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醫網綜合整理自吉林省衛健委
“基層醫生會看病、能看病嗎?”是居民心里最多的疑慮和擔心,也是基層醫療機構人才隊伍的客觀現實存在。
基層醫療機構由于薪資待遇低、個人職業發展前景受限等多種因素影響,導致高層次人才招不進、留不住的現象日益嚴重。受客觀因素限制,基層醫療機構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存在結構不合理、專業技能人員短缺、整體素質不高等問題。
如何創新人才隊伍建設思路,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現有人才的綜合素質,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難題,實現基層醫療機構人才隊伍的可持續發展,是當前基層醫療機構亟待解決的問題。
近日,吉林省衛生健康委對省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第0171號代表建議的答復和對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第W56號委員提案的答復中,介紹了吉林省在加強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提升全省基層兒科醫生儲備方面的落實情況,答復內容涉及到基層職稱評審、編制分配、績效薪酬等方面。
對省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第0171號代表建議的答復
一、加大財政資金保障力度,切實強化政府辦醫責任
(一)足額撥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資金。近五年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經費每年遞增5元,2024年人均標準達到94元。2023年中央和省撥付資金近18億元,縣市財政按照一定比例落實配套資金,補助資金按照提供服務的數量和質量撥付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統籌用于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所需支出,包括人員經費、公用經費等。
(二)足額撥付基本藥物制度補助資金。資金由基層醫療機構補助資金和村衛生室補助資金2部分組成,其中,基層醫療機構補助資金主要用于人員經費、耗用的藥品及材料成本、維修費、其他公用經費等醫療支出和公共衛生支出;村衛生室補助資金主要用于鄉村醫生的收入補助。2023年中央和省累計籌措撥付資金2.5億元。
(三)實施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提升項目。為進一步支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療服務與保障能力提升,2024年,省財政安排資金5000萬元,統籌用于支持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礎設施建設、常用醫療設施設備配備、信息化建設以及衛生人才培訓培養,為改善基層醫療機構就醫環境,提升診療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創新職稱評審舉措,引領基層衛生人才發展
(一)積極完善針對性的職稱政策。為加強基層衛生機構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省人社廳印發《吉林省基層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高級職稱評審實施辦法(試行)》(吉人社聯〔2023〕156號),突出基層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在門診診治、預防保健、常見病、慢病、多發病的診療和公共衛生服務等方面的能力水平,注重以醫德醫風、工作質量、工作業績、社會認可和群眾滿意為核心的評價導向。
(二)持續推動符合“3010”政策人員的職稱認定。結合基層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審工作需要,授權各市(州)人社局負責所轄縣鄉基層企事業單位“3010”人員職稱評審認定工作,市(州)人社局對縣鄉事業單位符合條件的“3010”人員進行職稱評聘,實行每月一次的申報和評定程序。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單獨核定職數,并實行單列管理。
(三)穩步推進“雙定向”職稱評審。為加強基層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省人社廳印發《關于在省內部分縣(市、區)開展職稱“定向評價、定向使用”工作的通知》(吉人社函〔2023〕211號),允許省內十個邊境縣(市、區)開展職稱“定向評價、定向使用”的“雙定向”工作,進一步支持我省沿邊縣(市、區)人才隊伍發展。
(四)不斷強化對基層人才的職稱激勵。為進一步引導專業技術人員服務基層,對市(州)及以上城市到縣(市)鄉(鎮)基層一線從事衛生專業技術工作滿3年以上且仍在基層一線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人員,可提前2年申報上一級職稱。
三、實施“縣聘鄉用”“鄉聘村用”,推動優質資源下沉
2020年以來,省衛生健康委會同省人社廳、省委編辦、省財政廳4部門聯合印發《吉林省基層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縣聘鄉用”“鄉聘村用”專項招聘計劃實施方案》,組織各地強化基層衛生人才隊伍的補充,充分發揮縣域醫共體的人員管理效用。
截至2023年底,完成招聘“縣聘鄉用”166人、“鄉聘村用”138人,擴充了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積極推動二三級醫院的專科醫生參與家庭醫生服務,支持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醫生通過多點執業,下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加入家庭醫生隊伍,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平臺開展簽約服務。鼓勵社會辦醫療衛生機構根據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需求,開設相應服務項目,配置合格人員,積極參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
四、著力提升鄉村衛生人才能力提升,拓寬基層人才深造機會
2018年以來,省衛生健康委積極利用中央對地方基層衛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訓轉移支付項目,制定《吉林省基層衛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訓項目實施方案》,明確項目實施主體、覆蓋地區、受益人群和主要內容,組織各地廣泛開展基層醫務人員專業培訓。
2022年,完成為1154名鄉村醫生開展業務培訓這項省委省政府民生實事,依托長春中醫藥大學對70名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骨干全科醫生、245名骨干人員開展專題業務培訓。
2023年,組織各地依托縣級醫院對82名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骨干全科醫生開展為期1年的專業培訓;依托省人民醫院、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對133名骨干人員開展為期120天的業務培訓;組織各地依托縣醫院對1000名在崗村醫開展臨床實踐培訓;依托長春醫學高等??茖W校和白城醫學高等??茖W校兩所醫學院校對2023年定向招錄的518名鄉村醫生開展業務培訓,為基層衛生人才深造提供機會,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
五、扎實推進“一村一名大學生村醫計劃”,加快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
省衛生健康委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村醫計劃”,會同省內高等院校,重點面向在崗村醫,對招錄的4793名學員開展學歷提升教育。其中,臨床醫學專業共3155人,占總人數66%;中醫學專業1346人,占總人數28%;針灸推拿專業292人,占總人數6%。
目前,村醫學員已進入院校培養階段的第三個學年,實際在校培養4762人。村醫學員畢業合格獲得全日制大專學歷,在參加國家醫學資格考試方面與普通高校畢業生享受同等待遇。此項政策深受廣大村醫歡迎,也得到了時任省長韓俊同志高度肯定。2021年開始,省衛生健康委會同省委組織部、省鄉村振興局、省中醫藥管理局聯合評選吉林省“最美鄉村醫生”,每年評出80名,三年累計評選出240名全省“最美鄉村醫生”,弘揚廣大鄉村醫生長期扎根基層、恪盡職守的職業精神和高尚情操,充分展現鄉村醫生的社會價值,引導更多人才扎根基層。
2024年,省衛生健康委會同省委編辦、省人社廳、省財政廳、省教育廳聯合實施大學生村醫專項計劃,組織長春市、吉林市、延邊州開展人員招錄和編制保障工作,引導符合條件的高校醫學專業畢業生扎根基層,服務農村。
六、積極推行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培養,夯實基層衛生人才基礎
自2010年以來,省衛生健康委組織實施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招錄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依托北華大學、吉林醫藥學院兩所院校招收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學生入學即簽訂教育協議和就業協議,畢業獲得本科學歷和學位證,按時參加3年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后,赴簽訂協議的鄉鎮衛生院繼續服務3年。2023年,組織北華大學、吉林醫藥學院完成全省73名定向生招收任務,推動高學歷、高素質、高水平人才下沉基層,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
對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第W56號委員提案的答復
一、優化職稱評審機制與拓展招聘自主權
(一)積極完善基層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政策。為了更好的穩定和加強基層衛生機構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省人社廳對現有基層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政策進行了修訂,并于2023年11月印發了《吉林省基層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高級職稱評審實施辦法(試行)》(吉人社聯〔2023〕156號),適當降低臨床包括兒科、護理等專業人員申報學歷等條件限制,符合條件的基層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可按照要求申報高級職稱。
(二)持續推動符合“3010”政策人員的職稱認定。結合基層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審工作需要,授權各市(州)人社局負責所轄縣鄉基層企事業單位“3010”人員職稱評審認定工作,市(州)人社局對縣鄉事業單位符合條件的“3010”人員進行職稱評聘,實行每月一次的申報和評定程序,向基層醫生包括兒科醫生傾斜政策。
(三)穩步推進“雙定向”職稱評審。為加強基層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支持我省沿邊縣(市、區)發展,針對集安等10個沿邊縣(市、區),我們印發了《關于在省內部分縣(市、區)開展職稱“定向評價、定向使用”工作的通知》(吉人社函〔2023〕211號),允許省內十個邊境縣(市、區)開展職稱“定向評價、定向使用”的“雙定向”工作。各地可結合本地實際,在市(州)人社部門指導和綜合評估下自行確定職稱“雙定向”評審系列(專業)。
(四)出臺基層績效工資激勵政策。省衛生健康委、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省醫療保障局、省中醫藥管理局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工資政策和經費保障機制 強化績效管理工作的通知》,合理核定基層績效工資總量,實行“雙考核、雙掛鉤”,強化績效管理,落實“兩個允許”,充分發揮績效工資的激勵導向作用,堅持多勞多得,優績優酬,以知識價值為導向,重點向關鍵崗位、業務骨干、有突出業績人員、患者滿意度高的家庭醫生團隊傾斜。
二、依托高等醫學院校,強化兒科學教育與基層醫療人才培養
省教育廳高度重視兒科學專業建設,已支持三所高校開設兒科相關專業。其中,吉林大學開設了臨床醫學(5+3,兒科學)專業(授予醫學學士、碩士學位),延邊大學開設了兒科學研究生專業,長春中醫藥大學開設了中醫兒科學本科及研究生專業(2021年,該校中醫兒科學專業入選省級一流本科專業點)。
同時,省教育廳重視基層醫療人才定向培養,支持北華大學等省屬醫學院校承擔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委培工作,持續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培養從事全科醫療的衛生人才。2024年,進一步擴大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招生計劃,目前已向國家衛生健康委報送招生計劃包括兒科專業在內的臨床專業150人,相比2023年增加10%以上。
三、組織專項招聘,不斷充實基層醫務人員力量
(一)不斷擴大基層公開招聘自主權。按照省委、省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2018年4月,省委組織部、省人社廳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擴大縣(市、區)事業單位公開招聘管理權限的通知》(吉人社聯字〔2018〕26號),向縣(市、區)全部下放了事業單位公開招聘組織權限,各縣(市、區)衛生健康部門均可會同人社部門自主組織本地醫療衛生機構人員招聘工作,各種招聘形式均應充分尊重用人單位自主權。
(二)實施“縣聘鄉用”“鄉聘村用”專項招聘計劃。2020年以來,省衛生健康委會同省人社廳、省編辦、省財政廳聯合實施基層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縣聘鄉用”和“鄉聘村用”專項招聘計劃,直接招聘具有相應執業資格人員,完成招聘“縣聘鄉用”422人、“鄉聘村用”246人(其中,2023年招聘182人,包括縣聘鄉用115人,鄉聘村用67人),極大緩解全省基層醫療機構專業人員短缺問題。應聘人員由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按要求辦理落編手續,并執行國家統一的工資制度和標準,“縣聘鄉用”“鄉聘村用”人員統籌安排到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服務一定期限,5年內累計下沉工作時間不少于3年,階段性連續性工作時間不少于1年。
四、加快提升基層兒科服務能力,促進中醫藥在兒科領域的發展
(一)在兒科醫師轉崗培訓方面。為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兒科人才隊伍建設,提高兒童醫療保障能力,緩解兒科專業人才緊缺狀況,滿足兒童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多年來省中醫藥管理局與省衛生健康委共同推動縣級醫院兒科醫師轉崗培訓工作落實。依托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設立中醫兒科轉崗培訓基地,面向全省免費招收中醫醫師,通過培訓兒科專業基礎理論和臨床技能,使其具備兒科常見病、多發病的基本診療能力和操作能力。
(二)在中醫兒科醫療質量提升方面。加強中醫兒科醫療質量控制管理。依托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成立省中醫兒科醫療質量控制中心,對全省設立兒科的公立中醫醫院進行診療方案培訓和醫療質量監督。同時,積極推進國家級、省級中醫優勢??平ㄔO,不斷提升我省中醫兒科診療服務能力。
(三)在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方面。成立了省級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中心。2023年舉辦小兒推拿技術省級師資培訓班,培訓學員90人。推動健康中國中醫藥專項活動實施,依托長春市中醫院開展兒童青少年近視、肥胖、脊柱側彎中醫藥健康干預,依托省婦幼保健院開展婦幼健康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