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山區人民法院法官廖益萍,去年帶領團隊審結刑事案件389件,平均每日結案超1件,創下零改判、零發回、零投訴 的紀錄。2月10日,記者走進赫山區人民法院,見證這位辦案能手如何在速度與精度間尋找法治溫度。
上午8時,走進辦公室,只見廖益萍雙眼盯著電腦屏幕,右手不時按動鼠標,隨后低頭在筆記本上作記錄。“今天要完成13場庭審、7份判決書撰寫。”她邊快速切換頁面邊解釋,語速與敲擊鍵盤的節奏形成奇妙共振。
廖益萍是赫山區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副庭長,去年她辦理的刑事案件,從危險駕駛到電信詐騙,從鄰里糾紛到復雜涉眾案件,有大到涉及金額9億多元的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也有只是因小矛盾引發的肢體沖突。2024年,赫山區人民法院推行繁簡分流改革,她和團隊還承擔了危險駕駛、小額盜竊等輕微刑事案件辦理的重任。
面對案多人少、案數激增、審限緊迫等難題,廖益萍有不少工作小技巧,她采用集中開庭、逐案審理的速裁審判辦案模式,把案件平均辦案周期壓縮至5日內。她獨創了“辦案三分法”,即按照案子種類、爭議焦點、調解可能性對案件進行分類,集中審理,逐一攻破,從而實現精準結案、效率提高。
最讓同事們佩服的是,從廖益萍手中出來的案卷文書,幾乎零瑕疵,堪稱教科書級別。“審理案卷就像繡花,針腳越密越牢靠。”廖益萍說沒有什么別的技巧,每天伏案10余小時,逐字審閱案卷、核對證據、撰寫文書,日復一日地堅持。
2024年春節前夕,她接手一起涉39人的電信詐騙案,卷宗堆積如山。為盡快辦結,她放棄休假,連續加班,完成20余萬字的判決書,最終所有被告認罪服判,無一人上訴。“案件越多,越要細致。”廖益萍說,每一份判決都關乎當事人的人生,容不得半點疏漏。
去年,她審理的一起鄰里傷害案,兩家人吵得不可開交。她白天開庭,晚上打電話勸和,最終促成雙方達成和解協議,被告人獲輕判,被害人也及時得到了賠償,兩家重修舊好。赫山區人民法院院長丁賢都如是評價她:“廖益萍辦案既有法律剛性,又有人性溫度,真正實現了政治效果、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統一。”
作為科班出身的“80后”法官,廖益萍始終以“歸零心態”精進業務。同事眼中,廖益萍是“敢挑最重的擔子、敢啃最硬的骨頭”的標桿。她曾連續3年獲評“優崗”,抽屜里塞滿榮譽證書,卻自嘲“業務能力永遠不夠”。她向老法官學習調解技巧,最高法指導案例集被翻得卷邊。“辦案是手藝活,需要終身學習。”廖益萍常對團隊成員說,“我們快一步,群眾的公平正義就早一天到來。”
結束采訪時,廖益萍又回到了閃爍的電腦屏幕前。同事說,她500多度的眼鏡度數因長期伏案又加深了。在這個年收案量突破18000件的基層法院,正是一個又一個“廖益萍”用青春作注,在法槌起落間守護著人間煙火。
來源:益陽日報 記者 盧靜 通訊員 李鑫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