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近日通過分析俄羅斯招聘廣告發現,俄羅斯民眾對于俄烏戰爭的支持度并未出現顯著下滑的背后,這一切都得益于“戰時經濟”的模式,讓普通民眾獲得了真實的收益。
《金融時報》指出,雖然俄羅斯2025年初新職位的薪資漲幅不及去年,但是新職位的薪資確實保持著上漲趨勢,這反映出在俄羅斯,全民都因為戰時經濟而獲得了就業。
盡管俄羅斯在過去3年時間里累計通脹率高達30%,盧布經歷過貶值、升值、貶值和再升值,但是這點通脹與匯率上的影響,并未抵消俄羅斯普通民眾的薪資漲勢。
就拿俄羅斯紡織重鎮伊凡諾沃地區來說,當地紡織工現在的月薪可達12萬盧布(1500美元),這較俄烏戰爭前翻了一倍。月薪雖然不及美西方發達國家,但是在發展中國家中并不算低。
另據俄羅斯民調機構Levada的數據顯示,時隔10多年之久,2024年俄羅斯再次出現了對自身財務持有“正面”評價的比例,大于對自身財務持有“負面”評價的比例。
放在過去,俄羅斯的經濟主要集中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等核心城市,但是隨著征兵津貼、戰時補貼和工業轉移等措施,那些遠離核心城市的偏于郊區,反而經濟增速一個比一個驚人。
雖然戰時經濟對國家整體來說是一種消耗,但是另外角度來看,這也是一種利益再分配的過程,俄羅斯用本國資源創造本國產品并最終消耗掉,相當于“肉雖然爛了,但還是爛在自家鍋里”。
參考歷史可以發現,俄羅斯在打“爛仗”這方面擁有著豐富經驗,只要沒能一波推平俄羅斯,后面就可以等著被俄羅斯給耗死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