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2024年的極度內卷之后,2025年競爭只會更加激烈,許多主流車企新年開工就開啟價格戰,這也意味著,今年汽車市場依舊是延續內卷節奏,大有愈演愈烈之勢。
既然市場節奏無法改變,那就只能改變自身來適應市場的變化,其中上汽集團經過2024年的變革之后,在2025年開年也是迎來了開門紅。
根據上汽集團發布的最新銷量數據顯示,1月份上汽實現整車批售 26.4萬輛,同比增長7.9%,終端交付35.3萬輛,領跑國內同行。
其中,自主品牌終端交付20.6萬輛,占集團整體銷量的比重較上年同期提升近6個百分點;新能源車終端交付8.7萬輛,繼續位居行業頭部陣營;海外市場頂住外部壓力,實現終端交付9萬輛,同比增長7.8%,環比增長12.5%,重回行業領先。
面對市場激烈競爭與產能過剩、車企利潤下滑明顯,中國汽車市場加速進入淘汰賽的大環境,長安汽車和東風汽車閃電合并,重組合并將是今后的主旋律,以后車企都是大集團作戰,上汽集團正是靠著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海外市場的強勁表現,將大汽車集團的優勢充分發揮,面對汽車新市場,上汽集團顯然已經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節奏。
自主擦亮技術招牌
在存量競爭新市場常態、新能源與傳統燃油車市場比例重新調平的巨變時代,自主品牌要想贏得市場青睞,盲目跟進價格戰并不是明智之舉,一是對銷量提升有限,二是對品牌傷害巨大。
汽車新市場更多是考驗技術儲備,資金和體系力的實力,上汽集團的大集團優勢也就體現出來了。
10年來,上汽集團在智能電動車核心技術領域的投入近1500億元,這一巨額投入帶來了豐碩的技術成果。
目前,上汽集團已擁有26000 余項有效專利,構建起了一整套完整且先進的技術體系,包括純電、混動、氫能三大整車平臺,以及電池、電驅、超混系統、智能車全棧解決方案,形成了七大技術底座。
得益于在技術領域的長期布局,搭載dmh超級混動技術的榮威d7 dmh世界冠軍版以超2208.719km的續航里程和低至2.49l/100km的平均油耗數據,獲得“插電式混合動力轎車單次滿油滿電行駛最遠距離”吉尼斯世界紀錄稱號。
今年,上汽研發的固態電池預計將搭載在mg品牌車型上,在性能、成本與安全性上遠勝于液態電池的固態電池,是上汽手中的“技術王牌”。
智己汽車全年銷售65505輛,同比勁增71%,累計交付量已突破10萬輛,領航高階智駕,IM AD無圖城市NOA已開通并推送全系車型,并發布“一段式端到端直覺式智駕大模型”,成為行業內首個同時具備L2、L3、L4級智能駕駛量產能力的品牌。
在智能車全棧解決方案的技術研發與迭代方面,繼2022年推出行業首個智能車全棧技術解決方案——“上汽零束銀河”之后,目前,該方案已進化至3.0版本,并于2024年分步上車,2025年全面落地。
2024年,智己、飛凡研發業務并入上汽集團創新研發總院。研發總院主要為智己、飛凡、榮威、MG四大品牌提供基礎開發。經調整后,智己和飛凡的新產品從立項到整體開發,均由研發總院統一負責。動力電池、智能駕駛、底盤等技術項目也會集中遷移到上汽研發總院統一管理統籌。
上汽研發總院常務副院長蘆勇表示,“我們確定了構建‘大單品’的開發模式。所謂‘大單品’開發模式,就是通過平臺化、規格化,把單品規模做大,把成本降低。”
2024年,上汽自主品牌終端銷量達274.1萬輛,在整體銷量中的占比達到60%,較2023年提高5個百分點;新能源車終端銷量達137萬輛,同比增長30%,創下歷史新高;海外終端交付量達108.2萬輛,同比增長2.6%。
手握各個關鍵技術領域的王牌,正是上汽自主品牌在內卷市場突圍的底氣,而大集團作戰也是上汽自主品牌面對價格戰的底牌。2025年,進一步擦亮自主技術創新這塊金字招牌的上汽才有底氣和實力支撐起大自主板塊業務的持續向上突破。
合資品牌穩步邁入2.0時代
當前的中國汽車市場,本土汽車品牌已經掌握了制勝的密碼,不斷刷新的自主品牌市占率已經充分說明這一點。在過去一年,也是合資車企真正清醒的一年,他們為保市場份額放棄了品牌溢價,合資企業的外方也開始重新審視中方的合作價值。
2024年,合資車企的形勢已經非常嚴峻。中國汽車市場14家主流合資車企中,僅有3家實現了正增長,其余11家為負增長。
疊加自主品牌頻繁發起的價格戰,近幾年,合資車企無論是在智駕、座艙還是更新效率和迭代速度都遠遠比不上中國車企,而其傳統燃油車的品牌溢價能力也在急劇下滑,過去加價也搶不到的熱門車型如今已經淪落到讓利甩賣的地步。
為了改變現狀,中國合資車企已經從外方對合資車企的被動賦能到中方對合資車企的主動賦能,或者說雙向賦能。
眾所周知,上汽集團旗下,合資企業時間最早,規模最大。
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以及上汽通用五菱都是國內知名的合資汽車企業,在國內車市可謂縱橫捭闔,叱咤風云(參數丨圖片)。尤其是上汽大眾,作為國內第一家合資車企,已經昂首走過了40個春秋,成為中國汽車市場上合資企業成功的典范。
去年11月,上汽集團與大眾汽車集團在上海簽署了延長合資協議,這意味著雙方正式開啟了這家模范合資企業的合作2.0,開創了從“市場換技術”到“技術贏市場”的合資2.0時代,以“技術話語權”重構合資品牌的競爭邏輯。
上汽大眾將在2026年陸續推出三款插電混動車型以及兩款純電車型,這些車型將更加依托上汽方面的技術,搭載更具競爭力的全新三電系統、全新設計的交互界面、城市noa智駕功能和ai大語言模型,在中國為中國的口號真切落實到了行動上。
上汽通用面對新環境,也是主動求變。去年上汽通用全年累計銷量67.3萬輛,新能源車型銷量10.49萬輛。
面對合資品牌經銷商生存難問題,上汽通用去年主動控批發,對經銷商的考核方式從批發量改為零售量,全年去庫存超20萬輛,恢復了渠道的健康度。同時,上汽通用還通過配合優化的政策和培訓服務機制,即為經銷商做了減負,又推動經銷商從“坐在店里等客戶”,向“主動走向客戶”轉變。
從去年第三季度開始,上汽通用隨著主力新車的密集升級換代推向市場,輔以一系列靈活高效營銷策略的助力,實現了終端月銷量的六連漲,市場表現企穩回暖,并于第四季度實現企業利潤回正。
在產品研發層面,上汽通用打破合資品牌原有產品研發邏輯。從2025年起,上汽通用新車型的產品定義將由上汽通用和泛亞自己主導,100%圍繞中國客戶需求展開。從2025年到2027年,計劃推出12款全新車型,100%為新能源車型,純電、插混和新的增程技術都兼顧,覆蓋轎車、SUV和MPV的不同車身形式。
上汽集團已完成轉身
燃油車時代,上汽集團多次蟬聯中國車市銷冠的寶座,在新能源時代已被比亞迪代替,要想重回巔峰,唯有變革。
雖然對于上汽集團這樣的大型國企而言,變革存在陣痛,但面對車市競爭加劇、行業淘汰加速的汽車新市場,只有變革才能談活下去。
對于變革,上汽集團內部也是全力以赴。
上汽集團董事長王曉秋表示,全面深化改革要堅持問題導向,抓產品與營銷兩端、抓產業鏈協同、抓干部隊伍建設。
上汽集團總裁賈健旭強調,圍繞集團整體目標,各板塊和整車企業必須“提質升級、瘦身健體、業務協同、防范風險”,咬定全年工作目標不放松,堅決完成2025年各項工作任務
從2025年開門紅來看,如今上汽集團全面掌握了新能源時代、智能化時代所需的所有核心技術,擁有雄厚的技術積淀和底蘊,將有力支撐自主品牌業務持續向上突破,并實現對合資企業的產品賦能,至此上汽集團這個巨象已完成轉身。
東方證券研報表示,2024年,上汽集團自主板塊及合資品牌銷量均有所承壓,但受益于國企改革,預計公司在2025年將加速推進全面深化變革,銷量及盈利有望實現筑底回升:自主品牌將繼續推進組織架構調整、品牌整合、智駕升級等轉型變革措施,促進自主板塊實現銷量規模向上、經營效率及盈利能力提升;合資品牌將加快戰略調整及電動化、智能化轉型,銷量及盈利能力有望逐步改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