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滂(1056年~約1124年),字澤民,衢州江山石門(今浙江衢州)人。北宋詞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師”世家。父維瞻、伯維藩、叔維甫皆為進士。他自幼酷愛詩文詞賦,詩詞被時人評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有《東堂集》十卷和《東堂詞》一卷傳世。
春曉 其一 北宋 · 毛滂
東皋紛綺水潺潺,翠拂官橋柳欲眠。
出谷黃鶯終好在,辭風紅樹稍蕭然。
東皋紛綺水潺潺:東皋,指東邊的高地,這里泛指春天的田野。紛綺,形容色彩斑斕的樣子。這句詩描繪了東邊高地上色彩斑斕的景象,溪水潺潺流淌,為春日景色增添了生機與活力。
翠拂官橋柳欲眠:翠拂,形容翠綠的柳枝輕輕搖曳。這句詩寫翠綠的柳枝輕拂著官橋,仿佛要進入夢鄉一般,生動地刻畫了春日柳枝的柔美與寧靜。
出谷黃鶯終好在:出谷黃鶯,指飛出山谷的黃鶯。終好在,意為始終美好。這句詩描繪了黃鶯飛出山谷,其叫聲依然悅耳動聽,象征著春天的美好與生機。
辭風紅樹稍蕭然:辭風紅樹,指風吹落了紅花,使樹梢顯得有些蕭條。這句詩通過紅花凋零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春天易逝的感慨。
春曉 其二 北宋 · 毛
酴醾春曉與誰芳,自是新來雨露香。
燕子覓巢終軟媚,楊花滿路尚顛忙。
酴醾春曉與誰芳:酴醾(一種春天開花、有香氣的花)在春天的早晨散發著香氣,它與誰共享這份芬芳?此句以酴醾花的芬芳開篇,引出了春天的氣息。詩人自問這份清新的香氣與誰相比,既表現了春天本身的美好,也透露出詩人對自然的深切感受。
自是新來雨露香:這一切都是因為新來的雨露賦予了它獨特的清香。此句回答了上句的問題,指出這股芬芳來自于夜間降下的雨水和晨露。雨露不僅滋潤了大地,更使萬物煥然一新,散發出淡雅的清香。
燕子覓巢終軟媚:燕子在尋找或構筑家巢的過程中展現出溫柔而嫵媚的姿態。此句細膩描繪了一幅燕子的畫面,展現了春天生物活動的活力,也流露出詩人對這些小生命溫柔一面的觀察。
楊花滿路尚顛忙:柳絮(楊花)飄落在道路上,形成了一片繁忙的景象。此句用“尚顛忙”來形容柳絮飄落的場面,既強調了春天生長的急迫感,也反映出自然界在這個季節里無處不在的繁盛與活力。
春曉 其三 北宋 · 毛滂
爐香燼冷夾衣寒,雨過園林翠作團。
剩得風光何處著,紅薔薇搭小欄桿。
爐香燼冷夾衣寒:爐火已經熄滅,香燼尚存一絲余溫,而穿著夾衣的人仍能感受到寒意。這句詩通過描繪室內爐火的熄滅和夾衣的寒意,營造出一個春天初醒的家庭氛圍,暗示著時間的流轉和季節的更替。
雨過園林翠作團:春雨過后,園林中的植物變得更加翠綠,仿佛一團團的綠意盎然。這句詩將視角轉向戶外,展現了春雨對大自然的滋潤和生命的勃勃生機。
剩得風光何處著:剩下的美好風光該往哪里安放呢?這句詩表達了詩人對春日美好景象的探尋與期待,彰顯了他對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對生活的熱愛。
紅薔薇搭小欄桿:紅薔薇花開滿枝頭,甚至攀爬到矮墻上。這句詩以紅薔薇為例,具體描繪了春天的色彩與形態,同時象征著生命力和生長的力量。
春曉 其四 北宋 · 毛滂
池塘綠凈了無塵,造化裁馀十日春。
月樹清深語鶗鴂,幾時歸去亦謾人。
池塘綠凈了無塵:池塘的水清澈見底,沒有一絲塵埃。這句詩通過描繪池塘水面的清澈與干凈,展現出自然界在春天的靜謐與純凈。
造化裁馀十日春:大自然仿佛精心保留了十日的春光。這句詩表達了詩人對春季美好時光的贊美,似乎時間也為這一刻的美麗而停滯。
月樹清深語鶗鴂:月光下的樹木幽深,只有杜鵑鳥(鶗鴂)在輕聲啼叫。這句詩中的“月樹清深”形容了夜晚的寧靜與樹木的幽深,而“語鶗鴂”則增添了生動性,用擬聲詞描繪了鳥鳴的聲音。
幾時歸去亦謾人:何時才能回去,這樣的期待也只是徒勞。這句詩表達了詩人對于時間流逝和未來的淡然態度,意味著不再被世俗的紛擾所困擾,而是順其自然地接受生命中的每一個瞬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