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朝鮮統一戰爭爆發,僅僅月余朝鮮半島就近乎籠罩在了社會主義的旗幟之下,然,9月27日,仁川登陸,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悍然參戰,美軍一出手局勢直接發生了360度的大逆轉,人民軍被打的是七零八落,不單數年規劃毀于一旦,甚至戰線都儼然直逼鴨綠江邊。
基于這種危急局勢,本著唇亡齒寒的戰略思想,當年十月我志愿軍快速組建,并以最快的速度準備渡過鴨綠江,助朝軍一臂之力。
得知該消息后,世人眾說紛紜,朝軍清楚我軍之戰斗力,立刻便燃起了偌大的希望,反觀美軍內部卻是不以為意,幾乎每一個美國大兵都認為,志愿軍不過是二流部隊,充其量就是朝鮮人民軍第二梯隊的水準,根本不足為慮,他們完全可以在感恩節前結束戰爭,回到國內與家人團聚。
此等想法著實令人不解,畢竟我軍的戰績擺在那里,國民黨蔣介石的百萬美械雄獅都不是解放軍的對手,這樣的部隊怎可能不堪一擊呢?
那么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美軍為何會如此輕視志愿軍,之后我們又是怎樣一步步將他們打服的呢?
人民軍實力
其實說我軍的戰斗力如何如何的強悍,這也只是后世人站在上帝視角的結論罷了,實際上,在抗美援朝戰爭爆發之前,中國軍隊戰斗力弱乃是各國的普遍觀點,甚至可以說是刻板印象。
這也不難理解,畢竟從中西方文明于近代交匯開始,我們就很少取得勝利,晚清時期,第一次、第二次鴉片戰爭我們以絕對的優勢兵力慘敗給了列強,割讓土地付出賠款,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北京城內數十萬八旗子弟輸給了萬余侵略者,中日甲午戰爭,我們更是掌握著亞洲第一的水師輸給了彈丸小國日本。
清政府倒臺后情況依舊不容樂觀,軍閥混戰喪權辱國削弱國力,蔣介石上臺國民黨反動派又開始大肆屠戮共產黨人,內戰席卷整個華夏大地,十四年抗戰,我們占盡主場優勢,兵力亦是日軍的數倍有余,外加接受著英美等國的軍事、經濟援助,卻依舊無法挽回敗局,最終若非美國在太平洋戰爭中的大勝,兩枚原子彈的橫空出世,戰爭或許還將持續數載。
再之后,解放戰爭中,蔣介石的部隊整日向美國求援,美式裝備不間斷的空投,飛機大炮成為了國民黨軍的標配,可最后呢?三大戰役國民黨軍輸的一敗涂地,渡江戰役三十萬大軍如同土雞瓦狗一般被我軍掃凈,最終蔣介石只得帶著殘兵敗將逃到臺灣,將大好河山歸還人民。
這一樁樁一件件無疑不是中國軍隊戰斗力羸弱的佐證,這樣的實力在西方人看來,或許還真的不如朝鮮人民軍。
說到這里,相信一定會有人發問,認為近代的中國的確不太爭氣,可朝鮮也沒好到哪里去??!國力的差距暫且不提,單論戰績,自打李氏朝鮮滅亡以來,朝鮮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大勝嗎?
戰績確實是沒有,但朝鮮軍事實力的提升卻是有目共睹的,朝鮮被殖民的歷史比中國早的多,1910年時《日韓合并條約》簽訂,從這時起他們就不再是一個主權國家,而是成為了日本的附庸,一塊妥妥的殖民地。
1910年到1945年,整整三十五年的時光,若是一般國家或許早就失去了抵抗之心,可朝鮮卻沒有,這些年間其國內民眾無時無刻不在反抗,南邊打完去北邊,北邊敵不過就跑到中國東北另謀東山再起。
這樣的意志力著實令人敬佩,當然了,隨著反抗的持續,三十五年的戰斗亦是一點一滴的轉變為了朝鮮人民的戰斗力。
光有戰斗力自然不夠,武器裝備也要跟上時代的步伐,這是被殖民時代朝鮮軍隊的硬傷,但等到日本戰敗投降,日軍全面撤出朝鮮后,情況就不同了,日軍殘留下來的武器裝備全都歸朝鮮人民軍所有,留下的大量軍工廠更是能立刻投入生產,一下子他們就鳥槍換炮,擁有了遠超經濟實力的軍工生產能力。
這還不算,最重要的是,二戰結束之后新中國成立之前,北朝鮮儼然與蘇聯達成了堅固的盟友關系,甚至比之后中蘇的更好,真的是要錢給錢,要人給人,要裝備給裝備,還不單單是步槍、機槍這類的輕武器,T-34坦克、雅克戰斗機、裝甲車、喀秋莎火箭炮可謂是應有盡有,且每種殺器數量都在一百臺以上。
不僅是蘇聯支援,北朝鮮本身也很明智,預料到南北之間必有一戰,美蘇兩國必將在朝鮮半島爭雄后,金日成直接否決了官員們主抓經濟建設的提議,直接就將國庫搬空,把全部的資產都用在了采購軍需上。
據不完全統計,在朝鮮戰前,朝方拿出了九噸黃金、40噸白銀和其他諸多稀有礦產資源,總計價值兩千多萬美元找到蘇方洽談軍火貿易,上世紀四十年代的兩千多萬,儼然相當于如今的50多億美元,三百多億人民幣,而這般巨資只為軍事,也足以見得金日成的先見之明。
志愿軍實力
這是朝鮮人民軍在戰前的實力,反觀我軍呢?說句不好聽的,從紙面數據上看,除了兵力優勢之外,我軍與朝軍還是有些差距的。
在北朝鮮瘋狂購買、生產、囤積武器裝備時,我軍卻是在與國民黨軍不斷的征戰,莫說是軍工產業的發展和外貿采購了,截止至遼沈戰役期間,我軍與敵人的裝備差距還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中央軍是一水的美式裝備,就連地方軍都比我軍領先了至少十個年頭,外加之國共兩黨的兵力不相上下,所以在戰爭初期,我人民解放軍的損失這才那般慘重。
所幸蘇聯和北朝鮮給予了我黨一定的幫助,這才暫且穩定住了局勢,使得我軍拿下了東北三省的重工業基地,有了后續戰役的本錢。
是的你沒聽錯,解放戰爭前中期,北朝鮮甚至還要向我軍進行援助,因此在西方世界看來,我軍在武器裝備方面必然不如朝鮮人民軍,至于擊敗蔣介石的美式精銳部隊,在他們眼中也并非是戰斗力使然,而是民心所向和戰術指揮差距。
怎么講呢?簡單來說就是美國始終認為國民黨蔣介石的失敗原因有三,其一是不懂軍事的蔣介石非要“微操”,將前線戰局搞的是一塌糊涂,使得我軍一次次的抓住機會,這才進而解放了全中國,換而言之,若是國民黨部隊的指揮官換成其他人,我軍不可能如此輕易的取得勝利,莫說是勝利,可能早在東北期間就已經被國軍殲滅。
其二是國民黨不得民心,這也的確是事實,在蔣介石的統治下,黨內貪污腐敗情況嚴重,可以說是無官不貪,貧富差距巨大,旱的旱死澇的澇死,說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都毫不為過,這樣的國家、黨派、軍隊,能有什么戰斗力?就算給他再多的先進裝備又有什么用呢?外加之共產黨善于“宣傳”,善于“鼓動人心”,此消彼長之下這才釀成了敗局。
其三是運氣使然,在大部分西方國家看來,共產黨能擊敗國民黨運氣都占了很大的成分,但是這也只是基于實力相差無幾的情況下,俗話說得好,一力降十會,在絕對的優勢面前,就算你運氣再好又能怎么樣呢?
因此,綜合以上看法,莫說是美國,就連英法等國都沒將中國放在眼里。
而這種輕視也一直持續到了志愿軍入朝第一戰前,當時美軍對朝鮮人民軍的評價頗高,至于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在仁川登陸之前,十四萬朝鮮人民軍不單擊敗了擁有美國援助的南韓政府軍,還一鼓作氣將戰線推到了最南端,差點將南韓政府和美國軍事顧問趕下了日本海。
僅僅幾十天就有這樣的成績,美國怎能不對朝方另眼相看呢?再看中國,1950年時,新中國剛剛成立了不到一年,可以說是百廢待興一窮二白,莫說別的,就連開國大典上,中國的飛行編隊軍演用的都是“循環隊列”,即飛過天安門廣場的飛機繞一圈再次執行飛行任務。
泱泱大國用這種方式“撐場面”,這種無奈之舉也從側面印證了中國軍力的缺乏。
戰前戰后
還有,說是輕視,但作為一個久經戰陣的國家,美國卻從未忽視過對解放軍力量進展的調查,就在朝鮮人民軍被打到了鴨綠江邊時,一些偵察機和敵特人員便潛入了中國東北地區刺探情報,而他們掌握的情況也很快傳回了麥克阿瑟的軍營。
首先,在槍械方面,我軍使用最多的還是抗日戰爭時期的日本三八式步槍,這種1905年生產的栓動步槍在美軍眼中和老古董沒什么區別,反觀美軍,M1式加蘭德半自動步槍已然成為標配,這兩者的差距就好像是蒸汽機和內燃機一樣遙遠。
其次是機械化部隊和空軍,美軍的炮火和空中力量有多強我們就不提了,懂的都得,就一句話,那就是“隨時可以完成火力覆蓋”,我軍呢?坦克一臺都沒有,飛機少得可憐,僅有的幾架還是由蘇聯飛行員駕駛的改裝蘇式戰機,基本上和沒有沒什么區別。
最后是后勤補給,美國的物資補給堪稱是魔鬼般的,只要前方需要,別說是糧食、彈藥了,就算是可樂、巧克力海軍都能從本土或是日本運來,至于我軍?工具只能用大汽車或是馬車,內容更是只有小米和炒面、炒米,吃著這些東西作戰的士兵能敵得過兵強馬壯的美軍?西方不信,我方的信心也不高。
綜上所述,西方人認為中國志愿軍戰斗力低,不可能戰勝聯合國軍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們顯然錯看了局勢,也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武器裝備并非是輸贏的決定性因素,士氣、決心、戰斗意志往往更加重要,當然了,這也就是我軍能夠跨越重重險阻,最終戰勝西方列強的原因所在。
那么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志愿軍是如何一步步戰勝美軍,一步步贏得尊重和敬佩的吧。
先從入朝第一戰開始說起,待抵達朝鮮境內的第一時間,作為志愿軍總司令的彭德懷彭老總便制定了全局的總戰略,那就是打運動戰,用雙腿取得優勢。
不得不說彭老總的策略堪稱無解,我們本著首戰即決戰的心態,一亮相便擊敗了美國最精銳的部隊——美騎一師,拿下了云山陣地,深深震撼了世界。
然,這時的麥克阿瑟卻仍未拿志愿軍當一回事,他只認為我軍勝在信息差,是自己拿志愿軍當成了朝鮮人民軍這才導致了敗北。
這么說倒也沒錯,可也正是由于美軍的輕敵這才導致了他們之后接二連三的失利。
第三次戰役中,中美兩軍終于是當面鑼對面鼓的開始了交戰,但讓這群美國大兵們萬萬沒想到的是,縱使是裝備、火力遠超對方,幾次戰役下來他們卻依舊沒能取得半點好處,反倒是被我軍一舉打回了三八線附近。
這樣的失敗是美國政府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在1951年4月時,一代日本“太上皇”麥克阿瑟慘遭撤職,美軍也終于是打起了精神,認真審視起了眼前的敵人。
不過這般改變著實是太晚了一些,到了第四次戰役時,大部分聯合國軍的士兵都已經被我軍嚇破了膽,一群將投降視為常態的士兵又怎是我視死如歸志愿軍的對手呢?
故而,眼看著局勢無法逆轉,雙方就這樣坐在了談判桌上,希望通過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解決問題,最終于板門店簽訂了停戰協議,恢復了南北分立的半島局勢。
朝鮮戰后舉世震驚,因為雖說是和談,是“一家一半”,但明眼人都知道,此戰是美國輸了,自此之后,整個美國軍隊對解放軍、志愿軍的評價也發生了大逆轉,從原先的二流部隊,變成了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陸軍,而這一切都是我們的先輩一刀一槍打出來,是用一條條烈士的生命換回來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