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作禮
老銀杏樹的葉子又簌簌地落在青石板上,我翻出走南闖北仍珍藏著的一個鐵皮餅干盒,來到了院子中。盒子里那本《普希金詩集》,泛黃的書頁間忽然飄出一片銀白的月光——我仰望天空,思緒飄回到少年時老家的那個場院上……
那年,夏收的月光浸著麥秸的清香。我們四個中學生像偷食的雀兒,貓著腰溜進場院。場院打更的老伯伯知道我們幾個又來了,便把煤油燈的燈芯捻得大大的,好讓燈光更亮些。月光斜斜地爬過麥草垛,在我們攤開的書頁上洇出毛茸茸的光暈。
“快看這段!”同學二蛋坐在馬扎上激動得踢翻了充當書桌的籮筐,驚得麥粒簌簌滾落——他總能把《紅巖》里的臺詞念得眼眶發紅,后來他果真穿著軍裝去了南疆。同學彩云總是如大家閨秀一般,她帶來的蘇聯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裹著藍印花布,書脊裂痕里還夾著曬干的槐花,她裹著紅圍巾站在場院吟誦書中對冬妮婭的描寫,月光把她睫毛的影子投在書頁上,像蝴蝶停駐在文字間。同學大闖戴著他那副斷了一條腿的眼鏡,打開《林海雪原》描述楊子榮打進匪窟的精彩場面,他分飾楊子榮和小爐匠兩個角色,聲音是那么惟妙惟肖。我“壓軸”登場。處在“變聲期”的我,雖說有點“公鴨嗓”,但是普希金的詩句讓我朗誦得別樣鏗鏘……
多少個月圓之時,多少個歡樂之夜,朗朗書聲像電波一樣,匯聚成幾位少年的宏大志向,傳向遠方……
光陰荏苒,五十個春秋轉瞬即逝。又是一個月圓之夜,皎潔的月光傾瀉在老家的場院上。拄拐杖的大闖從北京趕來,呢子大衣兜里還揣著當年那副斷腿的眼鏡;從南疆歸來的二蛋提著馬扎,粗糲的手掌仍保留著摩挲書脊的習慣;彩云的白發在月光里泛著珍珠母的光澤,她展開我們當年手抄的《飛鳥集》,殘缺的紙頁上,少年稚嫩的字跡在月光里重新舒展開來。而我則打開隨身帶來的鐵盒,在《普希金詩集》里取出有我們年少時共同簽名的書簽,上面寫著“志在四方”四個字——這是畢業那年,我們在月光下分食完最后一塊月餅,用月餅的包裝紙做的。此刻月光透過已經發黃的書簽,折射出七彩光斑,仿佛我們被書籍點燃的青春從未褪色。
晚風習習,送來遠處學校自習的讀書聲。場院墻壁上當年的涂鴉旁,不知哪些孩子新畫了一艘宇宙飛船,那飛船正乘著月光駛向璀璨的銀河……
喜歡就點個贊吧!
編 輯:邢高笥飄
美 編:房斌
責 編:宋子光
出 品:金普新區融媒體中心
偷得片刻之閑
與您悅讀人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