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健康中國戰略
奮力譜寫健康青島建設新篇章
青島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青島市中醫藥管理局局長 柳忠旭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為健康中國建設明確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青島市衛生健康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一中、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全面落實黨中央關于健康中國建設的決策部署,緊扣“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以系統性、創新性舉措推進健康青島建設,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青島實踐和青島智慧。
一、提高政治站位,強化健康青島建設
青島市衛生健康系統始終將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關于健康中國論述摘編》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的重要論述,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勠力同心推進健康中國、健康山東、健康青島建設,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打下堅實健康基礎。青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健康青島建設,將其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統籌資源、優化配置,形成全社會推進健康事業的強大合力。印發《推進健康青島行動實施方案》,成立專家咨詢委員會、專項行動工作組,分階段推進各項行動。制作《健康青島美麗家園》宣傳片,引導群眾樹立健康生活理念。充分發揮專家團隊作用,推進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啟動健康影響因素評價工作,邀請專家來青授課,進行青島市、萊西市首個公共政策的健康影響評價實操。加強健康青島行動監測評估,印發《健康青島行動監測評估實施方案和健康青島行動監測評估指標體系》,將省監測、督查以及健康城市評價指標全部納入青島市監測評估范圍,建立健康環境、健康社會、健康服務、健康資源、健康人群五維指標體系,對全市和各區市健康青島行動實施情況進行評估,健康青島指標評價走在全省前列。
二、優化頂層設計,構建高效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以國家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為引領,結合本地醫療資源分布實際,在城市和農村探索建設以“區域內部資源整合+城市三甲醫院包聯”為特色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解決醫療資源供需分布不均、醫療服務碎片化等難題,切實提升了群眾醫療服務獲得感。國家衛生健康委領導和市委主要領導給予了肯定性批示。在市域,推動市南區與青島大學附屬醫院組建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通過共管病房、專家制度性下沉、慢性病三級共管等形式,讓居民在社區能夠預約名醫專家號,接受大醫院檢驗檢查服務,基層診療人次同比增長52.61%。在縣域,推動萊西市系統整合縣域醫療資源組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從青島市市立醫院引入82名常駐專家和43名特聘專家,從而開展醫療服務,縣域公立醫院與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資源一體化運行,通過“基層首診、分級轉診”的服務模式,實現了醫療資源的優化配置,醫療費用明顯下降,縣域公立醫院門診量、出院人次同比增長20%以上,三、四級醫院手術增長40%以上,住院患者次均費用下降13.95%,基本實現了“疑難重癥不出市、大病不出縣、常見病不出鎮、小病不出村”。
2024年5月28日,“百草傳絲路 共話中埃情”中埃文化交流活動
三、夯實基層基礎,提升全民健康服務均等化水平
青島市通過實施“鄉村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質提效三年行動”,扎實推進基層衛生基礎設施建設、人員能力提升和服務模式創新,不斷夯實全民健康服務網底。2024年新建和改造769個薄弱村衛生室,新增23個省級中醫特色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10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鎮街衛生院建成中醫館。為強化基層醫療人才隊伍建設,率先推廣鄉村醫生訂單式定向培養,落實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共招聘73名大學生鄉村醫生,同時通過定期輪訓、實踐帶教等方式,對基層3945名村醫進行中醫技術培訓,鄉村醫生中執業(助理)醫師占比提升至56.1%。此外,通過遠程診療和醫防協同等方式,推動市級醫院與基層機構上下聯動,實現醫療資源的有效下沉。截至2024年底,全市基層診療量占總診療量的63.59%,比2023年提升1.35個百分點,群眾得小病在家門口就能解決,更好地享有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健康服務。
四、關注重點人群,厚植“健康青島”幸福底色
從全方位干預健康影響因素、全周期維護人民健康、全過程防控重大疾病三個方面,統籌推進健康知識普及等16項行動。全市托育機構增至895家,新增托位6140個,千人口托位數達到4.21個,全市65歲以上老年人簽約率達到79.2%,服務“三高一慢”患者28.5萬人。持續推進適齡女生雙價HPV疫苗免費接種工作,深入實施母嬰安全行動和優生優育服務能力提升計劃,新生兒遺傳代謝“四病”篩查率達99.88%,新生兒聽力障礙篩查率達99.91%,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篩查率達99.93%;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等母嬰安全核心指標持續優化,青島市獲評全省首批消除“艾梅乙”母嬰傳播認證地市。農村和城鎮低保適齡婦女“兩癌”免費篩查實現目標人群全覆蓋。全市兩證齊全醫養結合機構172家,西海岸新區被命名為全國醫養結合示范區。青島市入選全國第三批健康企業建設行政推廣優秀案例。“健康青島科普資源庫”累計瀏覽量4823.6萬人次,2024年全市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38.46%,比2023年提升3.17個百分點,全市居民健康水平不斷提升。
五、創新驅動發展,推動中醫藥傳承與智慧融合
青島市作為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試驗區,堅持傳承精華與守正創新相結合,在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和國際化推廣方面取得較好成效。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示范試點項目全面實施,建成山東中醫藥大學青島中醫藥科學院,新增6個國家中醫優勢專科(旗艦科室)和24名省級名中醫,推出“三字經流派推拿”等94項傳統醫藥類非遺項目,組織124萬人次參與“八段錦”全民推廣活動。通過打造智慧共享中藥房、優化中醫診療電子地圖,中醫藥服務便捷性和利用率明顯提升。推動中醫藥國際化發展,依托“一帶一路”倡議,開展“青島—亞歷山大中醫藥文化交流”等活動,擴大了青島中醫藥的國際影響力。
六、筑牢公共衛生安全屏障,強化疾病防控能力
青島市堅持醫防協同,全面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不斷提升全市公共衛生治理水平。在全省率先建立“六網合一”公共衛生監測平臺,通過整合臨床檢驗、哨點監測、致病菌識別等資源,構建智能化、全覆蓋的傳染病監測體系,提升了傳染病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能力,實現了法定傳染病報告病例數、發病率和死亡率的全面下降,傳染病防控成效顯著。在疫苗接種領域,青島市率先完成國家首批電子預防接種證試點,累計服務17.8萬人,進一步優化了兒童疫苗接種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同時,青島市建成省內首個“動物致傷處置兒童綜合門診”,并新增狂犬病暴露預防處置門診7家。
山東省衛生臨床中心青島分中心
七、勇攀醫療新高峰,打造區域醫療高地
青島市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堅定推動衛生健康事業攀登新高峰,不斷提升區域醫療服務能力和輻射水平,為健康中國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二期項目主體封頂,一期已建成3個“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名醫工作室”,實現優質醫療資源與本地深度融合。新增3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新增省科學技術一等獎數量創“十四五”以來新高。“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市建設加速推進,持續推進檢驗檢查結果互認,2024年累計完成互認191萬項次,為患者節省費用7513萬元。“健康青島”服務平臺上線專家團隊預約、候補掛號等新功能,進一步緩解了群眾“掛號難”的問題,為百姓就醫帶來更多便捷和實惠。
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是我們黨對人民的鄭重承諾。下一步,青島市衛生健康系統將繼續宣傳貫徹《習近平關于健康中國論述摘編》,全面深化改革、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優質高效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按照“大病重病在本市解決,一般疾病在區市解決,頭疼腦熱在鎮村解決”的目標,因地制宜推廣市南區與青島大學附屬醫院、萊西市與青島市市立醫院改革經驗,穩步推進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國家試點,優化建設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深入實施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示范試點項目,推進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完善中醫藥服務體系,做大做強市級龍頭中醫醫院,加快建設中醫藥強市。聚焦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提質提效,推動“千縣工程”落地,到2026年全面實現縣級醫院三級醫院服務能力全覆蓋,并建成20家縣域醫療服務次中心和60家特色專科衛生院。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升級,加快北大人民醫院青島醫院二期、青島市市立醫院東院區三期、市中心醫院二期、市公共衛生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在智慧醫療領域,通過市、區兩級平臺支撐,進一步強化醫生工作站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共享、雙向轉診、電子健康檔案調閱等服務。持續推進健康青島十六項行動,做好重點人群健康保障,開展醫養結合服務提升行動,落實國家安寧療護試點任務,完善適齡女生免費HPV疫苗接種和農村適齡婦女“兩癌”篩查服務,健全母嬰健康全周期服務網絡,不斷提高城鄉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更多力量,努力打造健康中國的“青島樣板”。
投稿郵箱:jkzggc@163.com
來源 |《健康中國觀察》2025年2月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