決勞動力短缺、技術升級和能源市場轉型問題,俄羅斯經濟或將面臨“增長后遺癥”的長期困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